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環遊西西裏 尼亞波利考古公園,錫拉庫薩的曆史回聲

(2024-12-22 05:28:04) 下一個

錫拉庫薩是一座擁有悠久曆史的古城,它以古希臘遺址、巴洛克風格建築和獨特的文化遺產而聞名,其中,尼亞波利考古公園是該城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也是不容錯過的最有名的景點。

尼亞波利考古公園(Parco Archeologico Della Neapolis)位於錫拉庫薩的北部,這個占地24萬平方米的巨大考古公園是西西裏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也是地中海最大的遺址之一。第二天我們從奧提伽島坐公車10多分鍾便抵達公園門口。

漫步考古公園,其內的遺址被鬱鬱蔥蔥的植被包圍。

希臘劇場(Teatro Greco )是考古公園核心景點之一,這座劇場建於公元前5世紀,是西西裏現存的最大的古代劇場,也是世界上最大希臘劇場之一。劇場依山而建,采用半圓形設計,可容納1.5萬名觀眾。曆經2000多年的歲月洗禮,劇場的舞台早已損毀,僅存台基,石灰岩的觀眾席大致保存良好。劇場至今仍在夏季舉辦古典戲劇節。

據說當年伯羅奔尼撒戰爭中許多雅典人被敘拉古俘虜,變為奴隸,其中有些人因為能背誦古希臘悲劇家歐裏庇得斯(Euripides)的劇作而被釋放;古希臘人對戲劇的熱愛是出名的,他們是西方話劇藝術的創立者。

劇場正在整修中,隻能遠觀。站在劇場高處,遠遠的看到愛奧尼亞海,古希臘人真的很曆害,他們將舞台背景與周圍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給予觀眾一種沉浸式體驗(與我們將要到訪的陶爾米納古希臘劇場一樣)。

希臘劇場的上方,這個人工開鑿的泉水洞穴,是獻給藝術女神繆斯的,供奉女神的神龕早已不見蹤影,但汨汨而流的泉水依然流淌著。

希臘劇場周邊的岩石上有許多洞穴,據說是古希臘人的墓地。這裏曾是個大型墓地群—潘塔立克石墓群(The Rocky Necropolis of Pantalica), 考古學家發現曾有5000多座公元前13-公元前7世紀的石墓,但基本已是廢墟。

希臘劇場旁邊有一處壯觀的的古代采石場,是在希臘時代,為了建造神廟和市區的住宅而開采的采石場,1693年的大地震之前,巨大的岩石高聳入雲,酷似天蓋,被當時在尼亞波利的著名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看到眼前這個景象,因此取名為天堂采石場(Latonia del Paradiso)。現在的采石場顯得寧靜而神秘。

這裏曾囚禁了公元前413年敘拉古與雅典的戰爭中7000多名戰敗的雅典戰俘,戰俘在這裏被迫做苦工,直至死去。如今亂石遍地,雜草叢生。

狄奧尼修斯之耳(Orecchio di Dionysius)位於天堂采石場內,這是一條高約23米、深約65米的人工洞穴,形狀酷似耳朵,因此得名。這個名字還是卡拉瓦喬給起的。

據傳,暴君狄奧尼修斯一世在此監聽囚犯的談話,洞穴因其卓越的音響效果而聞名。站在洞前,輕聲說話都會被清晰放大。因此,狄奧尼修斯之耳在現代被隱喻為監控與權力。

狄奧尼修斯一世(Dionysius I, 公元前432年—前367年) 是敘拉古最著名的僭主之一,他以強大的軍事和政治手腕使敘拉古成為地中海世界的重要強權。他38年的統治充滿了爭議, 狄奧尼修斯一世的敘拉古,既是一個黃金時代的象征,也是一個權力絕對化的典範。正因為如此,他被後人視為希臘世界的典型僭主形像。

久聞“狄奧尼修斯之耳”之名,當站在其前,它比我想像中的更為巨大、更為神秘。這巨大的石灰岩洞穴在柔和的陽光下呈現出一種古老而神聖的光澤。

洞內的冷氣與外麵的的熱風形成對比,我試著閉上了眼,深深吸了一口氣,仿佛能聽到過去的談話、竊竊私語和哭泣。那回音,像是傳遞著千年的秘密和故事。

科達理洞穴(Grotta dei Cordari )是采石場內的另一處遺跡,以繩索生產聞名,故又被稱為“繩匠洞”(Ropemen’s Caves)。它是由石灰岩構成的天然洞穴,後經人工開鑿,形成獨特形狀。

