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天大往事第三十章 行動就有收獲
接下來是另一家英語培訓學校打來電話,邀我去試講。
講課地點在人民大學裏的一個教室,去了直接上講台,下麵坐了一屋子求知若渴、盼望出國鍍金的學生。
我才明白為什麽新東方學校在一家很小的院子裏。那裏隻是辦公室。這種培訓機構都是借用正規學校的空閑教室上課的,自己沒有教室。
我當英語老師的事除了老五,別人都不知道。好像大四很少像大一大二時那樣推心置腹了。臥談會少了,小秘密多了。有幾個同學知道我在北大有個中學女同學。我周末老去北京,他們就傳說我去北京看女朋友了。其實我去北京每次都來去匆匆,那段時間還真沒有去找過大腦袋。
我在那家培訓學校講了一學期托福,到放寒假就放棄了,因為下學期要進實驗室,沒時間了。
幾個月兼職掙了幾千塊錢,我首先還掉了剛上大學時跟家裏賭氣申請的助學金。然後給爸媽一人買了件衣服。剩下的錢買了一副衛康隱形眼鏡,好像是1000多元。那時候隱形眼鏡是新鮮事物,隻有博士倫、衛康等幾個牌子,不像現在,幾十元、上百元就能買到一副,拋棄型的隱形眼鏡更是聞所未聞。這副眼鏡為我打球運動提供了不少便利,我很滿意。
這段兼職還給我留下了一些今天仍可回味的東西。
當年,天津的信息活躍度遠不如北京。在天津感受不到特別強烈的出國熱,但北京中關村滿大街貼滿了各個英語培訓班的小廣告,出國蔚然成風。環境對人的影響絕對不可小覷。
那時的中關村,叫“電子一條街”,就是在一條不太寬的街道兩側的一大堆平房。每個平房裏都堆著各種電子產品,門口停著三輪車。街道再往裏是破舊的四合院,那些搞電子產品和培訓的,就租這些院子做據點。電子一條街和黃莊很近,環境都挺雜亂的,黃莊臨近人民大學,是培訓機構比較集中的地方。
今天的中關村西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有好幾處很大的電子產品賣場,百度、創新工場都在這裏有地盤。其中有一組造型霸氣、巍然聳立的樓群,就是新東方大廈。它應該不需要再向高校借教室了。可當年我兼職的培訓學校還有其它同期的培訓學校,大多去無蹤影了。
為什麽同樣的市場環境、同樣的起步時間,結局這麽不一樣呢?
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
不同的理念、做法,都可能成功,區別就在於領導人的堅持。
比如俞敏洪教英語的理念,和我有很大的差別。其實哪種方法都有效。俞敏洪專一貫徹他的信條,培訓加出單詞書,多管齊下,穩紮穩打,關鍵時刻又引入外腦,才逐步做大做強。
而邯鄲學步,沒有自己的主導思想和理念,隻是憑借一陣好風飛上天的豬,風小一點或風向變了,就會掉下來。
對個人而言,機會屬於有準備的頭腦。比如我,偶然間一腳踏入了民營培訓機構發展的洪流,但是完全沒有在這個行業發展的意願,也沒有通過這段時間形成看好這個行業的慧眼,所以隻能和一陣好風擦肩而過,各奔前程了。
但即使加入了某個行業,仍然成敗難料。大可放心堅持做自己。因為做自己,勝算還大一些,而希望複製別人的成功模式,無異於刻舟求劍,死都死不明白。我一路走來見到的成功者,沒有一個是因為因循成功的。
當然,合夥人也很重要,個人的魅力有助於公司成長,但要做大,集體的能量往往是一加一大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