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代價

回顧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思考人性,展望未來
正文

建立親子關係,樹立父母尊嚴

(2021-10-29 22:24:47) 下一個

一丶給子女的最好禮物——時間

感情是需要培養的,而培養感情所需要的第一是時間。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或者覺得時間太寶貴,而不願意“浪費”在孩子身上。一些父母把出生不久的嬰兒送回 國內,等他們長大到快到上學的年齡時再接回來。然後發現孩子養成了很多毛病,管教又不知從何下手。管嚴了,兒女不跟你親;放鬆了又成了溺愛。最後就是抱怨 孩子給爺爺奶奶慣壞了。

一九九九年九月Vanderbilt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時候父親不在身邊或與父親關係不好的女孩子,平均發育年齡要早兩丶三歲。研究人員的解釋是,由 於父親不能充當自然的男性模範,女孩子就會傾向於到家庭之外尋求異性模範,從而促進荷爾蒙的產生。正常情況下,女孩子發育得晚是好事。因為生理上成熟得過 早,而心靈的成熟未能跟上,更容易發生早期性行為,甚至早孕。二零零零年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則表明,過早發育的女孩,其子女對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更弱。綜合 這兩項發現,如果父親沒有在早期建立與女兒的親密關係,其外孫的身體狀況可能會更差,這自然會影響到第四代丶第五代,……。

與父母關係密切的子女,更容易受管教。因為他們理解父母的想法,體會父母的心意。父母也更容易了解子女的心理,管教起來不至於無的放矢。我們的老大一直到 六丶七歲都是說爸爸最好;同時,她也是很聽話的。我的一位鄰居加同事有一次問幼兒園的老師,怎樣管教孩子,才能使她(他)健康丶獨立丶聽話丶……,那位老 師回她說,你何不去問楊林。

當子女從學校回家,我們不光是想聽到:“爸爸,我今天考試得了100分”,或者“爸爸,下星期學校有某項活動,需要五十圓”。我們更希望兒女能談一些學校 的活動,與朋友間的交往,甚至與己無關的見聞。父母可以通過這些“瑣碎的” 交談了解子女的真實感情,發表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從中知道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大女兒讀四年級時,學校進行反毒品教育。有一個讓學生思考的問題:“如果有人 叫你用毒品,你打算怎樣回答?”。她說“我的父母會殺了我(My parents would kill me)”。其實在這之前,我們並沒有跟她談過毒品的事,但她非常清楚我們的態度,盡管她的答案也許說得過於嚴重。

二丶管教子女的原則——一致

在與子女建立良好關係的同時,也要樹立起父母的權威。講“原則”是建立權威的關鍵之一。

1.前後一致。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作為父母,尤其是在小孩還不懂事時,要注意控製自己的情緒。在重要的事情上,對子女說“是”或“不”時,應該慎重考 慮。在心情特別好時,不可輕易說“行”;心情不好時不輕易說“不”。大多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子女都易於感情用事:高興時看見孩子做錯事,因為好玩而有 意或無意地給予鼓勵;心情不好時,孩子即使沒做錯什麽,甚至做了平常是對的事情,也遭到指責。這樣必導致孩子無所適從,甚至從小就學會觀顏察色,對孩子的 成長非常不利。有些父母為了給親友們“麵子”,有客人在或在客人家時,就由著孩子。這樣往往導致孩子“人來瘋”:有客人在時,知道不會受到處罰而無法無 天。

2.父母一致。俗話說,“嚴父慈母”,大多數家庭基本如此。父母對教育子女有一些偏差或不同看法,在所難免。但對一些原則性問題,父母雙方最好有所商量, 能統一看法。即使看法不能統一,一方在管教時,另一方也不應該阻止,除非孩子的確沒有錯,或管教過於嚴厲而會引起傷害。父母有不同的看法,不應該當著孩子 的麵爭吵。否則會造成孩子的困惑,以至於看人說話,對父親一套,對母親又一套。

我是一個難以對付的人,當初管教老大時,如果我太太來阻止,我就加重對女兒的處罰,我們為此也沒少鬥氣。後來她看到我的管教有所成效,加上我的固執,她隻好由著我。以後對老二和老三的管教就很少有爭執。

