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孝順

(2022-04-11 07:26:46) 下一個

         孝順
 
        作者:太行山
 
       群裏朋友們偶爾聊到孝順,引起我的共鳴,這是我好久以來思考的一個怎麽也理不清的話題。是的理不清。
       孝順在當下看來有兩層涵義,一個是傳統意義上的說法,是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與聽從。另一個是從現實看來,是長輩對晚輩的順從。
       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的,中國的老年父母熱衷於無私的為兒女付出,讓晚年的生活賦予了全新的內涵,這是一個特別的現象,也可能是中國特色。
       伺候兒女,照顧孫輩,是如今中國老年人的一個潮流。這些做了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人朝朝夕夕的服務著下一輩,同時又在背地裏沒完沒了的發泄著內心的不快,這真是一個讓人無法解釋的社會現象。
       昨天,我在網上看了一個兒子在大街上追著打母親的視頻,原因是兒子要兩萬,母親沒有。看得我五味雜陳,於情於理於法都很好解釋的一件事,可是卻解釋不了。
       我常常想我自己以後的日子怎麽安排,於是,就想到我是怎樣安排父母的,每每思想到這裏我就羞愧難當,羞於為人,我尚如此,何以律人。我也常常想父母親是怎樣予我的,而我又是怎樣予父母的。說一個簡單的數據吧。這一生中我吃了父母親的飯大約有22000餘頓,而我親手為母親做飯沒有記憶,可能也有,隻是少的沒有印象。反過來女兒吃了我親手做的飯大約有兩萬頓吧,而吃了她親手做的飯也沒有多少印象,可能幾十頓吧。兒子吃我親手做的飯到目前為止大約有3萬餘頓吧,我吃他親手做的飯好像一頓也沒有。這是一個真實的數據,也是一個不忍提及的數據。當然這不能說明什麽,或者說自己也從兒女那裏得到了很多很多,不可如此簡單的推理。況且他們也沒有強迫我做,他們也對我敬重有加,我自己也沒有怨言,而且常常覺得自己能為他們做些事,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存在,也是一種修行。也是心甘情願的,也是自己的三大責任之一。人在舒適中是盲目的,在困窘中往往比較清醒。
       可是許多家庭不是這樣,兒女把父母當傭人對待,也有“啃老”一族的存在,辛苦一生的父母臨到老年還的繼續為兒女辛勞,做飯洗衣帶孫子。這種事很多的,雖然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畢竟這些事說起來總覺得比較沉重。
       芝加哥大學有個朋友,他和我聊天說:父母可分為四類,一、最差的父母,不做家務,還說三道四;二、較差的父母,又做家務,又說三道四;三、較好的父母,不做家務,也不說三道四;四、最好的父母,隻做家務,且不說話。這可能代表著大部分為人兒女的觀點吧。
       這次回國,看望了幾位長輩,很難說他們幸福還是不幸福,能自理還有些尊嚴,一旦失掉自理能力後,又會是一個什麽情況?
     “兒女們都很忙”,“當今社會誰都活得不容易”,那些還在為兒女們服務的父母們,常常這麽說,那麽,這些被服務的孩子們又怎樣想,怎樣說呢?
       我曾經是兒子,如今是父親了,也做爺爺了,我不是個好兒子,是不是個好父親、好爺爺,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好父親好爺爺的標準是什麽。

                                        2018年10月5日 星期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