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香脂油烙餅

(2022-05-24 07:52:50) 下一個

香脂油烙餅
                             
        作者:太行山
    

       故鄉的春節有三頓飯全村吃得是 一樣的,臘月二十八的接年“蓧麵油餃餃”,除夕的“攏火糕”和大年初一中午的“翻身烙餅”。
       大年初一的翻身烙餅有用胡麻油烙的,有用黃芥油烙的,而香脂油烙出的最具特色,尤其母親烙的香脂油烙餅實在可口,那餅的味道,母親那製作香脂油烙餅的情景一直清晰的留在心中。過程是這樣的:先把香脂油外的膜撕掉,切成碎末,加蔥花、花椒粉、大料粉和鹽,拌勻。麵粉加開水用麵筷攪起,成一大麵團,加蓋餳大約半個鍾頭後,整個麵團(麵團不揉)上案板幹開,均勻的抹上一層拌好的香脂油,捲成卷,切成約一兩的劑子,扭花壓扁,幹成半厘米厚的圓餅,用香脂油烙。
       香脂油烙餅的特點是外表酥柔裏邊綿軟,不膩,比起素油烙餅的幹脆來,香脂油烙餅味道大氣,口感善順,不割嘴。
       母親烙的香脂油餅有兩種,一種是“千層餅”,餅兒一層層,層層薄如紙,上麵散嵌著點點蔥花,散發著椒蔥香脂油香,用手一層一層的扡著吃,心脾和順,興趣盎然。一種是“一窩絲”,這種香脂油烙餅一抖就散成了一團絲條,這絲條烙到的地方金黃,沒烙到的地方銀白。看著這餅,由不得你不去想那做這餅的人,那將是一位何等標致的女性,何等聰慧的妻子,何等寬厚仁慈的母親。
       能吃到這樣的香脂油烙餅是不容易的。
       上高中的時候,村裏五月十三趕廟會,供銷社在廟會上搭棚賣酒菜,那時父親在供銷社供職,在賣酒菜的棚裏做管賬先生。夜戲散場父親留我吃香脂油烙餅,我高興極了,大師傅是周貴成叔叔。棚裏就我們三人,一盞馬燈平靜的散發出柔和的光,貴成叔熟練的做好了餅,父親默默的看著我吃。好多年過去了,隻記得父親那看著我吃餅時的滿足的笑容,至於那餅的味道卻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後來我遊走他鄉,定下來就試圖做香脂油烙餅,然而每次都大失所望,當年的味道再也沒有尋找回來。
       程序記得,依著操作,但結果不一樣,原因是那人、那心、那情不同。
       不是缺了料,是缺了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