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環遊西西裏 漫步巴勒莫

(2025-02-10 05:58:02) 下一個

巴勒莫的老城區有著2800多年的曆史,占地麵積為240公頃,共有343座宮殿、156間教堂和禮拜堂、66個修道院以及63家公用建築。無論是數不過來的教堂,還是其他看不過來的宮殿、博物館、公共建築幾乎都是暖暖的黃色,如那裏的陽光一樣。

歌德讚譽巴勒莫是「世界上最美的回教城市」。從紅色的圓頂建築和阿拉伯式迴廊到種植著漂亮南歐植物的基督教堂,就不難看出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巴勒莫的城堡、教堂具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它們把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諾曼人、文藝複興時期及巴洛克時期等風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結果就是造就了一個混搭的魅力城市。

巴勒莫舊城區聚集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教堂,多數教堂有著非常悠久的曆史,盡管有些外現看似老舊甚至殘破,但其內部卻是華麗無比。

這裏的古跡建築雖然沒有金碧輝煌的傲人外觀,但都已經與街道廣場融為一體,城中漫步抬頭,便是這樣的風景。

四首歌廣場(Quattro Canti)是老城的中心,位於Emanuele大街和Maqueda大街的交叉口, 將老城的名勝古跡分割成了四個區域。

廣場的四角分別是半弧形的巴洛克建築立麵,每座建築都有三層,從下至上分別是代表四季的噴泉雕塑、西西裏的四位國王以及巴勒莫的四位守護神。

下圖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分別是: 春天-查理五世(Carlo V)-聖克裏斯蒂娜(Cristina); 夏天-腓力二世(Filippo II)-聖寧法(Ninfa); 秋天-腓力三世(FilippoIII) -聖奧莉維亞(Olivia);冬天-腓力四世(Filippo IV)-聖阿加莎(Agata)。

這就是傳說中的普雷托利亞廣場(Piazza Pretoria),著名的普雷托利亞噴泉(Fontana Pretoria)就在這裏。噴泉由於48尊雕塑組成, 由4座橋梁、樓梯圍繞,雕塑取材於奧林匹亞十二神,以及海神、海之信使等等。

這座噴泉原本安置在佛羅倫薩的聖克萊門特宮花園,由著名雕塑家Francesco Camiliani 於1554年創立,1573年賣給巴勒莫,但在拆運過程中有些雕塑遭到損毀,造成在巴勒莫重新組裝後的噴泉比原始的規模縮小不少,並為安置它而特意設計了一個開放廣場。

由於噴泉上全是裸體雕塑,雖然在文藝複興盛期的佛羅倫薩司空見慣,但當時的西西裏正值宗教裁判所盛行的西班牙統治,這些裸體的雕像被認為是墮落的象征,因此稱之為“羞恥之泉”。

普雷托利亞噴泉與聖卡塔利納教堂(Chiesa di Santa Catarina),噴泉後麵那座有著灰色穹頂建築物就是聖卡塔林納教堂。

普雷托利亞噴泉左邊那座建築是巴勒莫市政廳,噴泉對麵那座圓穹頂建築物則是戴蒂尼會聖若瑟堂(Chiesa di San Giuseppe del Teatini),其穹頂鮮豔明亮。

戴蒂尼會聖若瑟堂(Church of San Giuseppe dei Padri Teatini)位於四首歌廣場旁邊,教堂建於17世紀,看似簡約的外觀,實則是教堂內部宏偉、大氣、華麗的巴洛克裝飾讓人歎為觀止。巨大的穹頂覆蓋藍色和黃色陶瓷,非常引人矚目。

在貝裏尼廣場(Piazza Bellini),這裏不顯山不露水躲藏著兩個獨具個性的教堂。屋頂有三個“小紅帽”的建築就是聖卡塔爾多教堂(Chiesa di San Cataldo),緊鄰一旁的是海軍元帥聖母教堂(Santa Maria dell’Ammiraglio)。兩座教堂均是世界文化遺產。

海軍元帥聖母教堂 是由羅傑二世時期的海軍元帥安條克的喬治 (George of Antioch )建造, 用來感謝聖母在他治理與航海行動期間的保佑,教堂後來經過幾次的改建而有現在的多元樣貌。

海軍元帥聖母教堂的入口是這座鍾樓,鍾樓為諾曼風格,方形塔樓簡潔而宏偉,外牆保留了部分阿拉伯拱門和幾何裝飾。

進入教堂後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風格和諾曼王宮的帕拉提那禮拜堂如出一轍,據說這兩處用的是同一批工匠。

