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泡沫總是會破的
全民追逐資產膨脹導致泡沫破裂的推演及分析
再談樓市,我們再換一個角度去審視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瘋狂。
在19年樓市最高點時,中國的樓市演變成了一個全民經商,全民盈利,全民資產飛漲的超級大印鈔機,或者叫一個巨型吹泡機。它與中國高速的經濟增長互為因果,以“永不言敗”的高度自信高歌猛進,快速向懸崖奔去。
不管你有沒有做過生意,常識也會告訴我們,一個正常的市場,從結構上必須滿足二個基本條件,第一,商家與客戶以及員工必須有一個合理的比例關係。比如開餐廳,至少要服務整個社區,並且有幾名員工,不可能每個人都坐在家裏炒股發財。第二,產品類別與市場分布必須是互補的。比如,一個街區有餐廳,還必須有發廊。你不能都是發廊,那樣人就會餓死。
中國的樓市就是在違背了這二個基本條件的前提下,創造出了人間奇跡。這就好比一個人站在筐子裏,自己把自己抬起來。這件事非常荒唐,不知是人們忽略了還是裝看不見,全體人民都是老板,互為客戶,而且全體商家都隻經營一種產品----房子,生意火爆,價格天天猛漲。沒有人關心那些賬麵財富來自哪裏,又到何時結束,反正隻要看到房價在漲就好。信念隻有一個,早買早漲,不但房子會漲價,收入也肯定穩步增加。
房地產市場還有一個反原則,即供需平衡。比如,一件衣服,假如市場需要並生產100套時,價格是100元,一旦你生產了200套,就會嚴重過剩,價格就會跌,比如30元一套。中國的房子反規律,越多越貴。一個小區,假設有500套房子,原來是100萬一套,當一套房子以150萬出手了,所有的房子都“自動升值”至150萬,整個社會便憑空增加了2個億的財富。業主們都開心死了。旁邊再搞一個新樓盤,多設一個花壇加噴泉,房價會漲到200萬,家家樂開了花。但問題是,這個財富增值是如何實現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數字。全國共有6.8億套住房。現在的房屋均價為一萬元,平均每套房92平米,也就是92萬元。換句話講,等於每個中國家庭,都在經營一個中小型企業,而且業績非凡。客戶是誰?從哪裏賺來的錢?大家都是從同一種商品裏麵賺錢,而且這個生意看上去是無窮無盡的。換做是鞋子,假如每個中國人都賣鞋子,每個人都賺錢,可能嗎?
我們都知道,製造業是創造財富的源泉。截至2021年末,全國企業的數量達到4842萬戶,增長1.7倍,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業。簡單對比這個數據,假如一套房子就是一個中小企業,等於每一個實體企業麵對140個虛擬企業。而且,每個虛擬企業都盈利,而很多實體企業不賺錢。換句話講,全國所有實體企業所創造的價值,是140倍以上的所有虛擬企業大賺其錢的財富來源。那麽,一個實體企業背的動140虛擬企業嗎?答案一定是,不!沒有哪個人能扛起140個公司。假如背不動,房地產的賬麵財富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再換一個角度,我國規模以上的工業中小企業戶數達到40萬戶,注意是“規模以上”,營業收入超過了75萬億元,利潤總額達到4.7萬億元,這還是比上一年增長了20%的結果。平均下來,每個企業的營業額為1.8億元,利潤為1100萬。根據資料,這種規模的企業平均170人。每個人創造的利潤6萬多元。這點可憐的利潤和房子相比,差太遠了。拿深圳為例,深圳平均房價5萬元,等於中國實體企業員工每年產出的利潤,隻夠買一個平方米深圳的房子,連個廁所都買不起,隻能買一個蹲坑。截至2021年,深圳人口為2219萬,住房1082萬套,人均住房麵積27平方米 ,千萬元以上占15%,就是150萬套。對比前麵提到的40萬戶“規模以上”的企業,開工廠,辦公司真不如買房賺錢。放眼全國,加上北上廣,千萬級的豪宅起碼有500萬套。在這樣一個極其扭曲,畸形的經濟結構下,傻子還去開工廠,整天累個半死,直接買房子不就完了嗎。這就是中國經濟提前走到盡頭的催化劑,因為沒有人去創造價值了,坐等房價升值即可。
房地產抽幹了銀行,抽幹了資本,抽幹了老百姓的錢包,最後也抽幹了政府信用,最後的結果除了爆雷,別無選擇。
假如我們來仔細剖析恒大爆雷,看到的結果令人不寒而栗。我們都知道,恒大負債2萬億,加上表外負債,可能有三萬億。這些數字都是已知的,大家已經麻木了,但它背後的邏輯非常可怕。表麵上看,恒大完全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熟練運用金融杠杆的超級玩家。在它麵前,所有的相關單位,從銀行到業主,隻不過是它戰略布局的一個棋子。在成功時,它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從各個方麵把海量的資金吸引進去,然後朝著它如意的方向擠出去。
