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學的記憶(九)進城趕考 下

(2022-11-09 07:20:45) 下一個

  上學的記憶(九)進城趕考  下

       第二天從東寨出發,東寨背後就是店耳上,兩村背靠背,中間隔著一個不高的土丘。店耳上上去是下鸞橋村,從下鸞橋村開始上山,山路比較平緩。再上去是上鸞橋村。從上鸞橋就開始要爬分水嶺了。分水嶺上有個村子叫嶺上。家鄉有句歇後語:鸞橋不住你住嶺上--自找苦吃。意思是從上鸞橋到分水嶺這段路是很難爬的,住在鸞橋村地勢相對低一些,生活方便些,嶺上村地處山頂,風高路險,交通不便,生活相對要困難些。那時的分水嶺原風原貌,一派荒涼,山勢很高,海拔1954米。由上鸞橋起,約五裏的山坡路又長又陡。特別是快到分水嶺那一段,有些像爬八達嶺長城的感覺,很是艱難。汽車往上爬要掛一檔,哼哼哼地走的很慢。裝滿貨物的馬車往上爬,車把式要下來,連喊帶叫,不住的甩鞭子趕牲口,走一走就得讓拉套的騾馬停下來歇一歇,歇的時候要趕快在車軲轆後打兩個堰木,否則,車就會向下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等上了嶺時,騾馬們個個都是氣喘籲籲,大汗淋漓。我們這些山裏長大的娃娃,對於爬山坡不在乎,但費勁也是一定的。

       到了嶺上,長長的舒一口氣,息下來環顧四周,千裏長風涼習習,萬裏山川浩緲緲。峰高氣軒,人比山高,又是一番風景。向下看,溝深壑縱,坡陡崖峭,讓人膽寒;向上看,天低鳥近,伸手扯雲,讓人舒悅;向遠望,萬山連綿,雲山霧罩,眾山漸小,令人神曠心怡。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汽車下分水嶺那個陡坡要掛空擋,要一直踩著刹車,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馬車下分水嶺,前後磨杆(注3)都要上緊,車把式背頂著車轅,騾馬們前後腿都直直地蹬著,慢慢的往下挪,它們也知道危險,都很小心。那時的汽路很不好,不寬,不平,陡陡的一個直坡,也不懂的修個“之”字形,稍不留神就會出事。我們都是身不由己的順著慣性往下跑,這些活動對於我們山裏娃娃來說,都是在山裏常常經曆的事情,也不稀罕,感覺輕快,有些緊張,有些好玩。

       過了分水嶺,經過上餘莊,下餘莊,苗莊,壩上,楊莊,就隱隱的看到城牆了。到了萬福洞,離城還有七裏地,突然後邊來了一輛汽車,拖著一溜灰塵嗚嗚而來,我們躲到路邊,那汽車竟然嘎的一聲停了下來,原來開車的是吳老師的學生,叫周栓柱,舊堡村人。開車的把吳老師讓進駕駛室,我們都蹬輪胎,搬馬槽,七手八腳,爭先恐後的爬上去,翻進車箱裏。坐著大卡車,手抓著馬槽,吹著涼風,一路駛進東關三旅店。

       後來,在城裏工作的姐姐把我接走了,再後來的事又忘的一幹二淨了,就連考場在哪裏,怎樣參加考的都不記得了。不過有一件事記得,在姐姐那裏我吃了一頓特別稀罕的飯—擦麵。把灰灰白菜措成絲絲,下鍋裏,等水滾了,把和好的麵用一種粗鑔子擦到鍋裏,水滾了煮一下,撈出來,加油熗蔥、醬、鹽,就著醃菜吃,特別好吃。什麽麵做的忘了,好像裏麵摻了玉茭子麵的。後來再沒有吃過。

       過了幾天中學考試錄取榜發了,姐姐帶我去看。地點在寧武中學。隱約記得大門是青磚拱門,拱門兩邊是一人多高的青磚圍牆,錄取的榜就貼在圍牆上。看的人很多,姐姐看到了我的名字,高興的跳了起來,說這下大大媽媽要高興壞了。

       我被錄取到東寨中學,一起被錄取的還有同村的周海成,石壩溝村的林福民,任二儒,周俊傑,有舊堡村的周春花,還有一個叫周瑞(好像是叫周瑞,有些記不清了。)的,是紅土溝那道溝裏的,是芊木溝、蘆草溝,還是石板橋的,記不清楚了。

       這是一九六四年的故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mithmaella 回複 悄悄話 作者寫得真切感人,讀來親切!人生而不平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