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發展軌跡總結為四個字“動態清零“
副標題:中國或中國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積累,最後一切終歸“清零”
眼下中國發生的很多事情,大家可能都會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麽這樣?為什麽那樣?比如,為什麽要和美國對著幹?為什麽 要和普京綁在一起?為什麽要打擊民營企業?為什麽要把病毒防疫政治化,堅持“動態清零”?這些看似是相互不相關的事件,其實背後都有它內在的聯係,究其根本,就是中國人骨子裏的那種文化傳統,清零思維。
仔細觀察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同樣一件事,在西方和在中國是不同的。很簡單,在西方,一個人,一個實體,乃至一個國家,有積累。錯誤的邊界非常清晰和可預見。人們都會犯錯,犯了錯誤,隻需要拿自己的積累去補償即可。比如,你超速,罰款。你傷害了他人,賠款或者坐牢。
在中國,一個官員,要是犯了錯誤,那就不是罰款或坐牢那麽簡單的事情了。被中紀委網站公布後,生不如死。這就是為什麽許多官員在自己事情敗露時,寧願選擇跳樓。對於官員來講,隻有二個選擇,要麽“全有”,要麽“全無”,沒有中間地帶,沒有平穩落地。
這種官場文化,就決定了對待病毒防疫這樣一個醫學問題,愣是演變成了政治問題,因為你這裏發生了感染者,那你就會丟烏紗帽,罪名嘛,輕則是防疫不力,重的就會去查你的貪腐問題,誰屁股底下不粘一點屎呢?
所謂積累,就是可以用你過去積累的所有,榮譽,金錢,財產,去衝抵錯誤。在中國好像不太適用。不出事,你就擁有一切,出了事,你就被一擼到底,啥都不是。
每當一個市長被雙規,全民拍手稱快,彈冠相慶,口誅筆伐。我不是替“貪官“打抱不平,很少有中國人這樣想,一個貪官市長,他是怎樣一步步爬到這個高位的?他以前沒有做過一件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事情?國家培養一個高級幹部,化了那麽多的成本,就這樣“不要俺了“?我們從來也沒有認真檢討過,為什麽在一個偉光正治下的國家,這樣多的貪官前赴後繼,層出不窮?
以上是官員層麵的“清零“現象。其實就不難看出,社會麵上的病毒清零,其本質是官場“清零”對社會的反噬。也就是說,為了確保官員不被清零,他必須先對社會清零。假如社會麵上不清零,他就會被清零。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麽麵對一個傳播力極強,而毒性很弱的Omicron,中國社會如此的如臨大敵,小題大做。
麵對新冠肺炎,在防控措施上有二個選擇,一是消滅病毒,二是管住人。西方政府深知這二條一個也做不到,所以他們就采取折中做法,宏觀上與病毒共存,同時積極研發疫苗,遏製病毒的傳播。中國政府的做法是繞開病毒管住人,表麵上阻斷了病毒的傳播鏈,暫時的緩解又造成了“抗疫成功”的假象,放鬆了對有效疫苗的研製或引進,造成了“清零”的周而複始,不停折騰。
也許讀者會問,那也不對呀?如此大規模的封城,會帶來巨大的次生災害,經濟搞垮了,最終也會危及官員的位置。這樣想就是對中華文化的清零本質缺乏認識。下麵從幾個方麵,分析中國的曆史和現實,看看中國是如何清零的。
第一個方麵,災難清零。改革開放40多年了,仍然沒有建立一個有效的社會救助機製,一旦突發災難或疾病,對於老百姓來講,基本上就是一夜返貧。為了一場大病,一家人傾家蕩產,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第二個方麵,官場清零。一個官員,犯了錯誤,有時沒有犯錯,隻是選錯了邊,站錯了隊,便遭到清洗,前麵已經分析過了;