假如一切順利,恒大幾乎不用花一分錢,就能撬動一個巨大的轉盤。恒大模式玩到最精致時,每做一個項目,至少拿了六份錢,這是多少商家夢寐以求的。首先它是上市公司,吸收了大量社會資金。第二,它有許多戰略投資夥伴,比如馬雲就投了它的恒大足球。第三,恒大去拿地,肯定是後麵跟著銀行做抵押貸款,因為銀行也是看中了這塊肥肉,給恒大貸款便衣食無憂。第四,開盤後,便立即拿到了業主們的預付款,雖然說有監管賬戶,那是說給外人聽的,錢早就提錢給拿走派用場了。第五,開工以後,所有進場的承包商都是墊資入場,因而他們也就拿到了幾年的生意,其他人想墊資進來還沒有機會呢。第六,發行理財產品。這等於什麽呢,一個人做生意,貨有人賒賬,房租有人墊付,人工全都免費。這樣的生意想虧都難。許家印就是再奢侈,可勁兒買遊艇,也花不完哪。幾萬億呢。
結果是,這樣一個長袖善舞,鈔票比磚頭多的開發商,居然資金鏈斷裂!說出去連鬼都不信。樓盤爛尾了。錢去哪了?雖然我們不完全了解其中的細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比爆雷顯示出的資金陷阱後麵,有一個更加巨大的黑洞!這個黑洞不僅導致了恒大的崩盤,也是眼下其它房企接連爆雷的根源,而且,更可怕的是,這個黑洞存在,恒大爆雷隻是這個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還會不斷引發新的爆雷,資金斷裂會始於房地產,逐步傳導到其它各個行業。一切隻是時間問題。
有了這個判斷,再聯想最近的所有經濟事件,南京銀行,河南村鎮銀行,爛尾樓事件等等,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繼續推導。截止到2021年7月末,我國M2(廣義貨幣)餘額再創新高——達到了230.22萬億,簡單來講,中國的GDP為117萬億元,貨幣發行了230萬億元。當你拿到一張100元的鈔票時,對標的社會價值隻有50元。那為什麽我還能當100元去花呢?因為經濟還在增長,房價也在漲。政府可以通過外幣不可兌換來透支未來。
再換一個角度看,全國房地產總市值達到687億元,說句不科學,不嚴謹的話,等於一個人有一套房子,房價687萬元,但他隻能賣230萬元,因為銀行隻有那麽多錢。何況銀行連230萬元也不能都給他,還有汽車等其它商品呢。單從這一點出發,房價跌去7成不要奇怪。加上貨幣超發因素,等於這套687萬的房子,其實隻有117萬元的社會對標價值,等於說房價必須下跌87%才合理。
以上的推導便解釋了文章開頭的疑問,財富增值是如何實現的?靠虛值實現的,等於是政府向全國人民打了一個巨額白條。現在的房價不是一個像喜馬拉雅山那樣的鐵定事實,而是像發海參那樣,有幹貨,更多的是“水分”。房價裏麵除了房子本身的價值,還有貨幣超發的烘托,還有房子“股票化”的價格虛胖。所謂的高速增長,是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這個騙局的根基是經濟增長,而且要一直漲,不能停。但是,誰都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表象上是爛尾,實質上是這場遊戲有一個臨界點,政府實在是背不動了,戲演不下去了,泡沫一定會破的,一定會有一個破口,隻不過那個爆破點在哪裏。爆雷是遲早的事,觸發爆雷的點很多,可以是停貸,也可以是樓價暴跌,也可以是一個事先無法預料的事件,好比一個人,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一場感冒下來,就掛了。
巨大的風險已經到來。前麵講過,今天的房價是基於二個基本判斷,經濟一定增長和收入一定增加。這二條缺一不可。但是,萬一降了呢?看到河南銀行儲戶舉著牌子“還錢”,心裏格外糾結,等於是讓銀行還哪個本來就沒有的錢。是,原來你有這個“數”,但那是一張白條,今天人家又收回去了。簡單的比喻,等於是外麵有9口大鍋,但政府隻有一個鍋蓋。平時給每個鍋輪流蓋10分鍾,現在經濟下滑了,鍋蓋被最有權有勢的人拿走了。鍋蓋還在,但蓋不到你的鍋了。你喊“還我鍋蓋!”當初那個鍋蓋隻不過是讓你看一看,不是你的。當然,政府的風險是,你當初承諾百姓有鍋蓋,今天不夠了,如何交代?
樓市瘋狂基於一個非常淺顯但人們不願意去想的問題,即一個商品的真實價值,體現在變現能力上,否則就不值這個錢。梵高的名畫《向日葵》,拍出3000萬美元的天價。其價值在於有人願意出這個錢,隨時可以變現。現在,等於每個中國家庭都有掛著一副世界名畫,價值連城。中國人70%以上的家庭財富就是這張畫。但問題是,你需要用錢的時候,能按照原來的價格甩掉嗎?假如不能出手,你又不能去吃這張畫。
說到當前的停貸風波,業主們是對的。道理很簡單,房價是虛的,今天你已經不能把房子按原簽約價出手了,樓還沒有蓋好,而你付出的供樓款確實真金白銀,去買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虧大了。
簡單分析一下政府的對策及後果。
反正,政府打壓業主最省錢,但麻煩很大;政府拿錢最安全,但政府也缺錢。
有一條是肯定的,房地產泡沫早爆比遲爆強。越往後,爆炸的衝擊力越強。聰明人今天已經察覺了苗頭,趁機鑽空子溜了。後麵的人必將為前麵逃逸的人買單,他們會更加憤怒,局麵將不可收拾。
1949年國民黨逃離大陸前,印發了金圓券,導致貨幣崩盤,民不聊生,這是共產黨指責老將的一大罪狀。其實吧,現在的房產證,連同它那個漲破天際的“房價“,也是金圓券的翻版,隻不過其載體從紙張變成了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