洞穴內有一係列從石灰岩雕刻出來的柱子和拱廊,形成了迷宮般的內部空間和光線迷離。

科達理洞穴曾在中世紀用作繩索製作的作坊。洞內的濕潤環境和溫度非常適合處理植物纖維,因而被繩索工匠使用了數百年。

當走進科達裏洞穴時,潮濕的空氣迎麵撲來,光線透過開口,在石牆上投射出光影。

與古希臘劇場的東北側相鄰的就是羅馬圓形競技場(Anfiteatro Romano )。這座始建於公元前21年的古羅馬競技場,是西西島保存比較完好的羅馬帝國早期建築之一。這座競技場也是在岩石上鑿出的。雖然隻比希臘劇場晚了500年,規模小了不少,能容納數千人。

競技場呈橢圓形,大部分結構由於侵蝕和時間流逝已被毀損,僅存部分遺址,但從遺存的基座和坐席仍能感受到其宏偉規模和當年的熱鬧景象。

羅馬人的愛好總是更富有荷爾蒙氣息(相比於希臘的文藝範兒)。場地中間的凹坑,可能是角鬥時的陷阱,或者釋放猛獸的地方。

毗鄰古羅馬競技場的還有希倫二世祭壇(Ara di Hieron II)。這是古代世界最大的祭壇之一,全長193米,寬23米,高10米。祭壇建於公元前3世紀,由希倫修建,用於敬獻給眾神的大型公共祭祀儀式,尤其是祭拜宙斯。據說,每年在祭壇上會屠宰多達450頭公牛。

希倫二世(Hieron II,306-215BC)是敘拉古曆史上著名的國王之一,他是一位智慧而務實的統治者 ,以和平和繁榮的方式為敘拉古帶來了50多年的穩定發展;在布匿戰爭時因為與羅馬簽訂同盟,並為羅馬提供支援,避免了敘拉古卷入戰爭中的不必要衝突。他死後(活了91歲,那可是2千多年前啊), 他的繼任者背棄了羅馬,轉而與漢尼拔結盟,最終導致敘拉古被羅馬剿滅,阿基米德也是死在那場戰爭。

另外,希倫二世與敘拉古的科學家阿基米德保持密切關係,曾經委托阿基米德鑒定金冠是否參雜質,成為浮體原理發現的契機。

今天的希倫二世祭壇僅存基座部分,上部結構已不複存在,但其巨大的規模和殘存的石塊仍能讓人感受到古代建築的宏偉氣勢。

在考古遺址公園的東北角,從公園外麵的道路前去,這個有三角楣的洞穴,就是傳說中的阿基米德墓。據說阿基米徳死後一百多年,羅馬政治家西塞羅發現了阿基米德墓,墓上雕刻有一個球體和圓柱,象征著他的幾何成就。當時可能確實是,但兩千多年又過去了,已經很難確認到底哪個是西塞羅的發現了。

現存的“阿基米德墓”是一個羅馬式的石墓,外形簡撲,缺乏明顯的裝飾,它可能是羅馬帝國時期的一座貴族墓葬,與希臘化時期的阿基米德實際埋葬地點可能並無直接關係。無論墓址的真實性如何,這一地點體現了後人對阿基米德的崇敬。他不僅是敘拉古的驕傲,也是整個古典時代科學和智慧的象征。

尼亞波利考古遺址公園,如同一本打開的古老書籍,每一篇都充滿了故事和秘密;它不隻是冰冷的石頭和斷壁,而是曆史的回聲,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的瑰寶。

那些輝煌的過去,像某種光環般籠罩在這座古城上空,讓人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浪漫,也許這就是曆史所能帶來的最大意義了。

在考古公園遊覽時,遠遠看見錫拉庫薩城裏的滴淚聖母(Santuario Della Madonna Della Lacrime)的倩影,離開公園後,決定去打卡。

這就是鼎鼎有名的滴淚聖母教堂,占地1·7萬平方米,是整個西西裏島上最大的教堂,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曾祝福這座教堂。1953年這裏發生了一個奇跡,有對虔誠夫婦家的聖母像流出了眼淚,引來無數當地人關注,據說科學家還專門對眼淚做了分析,確定與人類的眼淚成分相同。於是人們決定在聖母像的地方修建教堂。

教堂的獨特外形象一滴眼淚向天而升,寓意“滴淚聖母”的奇跡。教堂高約74米,是錫拉庫薩的地標性建築之一。教堂設計很前衛,與傳統的西西裏宗教建築顯得與眾不同。

教堂內部寬敞的高聳,天頂自然采光設計讓光線從頂部傾瀉而下,營造出神聖而莊嚴的氛圍。

教堂內部裝飾簡潔,聖母神像放置在大殿的主祭壇上,周圍鑲以金色的鏡框。在建成8年後,教宗將這個教堂規格提升為乙級宗座(Minor Basilica)。

滴淚聖母教堂的現代設計與錫拉庫薩古老的曆史和文化形成鮮明對比。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為這座以古典遺址著稱的古城增添了現代氣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