第三個方麵,政權更迭清零。中國曆史上無數次的改朝換代,每次都帶來巨大的社會動蕩,最終蒙難的都是普通百姓。遠的不說,1949年國民黨潰敗,多少家庭背井離鄉,四處逃難,財產散盡。共產黨上台,打土豪,分天地,私有財產被沒收,又有多少富人被槍斃,這些連共產黨自己的文件都不隱瞞,有詳細的記載。根據安徽省公安廳原常務副廳長 尹曙生 先生發表於《炎黃春秋》2014年第五期上的一篇文章。中共建政後,僅僅是幾次大鎮反運動,死亡人數超過“三大戰役”。對於那些受害的冤魂來講,不僅僅是清零,直接就把你消滅了,從地球上抹去。
第四個方麵,經濟政策清零。中共建政初期,暫時容忍了部分私營企業的存在。到了一九五六年,搞了一場聲勢浩大公私合營運動,公開侵吞民營資本,最後逼得多少資本家身無分文,上吊跳樓。當時,連宋慶齡都看不下去了,上書毛澤東提出質疑,說我們建國之初,是對民營資本做出了安全承諾的。毛聽了不以為然。
第五個方麵,政府決策清零。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解放初期,毫無意義地卷入朝鮮戰爭。用彭德懷的話講,“大不了晚解放幾年。“典型的清零思維。當官者不把老百姓的生命和財產當回事,全國四,五億人,為了一千萬朝鮮人,折騰幾年,賠上幾十萬條生命和無數的財產,還背上”俄爹“的沉重債務,這都是他們一句話的事。直到今天,還在拚命吹噓那場無謂的戰爭。這和今天上海封城一樣的荒唐,區別就是從麵對不可戰勝的美軍,到今天同樣無法戰勝的病毒。相同的是那種氣宇軒昂。
另一個決策清零,跟蘇聯鬧翻,1969年勃列日涅夫差點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要不是美國極力阻止,中國的日曆本也許就翻到1969年那一天,一切都被清零了。
第六個方麵,政治運動清零。那場被中共自己稱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使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第七個方麵,意識形態清零。這種清零不僅來自官方,即便是老百姓那裏,也聽不得半句不好,“辱華”一詞深深地刺痛了多少玻璃心,渾身上下到處是G點,一碰就高潮。
假如上麵講的都是曆史,我們來看看今天中國是如何被清零的。先從改革開放談起。中國放棄了閉關鎖國的政策,趕上了西方推行全球化,對外開放市場,讓國際資本參與高增長的逐利,GDP一下子衝到了全球第二,眼看要稱為世界老大了。但是,全球化的前提是去政治化,至少是弱化政治,“經濟無國界”嘛。可是,自從習近平上台,開始推行“強國”路線,所謂的毛澤東讓中國人站起來,鄧小平讓中國人富起來,習近平讓中國人強起來。政治掛帥,就是經濟清零政策的開始。
其實,即便是在經濟的高速發展期,早已埋下了嚴重的隱患。最嚴重的是二個,房地產泡沫和地方債。房地產泡沫。其危害遠遠比想象的要嚴重的多。中國房地產總市值已經高達450萬億(約合65萬億美元),而美國、歐盟、日本三者加在一起,也隻有60萬億美元。也許有人會說,這不是好事嗎?中國的價值高呀。這麽巨大的泡沫,一旦崩塌,會壓死人的。
地方債達到空前的31萬億元,這是壓在中國人頭頂的巨大債務。有誰想過,中國的GDP大數100億,2020年12月中國廣義貨幣M2首次突破218億元,(合33萬億美元),總量接近美國、日本之和,把以上幾個數字比對一下,不比清零更可怕嗎?
什麽叫積累?
從個人層麵看,有型資產和無形資產都在增長,假如遇到危難,個人可以用過去的積累來衝抵,同時社會有保障機製,充分保障個人不會因災難而一無所有。這方麵,中國無論是個人或官員,“全有”到“全無”的現象太明顯,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感。這也是國民存款率居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從企業層麵看,不僅要盈利,而且要不斷積累無形資產,這方麵西方企業的優勢非常明顯,比如經常看到歐洲的品牌產品,動輒是“自17XX年”。反觀中國,很少有曆史的沉澱。所謂的百年老店,多是刨根式的“尋古”,而自身並無拳頭產品,比如藥店,你的自有產品是什麽?板藍根嗎?要麽就是出身不定。比如,“揚州”炒飯,幾家人在那裏爭,很難說清其歸屬。還有標準不詳,比如“麻婆豆腐“,標準配方是什麽?