主祭壇的巴洛克風格十足,祭壇後有《聖母升天》的繪畫。

走進教堂後重要的事情,就是抬頭欣賞穹頂及四壁的馬賽克鑲嵌畫,畫麵的人物括基督、聖母、天使、聖徒和福音書作者,還有東正教的聖人等。不過,下圖左上方的藍底黃星穹頂讓人耳目一新,星辰大海,有種置身星空下的感覺,可能與海軍有關吧。

巴洛克風格的大理石混搭著最原始的的拜占庭鑲嵌畫,圖中為下跪的安條克的喬治將教堂獻給聖母。

在參觀海軍元帥聖母教堂時,我們又巧遇一場婚禮,場麵溫馨動人。

與海軍元帥聖母教堂相鄰的就是聖卡塔爾多教堂,由於教堂有三個可愛的“紅帽子”比海軍元帥還惹眼。

教堂的名字來源於聖卡塔爾多(San Cataldo),他是7世紀意大利南部塔蘭托的一位主教,以其聖潔和奇跡聞名。教堂是由巴裏的將軍建造於12世紀,在18世紀這座教堂曾用作郵局,19世紀重新成為教堂,改回原來的中世紀建築風格。

教堂呈長方形,設有假拱,假拱的局部開窗,外觀簡潔而莊嚴,頂部的三個紅色圓頂是教堂標誌性特征,以及阿拉伯風格的城垛。

比起海軍元帥聖母教堂,聖卡達多教堂顯得很撲素﹐裏麵的空間也不大,內部非常簡潔,幾乎沒有任何裝飾,石牆與拱門保持原始的粗糙質感。

主祭壇前的畫像是塔蘭托大主教聖卡塔爾多。

現在教堂歸聖殿騎士團所有,這個騎士團與馬耳他騎士團是現在僅存的兩個直屬羅馬教廷的騎士團,總部也都在羅馬 。

聖若望隱修院(Chiesa di San Giovanni degli Eremiti)建於12世紀,靠近諾曼王宮,特色是其五個紅色圓頂。這些圓頂位於教堂的不同位置,高低錯落,成為巴勒莫天際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聖若望隱修院的建築風格屬於阿拉伯-諾曼式建築,整體的方形結構和紅色圓頂的完美結合。該隱修院是巴勒莫阿拉伯-諾曼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修道院外部和內部非常簡潔,牆壁和柱子幾乎沒有華麗的裝飾,保留了原始的石材質感,展現了諾曼時期宗教建築的樸實風格。

庭院是隱修院的核心部分,庭院四周環繞著一排阿拉伯風格的圓拱廊,柱頭上有精美的雕刻。

庭院中種滿了橄欖樹、柑橘樹和其他植物,與周圍建築形成鮮明對比,為修士們提供了一個安靜的冥想空間。

隱修院的簡潔建築美感,擁有寧靜氛圍的庭院和植物景觀; 紅色圓頂的標誌性外觀,與藍天和周圍環境形成強烈對比,是拍攝和欣賞的亮點。

從隱修院出來後,我們來到了巴勒莫市集,逛市集也是一種生活體驗,這裏大多攤位都是露天的,有各種新鮮蔬菜,水果、海鮮、肉類和特色小吃…… 西西裏豐富的曆史,尤其是阿拉伯文化的融入,給這裏的市集帶來了豐富的產品。西西裏的西紅柿櫻桃特別好吃。

巴勒莫最好最漂亮的建築還是教堂。沒走多遠,就來到這個小小的聖多米尼科廣場(Piazza San Domennico)。這裏有一座聖多米尼科教堂(Chiesa di S.Domenico e Chiostro),教堂建於17世紀,有著巴洛克風格的外立麵。還有從1728年就矗立在這裏的聖母無原罪之柱(Column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看教堂看的視覺疲勞,就來到海邊,觀賞港口景色。

海濱大道的對麵,就是港口的費利切門(Porta Felice)。它是從海上進入巴勒莫的門戶,港口停留著帆船。

布特拉宮(Palazzo Butera)就位於港口附近,是西西裏布特拉地區的貴族在巴勒莫的度假別墅,以自己的封地命名。這座宮殿建築的美,以及二樓露台和塔樓看到的風景,絕對值得參觀。

宮殿外麵與很多豪華別墅相比可謂平淡無奇,但內部裝飾非常獨特,既有繁複奢華的巴洛克,也有簡單至極的幾何圖形,尤其是樓梯部分令人印象深刻。

宮殿二樓露台和塔樓看到360度巴勒莫海灣風景,初春的白色、紅色和黃色三角梅、金杯藤將這裏裝點得美輪美奐。

巴勒莫充滿了獨特魅力,狹窄的街道、“混血”的建築、美麗的海濱、繁榮的市場、熱情好客的人們……讓人流連忘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