不知道哪個名人說過:科學造福人類,也將毀滅人類。
除了已經知道得核武器是個禍害外,近20年來禍害人類的就是智能手機。
想當初,我也是用過大哥大的人。手機的笨重是手機給我的第一印象。
雖然手機後來發展的越來越小巧,但是也隻是限於通話的功能。
剛到美國時候,在某個大學裏當學生。那時候我還沒有手機。某一天一個同班的台灣女學生午飯時間突然收到另一個同班女生,也是當地一個飯店的老板娘的一個電話,兩個人嘰嘰喳喳的約好在什麽地方見麵吃飯的事兒。這個台灣女生不知道具體地址,然後對方說,等著,我給你發張照片。。。。。然後聽到這個台灣女生哇的一聲:你好漂亮呦。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手機有照相的功能。
又過了一些年,智能手機基本普及了。然後,微信出台了。
愛聊天的我家的那口子,被國內的閨蜜們幫助設立了微信,建立了微信群,還給這個聊天群起了一個名字叫什麽開心聊。從此,他們開心,我不“開心”的日子就開始了。因為聊天常常忘記了家務,影響食欲,影響休息,影響了家庭的團結。。。。。。
被太太蠱惑,我也下載了微信。自此慢慢的也走火入魔。。。。。。
經過這麽多年的使用手機的經曆,我的結論是:手機基本和毒品的危害基本可以劃等號。
關於手機的危害,雖然視乎人盡皆知,但是多數人還是沉溺於其中而不能自拔。我請教了一下奇特雞皮提手機和毒品的危害,我也不添油加醋,原封不動的把奇特雞皮提的答案陳述如下:
關於“手機的危害”,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說明:
一、健康方麵
二、心理方麵
三、社會方麵
四、其他方麵
總結:
手機本身是中性工具,關鍵在於使用方式。合理使用能帶來便利和效率,但過度或不當使用會對健康、心理和社會關係造成危害。
“毒品的危害”可以從多個方麵來闡述,一般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麵:
一、生理危害
二、心理危害
三、社會危害
四、經濟危害
五、傳播危害
總結:
毒品不僅嚴重危害個人的身心健康,還會摧毀家庭、危害社會,是全人類共同的公害。
好了。手機和毒品誰更好誰更壞?套用一句老話“千秋功罪留給後人去評說吧”。要是讓我做個批判:手機對人的危害更早:因為從五六歲會玩遊戲就已經開始中毒了;範圍更廣:因為無論貧窮富有,無論男女老少,人人都會有手機。它的危害應該遠勝過毒品。
好在終於有明白人,開始對手機下手了。
這不,加州學區的新手機規定將於周一(2025-2026學年開學第一天)生效。
該學區教育委員會上個月批準了這項指導方針,旨在“幫助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的幹擾,提高學業成績,並優先考慮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福祉”。
據該學區網站介紹,該指導方針“根據加州《無手機學校法案》(California's Phone-Free School Act) 製定,並廣泛征求了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見”。
這項全學區政策適用於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所有年級。上課期間必須關閉qi手機,並在正常上課時間將手機放在教室外。學生可以在課前、課後、校車上以及課外活動期間使用手機。
高中學生可以在午餐和課間休息時間使用手機。
該政策還允許緊急情況、教師授權的教學用途以及特殊需求。執法將采用“積極行為幹預和支持 + 恢複性司法實踐”的方式,首先是口頭提醒,然後是輔導員轉介、聯係家長,最終在必要時沒收手機。
持續違規者可能會被限製參加學校活動
第一代華人移民都希望華二代未來的發展比自己這一代好。讀好書,上好大學是公認的有好前途的首選途徑。然而,讀好書必然需要好的時間。上帝是公平的,無論是誰,都給你24小時一天,無論你是一文不名,還是身價百倍,誰也不會多一秒,誰也不會少一秒。如何從這24小時中獲取最大利益?很重要的一方麵就是從無聊無用的刷手機中擠出時間,用於讀書學習,獲得好的成績,或者獲得生活的技能。所以,無論從理想的角度,還是從功利的角度講:無手機者得天下。
希望這句名人名言:“無手機者得天下”能讓使用手機者有所警醒。
密切關注手機使用新規定的執行效果與分歧。
************
謝謝閱讀。想起當年老鄧說: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現在看來,限用計算機,當然首先包括限用手機,也要從娃娃抓起。否則,這種高科技毒品就會害了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