從民族文化上看,文學,藝術,美術,音樂,應該是一個脈絡清晰,風格迥異,浩如煙海的文化庫。這方麵中國離世界大國還差的遠,習主席報書單名,也都是俄羅斯名著,沒有中國書。拿音樂講,離開了西方的五線譜和近代的簡譜,中國連一個記譜文化都沒有,起碼你不是一個音樂大國。
從科學技術上看,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泛善可陳。據北大教授張維迎講,自1500年以來,全世界影響人類進程的538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是中國人的。這說明,中國人在科學技術方麵沒有任何的積累。四大發明就是一個笑話。從科學上講,幾乎所有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的定理,公式,都是西方人的。最近有個很火的李永樂老師科普視頻,從頭到尾介紹的所有理論,全部都是西方人的名字,好像沒有提到中國人。
從人文社會科學上看,頂級的世界大師煜煜閃光,包括馬克思,有中國人嗎?一個幾千年曆史的民族,就沒有一個人發現2:8論?基尼係數?軟實力?就連中國人最得意的GDP,不也是洋人提出的嘛。
從國際層麵看,所謂的改革開放,對誰開放?就是對西方開放,尤其是美國,不是對非洲。搞了40年,積累和培養的國際關係,一下子又搞僵了,倒退回過去。要知道,培養感情需要許多年的孕育,而跟人家鬧翻,往往是一句話的事。特別是這幾年,戰狼外交,都是在積怨。國內曆史虛無主義泛濫,僅僅看國人對美國和俄羅斯二個國家完全是顛倒黑白的看法,就能看出人民的思維完全擰巴了。國人早把曆史“清零”了。
究其原因,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仍然推行的是思想的清零和文化的清零。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反對“聖誕節”,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荒唐的事了。走遍世界主要城市,都有唐人街,別人並未把它政治化。中國的商家,把“聖誕節”作為一個噱頭,增加銷售,何罪之有?把它與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硬是聯係在一起,把普世價值說成是西方的,其結果必然是把世界推向自己的對立麵。出口是中國極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你把外國都當成敵人了,你的產品就賣不出去了,那麽,你辛辛苦苦建立的龐大的製造業,就會因為沒有訂單而麵臨過剩。這麽明白的道理,國人在抵製這個,抵製那個的時候,未必想清楚了。
中國的老百姓,對政治的代入感超級強烈,到了不可理瑜的程度。比如,一句話經常掛在國人嘴邊上,“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糊塗的中國人,把這個”我“當成他自己了。其實,先不說人家美國從來也沒有打算滅亡你,幫了你多少,恐怕大家都忘了。好吧,別人批評幾句,主要是批評中國政府的不當行為,就像人家批評自己的政府一樣。中共為了煽動民怨,就發明了“美帝亡我之心不死“,但這個”我“指的是共產黨,不是天天擠公交車的上班一族。那個”我“不是你,你隻不過是那個”代價“。
好像是希拉裏說過一句話,說這代中國人,會被金錢毀掉。經濟發展了,手裏有錢了,便目空一切,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我看這句話是謙虛了,在中國人眼裏,早已俯視世界了。去他媽的“民主,人權”吧。民主不能當飯吃。外國有什麽呀?你們有的,我們全有。你們有高鐵嗎?你們出門可以不帶現金嗎?一個民族,假如對所有非金錢可以衡量的人類財富采取無視或蔑視的態度的話,他們離有型資產的清零就不遠了。這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退化,中國經濟勢必萎縮,由於經濟下滑,勢必帶來重大的政治衝擊,以前的經濟泡沫會加速破裂,很多財產會被清零。跟普京搞在一起,看看俄羅斯是怎樣被清零的吧。
