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的閱兵結束了,但餘波蕩漾。無論您的國籍或政治立場如何,看了閱兵後的感想是甚,很多網上的“軍事專家”都說自己是“軍盲”了。筆者即非軍迷,也沒有及時的看閱兵轉播。隻能討論畫畫外的閱兵。
這次閱兵最大的“宣誓”,不在畫麵之中的“三位一體”的核打擊的展示,也不在零零總總的各式“無人”裝備,而在於中國已經“主動”挑起了全球陣營對抗的政治壓力。
冷戰結束之後,全球的政治張力是表現在局部的和多頭的。即使三年多前開始的俄烏戰爭,其政治張力也還是局部的。9.3閱兵改變了這一狀況 – 政治上的全球性對抗,經濟上的全球性割裂,軍事上的全球性衝突,會成為常態。
和冷戰時期的共產主義陣營對抗資本主義陣營的不同,中國打造的是一個Robinhood式的全球南方的領導者(這也是印度的Modi不願參與的原因之一,其二是日印關係好過中印關係,這是常常被人忽視的,這些會另論)。中國刻意談化意識形態。中國從一個全球化體係中的“良民(或順民)”變成一個“反骨”,有其可討論的內因和外因。但結果是吸引了全球南方中的一些國家。這些國家隨著時間和國際事件的演變和發展,會越聚越多。曆史上沒有一次起義,開始時就是一個全麵性的事件。
大家在熱議這次閱兵中的各式裝備,但筆者看到的是中國軍隊和軍工是全球軍隊和軍工最好學的 – 中國軍隊的裝備發展是從俄烏戰爭中直接獲益最多的軍隊。設想和中國打仗的任何軍隊看到的將是源源不斷的機器時的無奈,加上直接從上一次戰鬥中回饋的需要成為下一次戰鬥的新裝備時的驚訝,軍隊和戰士都無法適應的窘境,征兵隻是一個遙遠的故事的時候 – 這是大家應該去思考的。
中國的高層在計劃閱兵的時候,已將這些政治因素都已經考慮了,但還是決定承擔後果。從小的來講,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中國主動在幫助俄羅斯卸壓 – 轉移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壓力 – 拖住美國大部分的軍事壓力在太平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