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獨立宣言
計劃了好久,準備重整孩子們的書房,改成太陽房。房子是跟著屋裏人一起成長的。這書房剛開始是個遊戲房。沿著兩麵牆蓋了兩大排儲物櫃和書架,可以當抽屜抽拉的箱子裏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每年聖誕節都是一次除舊布新,然而有些卻是積攢了兩代都舍不得扔,比如那幾十萬個樂高積木,顯微鏡,天文望遠鏡,自製的雷射裝置和火箭。難怪都說,孩子是爸爸的第二個童年。
遊戲房的回憶裏,讓他們父子三人津津樂道,卻讓我提心吊膽的是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波士頓獨立紀念日的傳統之一,就是波士頓流行樂團(Boston Pops)在查理士河邊的表演台(Hatch Shell)演奏《1812序曲》,最特別的是麻州警衛隊的炮兵團會配合樂曲在河邊放禮炮。
我家的老大兒,帶著兩個小奶團玩的就是這放禮炮的遊戲。木頭特別鍾情柴可夫斯基,是可以把6號交響曲《悲愴》在心裏從頭演奏到尾的那種喜歡。所以抓著《1812序曲》的節點放禮炮,對他而言確實是個好玩的遊戲。兩個小奶團,可不就是最好的炮彈!
他在遊戲房裏放兩個特別大的懶人氣泡墊。配合樂曲把兩個小團子輪流在氣泡墊上來回發射。奶聲奶氣的笑聲從房間的這一頭飛到另一頭,老媽我的心髒也跟著從房間的這一頭滾到另一頭。
孩子漸漸大了以後就不和爸媽玩了,他們和鄰家的小朋友一起蓋房子、扮家家、編故事,還發明自己的紙盤遊戲(board games),從製訂規則、設計版麵到畫圖卡,忙得不亦樂乎。
後來連玩的時間都少了,除了學校的課業繁重,當然也有我的過錯。
我逼他們學琴。
為了重整書房,進行了全麵性的大掃除。
結果奶茶妹把壓在箱底十幾年的《獨立宣言》又給翻了出來,先是自己偷偷地笑,後來還是忍不住捧腹大笑。
那一年姐弟倆大約10到12歲左右,學會打字用列印機了。一張A4紙寫得滿滿當當。不過看口氣,絕對是姐姐全權主使,然後逼著弟弟簽字。
現節譯幾段:
為效法先聖先賢脫離大英帝國獨立的精神。
我們現在鄭重宣布獨立於練習鋼琴之外。
就像年輕的美國充滿各種可能性,我們小孩子應該有更多的機會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最後還引用兩個哲學家的警句:鋼琴雖好,但不適合所有人。
今天為了寫博,特地去查一下這到底是哪兩個名人,才看出其中的蹊蹺,奶茶妹和兔崽子,他們把自己的名字倒著拚!
原來我才是那個被他們從小騙到大的人。
我在這寫博吐他們的槽,也是有點報複的意思。哈哈哈。
祝你新周愉快。!
母語不是英文的老母親被欺騙都好慘,若是用中文的話,管你文字次序如何胡亂排列組合,拆字,白字,早被一眼識破了。
我也跟著學習了波士頓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