“人權”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假如沒有人權,老百姓便被剝奪了話語權,那麽政府一切的所作所為就變成了隨心所欲,個人失去的再多,就不用抱怨了。假如沒有人權,一個民營資本家,他被剝奪財產時,根本沒有申訴的權利,孫大午的100億的財產,被6個億收購了。找誰說理去?沒有人權,上海封城後,你住在幾千萬的豪宅裏,照樣可以沒吃的,病人照樣不能出門就醫,可能會死在家裏。
經濟發展後,腦子裏隻有錢,其它都不值一提,這實質上是一種文化清零思維。人們說,一個國家的發關鍵是製度,必須確立合理的國家基本架構,理順人民與政府的關係。依我看來,比製度更重要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它是其決定作用的。 以現有的中國人的認知水平和文化傳統,勢必會出現這樣的政府黨,這樣的政黨勢必會采取這樣的政策,這樣的政策勢必會帶來這樣的結果。一句話,因果早注定。
曆史的結論,往往要放到一個長期的階段去觀察,馮侖說過,評判一個國家,不能僅看它當今的發展步伐有多快,要看它是否一直穩步前進,沒有大的起落。講的非常中肯。中國有5000年曆史,假如不發生大的倒退,每年哪怕增長1%,5000年下來,今天的GDP肯定是一個天文數字。美國連一個村子都比不上。四十年的發展,就到世界第二了,說明過去4900年都白混了。這從側麵證明了中國在曆史上發生了多次的大倒退。誰又敢肯定這次不是大倒退的開始呢?形象比喻一下,西方世界的發展軌跡像是波浪型的,有起有伏逐步上升,或者像股市的K線圖。中國的曆史,更像奧運五環標誌,是一個循環接著一個循環,每次到達頂峰後便極速下跌,到了穀底再往上走。循環往複,直至無窮。
你看到的一切,也許都是暫時的。有人說,沒有中國製造,全世界人民都要光屁股。可事實恰恰相反,沒有全球化,當年我們街坊的小孩子都穿過開襠褲。
每當政府壓製不同意見,無人抵抗,那你今天遇到困難,就沒人會幫你了。看到房價漲的那麽快,每個人都沉浸在“X萬富翁”的財富夢裏,先不說樓市崩盤的危險,起碼土地不是你的,你隻有70年的使用權,而且地下的礦產也不是你的。看到富麗堂皇的政府大樓,還在那裏得意“美國沒有標誌性建築”,沒有想到那早就掏空了國民資產。在GDP世界第二的幻覺中,忘記了很多東西隻是數字,脫離了特定的外部因素,很多會被清零的。
隻需觀察一個現象,便可看出中國人思維的狹窄。比如對於“大翻譯運動“,中國政府和老百姓聽說“大翻譯運動“後的反應,比外國人知道了“大翻譯運動“的內容之後的反應要激烈十倍。比如一個美國人,看到了“大翻譯運動“的內容,不會有太過激的反應,因為他不傻,知道你們中國人不太喜歡美國,隻是內容不如今天具體。而且,不喜歡美國的人很多,比起阿拉伯極端分子的言行,中國人還是口炮多,還不像那些人,直接就人肉炸彈了。反過來,假如美國搞一個大翻譯運動,把那些親華派的反華言論暴露出來,那中國網民早就炸了鍋了。
上海的封城,隻不過是把中國文化的清零效應表麵化了。按照這個節奏走下去,被清零的不僅是“封城”,會是企業倒閉,人員失業,樓市斷供,外資逃離,資產縮水,即便是解除了封城。我已經不關心20大一尊是否連任了,有區別嗎?換了汪洋上台,中美之間會重歸於好,從此過上“夫妻生活”嗎?政府去舔美,老百姓答應嗎?已經開始的經濟滑坡,早已無力回天,因為窟窿太大了。總之,從思想清零開始,到財富清零結束,然後開始下一個輪回。一切都逃不過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