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有許多極值(最小值)現象。比如,荷葉上的水珠的表麵積最小(在相同體積
下)。光線從境麵反射,其真實路徑時間最短(費馬變分原理)。我們可以用求導數方
法求極值。對於更複雜的極值問題可以用變分法來解。歐拉用變分法解決了“最速
降落線問題”。考慮一物體從高處A點沿AB之間軌跡運動至低處B點。AB之間有一組
軌跡(函數)。問題是哪一個函數使運動時間最短?答案是擺線。用積分來計算該運
動的時間(這個積分稱為泛函,它是函數的函數,因為它的自變量是一組函數)。然
後用變分法求泛函極值就得到答案。變分的運算和微分相同,隻是微分是真實位移
而變分是虛擬位移。
人們逐漸發現許多真實運動(或狀態)總是使某個泛函取最小值。這就是變分原理。
比如赫茲變分原理:在有約束的運動中,真實運動軌跡的曲率最小。如將鋼珠放在
球麵上,它將沿著球的大圓運動。又如從哈密頓變分原理可以導出拉格朗日方程。
這顯示了泛函(積分)與運動微分方程之間的關係。因此,在求得一些物理現象的數
理方程時,先確定它的哈密頓量H或拉格朗日量L。量子理論中,薛氏方程可以由HJE方
程推出;而Higgs 粒子(上帝粒子)的研究也是從 Higgs 場的拉格朗日量L開始。
在計算數學中,求積分的算法比求微分方程的算法穩定。因此人們往往將求解微分
方程轉換為求泛函極值問題,然後用積分算法(如有限元法)求泛函極值,進而解出
微分方程。
在許多學科中,比如牛頓力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電動力學,廣義相對論(希爾
伯特變分原理),等等,都存在變分原理。所以人們認為,“自然的行為(或狀態)是
最經濟的”。
早期人們探討變分原理是想找到普適的自然規律。依此證明上帝存在以及證明上帝
創造我們這個世界是所有“世界”中最優的。事實上,變分原理隻是一些自然規律
(如牛頓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的推廣,並不適用於任何情況。比如它不能用於不
可逆過程(如熱力學)。
人們的思維也存在經濟或不經濟的問題。比如有幾種定律(或理論)描述(或解釋)同一
現象,往往最簡單的定律(或理論)是正確的。因為它符合思維經濟“原則”。曆史
上,托勒枚的地球中心說也能解釋當時發現的所有天文現象。隻是每當發現新的天
文現象,他必須在他的“本輪係統”上加上新的“本輪”來解釋新的現象。結果他
的“本輪係統”很複雜。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簡單明了,隻用了幾條假設就能解釋
當時發現的所有天文現象。當時太陽中心說並不比地球中心說正確。但是人們趨向
於承認太陽中心說,因為它符合思維經濟“原則”。
(注: 從天文學史來看,地心說支持者認為:隻有地球有衛星,所以。。。 但而後伽利略發現,木星也有衛星以及金星運動有相位變換,使日心說得以成立。)
愛因斯坦擯棄冗餘的“以太”概念提出相對論,也可以認為符合思維經濟“原則”。但是,思維經濟“原則”隻是啟發式原則,它不能代替邏輯推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