3.言行一致。其一是不說做不到的話,也就是“言必果”。中國古代有一則曾參殺豬的故事,說是曾參的妻子因為一件事答應小孩有肉吃,其實家裏沒有肉,曾參 知道此事後,就把家裏唯一的一頭豬給宰了。我對孩子從來不說兌現不了的話,或“嚇唬”的話。諸如“警察來抓”丶“老虎來咬”丶“醫生打針”之類的話,多說 幾遍就會失去效用。當孩子一旦發現你說的話是做不到的,他(她)就會肆無忌憚了。

其二是“言傳身教”。有一則諷刺性幽默,說是小孩在學校因為偷了同學的筆而受到懲罰,父親知道後教訓孩子道:“真丟臉。你要什麽筆,爸爸到公司拿給你就是 了,怎麽去偷人家的?”。如果父母對子女說的是一套,行的是另一套,孩子們自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或者仿而效之,或者對父母的話嗤之以鼻。父母一旦在孩 子麵前失去威信,也就無從管教了。

誠實是言行一致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一些家長擔心孩子“過於”誠實會吃虧。這裏有幾個誤區。第一,別人不是傻子,不喜歡與不誠實的人交往。不誠實的人可能 會占一點小便宜,但難得有知心的朋友,困難時很難得到別人的幫助。第二,誠實的人容易得到別人(包括不誠實的人)的尊敬,當父母教導小孩不誠實時,小時候 不懂事時會感到茫然;稍大一點也許會模仿(並對一些“手段”感到欽佩);等他長大有了自己的判斷力,不管他誠實與否,對父母都不會有什麽尊敬的。第三,誠 實和受騙是兩回事,誠實並不等於輕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是也,防並不是處處設防,而是要有基本的判斷力。第四,撒謊是不用教的,他們在 話還說不清楚、路還走不穩時,就會隱藏或否認他們所做的壞事。

我們的老大是一個很誠實的孩子,我們從沒有發現她在我們麵前撒謊。可這並不意味著她不會撒謊。那是我們剛來美國不久。她到美國也就是一年多一點,我還是學 生,太太也在外麵打一點工。有時我們就把她一個人留在家裏,和鄰居的孩子們一起玩。住在樓下的是一位單身漢,受不了孩子們的吵鬧,就打電話叫來警察。警察 問“你們有大人帶你們的嗎?”“隔壁的阿姨帶我們”,我女兒回答警察說。警察去問住在隔壁的朋友,她的“No”幾乎已經脫口而出,最終她還是說 了”Yes”。我們也就免去了一場大麻煩。我們平常隻是議論過,把孩子一個人放在家裏,給警察發現會有麻煩,但從來沒有想過應付措施。

4.大小一致。有了兩個或更多的孩子,父母對待不同的孩子會有意或無意地出現偏差。我們不時地會讀到消息說,由於父母的偏心,而導致子女心理上的不健康,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父母由於小的出生,大的受到冷落,大的對小的就產生恨意。四年前的《洛杉磯時報》就有一則新聞說,大的因為恨小的,趁父母不在時 對小的毆打致死。父母對子女偏心,不但對受歧視的一方不利,對受到偏愛的一方也不利。所謂“嬌子不孝”,受嬌寵的子女往往目中無人,不求上進。

我們的老大和老二相差十多歲,老大從老二一出生時就喜歡她,所以沒有任何問題。老三的出生對兩個姐姐都是挑戰。“寶貝兒子”,“有子萬事足”經常從朋友的 口中聽到。老二才兩歲多,自然還不懂這些話的含義。老大聽在耳中,心裏可不舒服。一方麵,我們經常提醒朋友,不要強調兒子的特別;另一方麵,我們也以行動 表明,兒子並沒有比女兒尊貴。幾個月以後,老大的態度明顯轉變了。她現在對小弟弟的喜歡絲毫不亞於對妹妹喜歡的程度。對於老二,為了讓她不明顯地感到由於 弟弟的出生而被冷落,我經常同時抱兩個。當弟弟特別需要照顧時,我們就盡量對她講道理,比如:“弟弟餓了”,“弟弟哭了”。現在他們小姐弟之間玩的很好, 老二還能幫助照顧弟弟,弟弟打擾她玩或者搶她的東西時例外,畢竟她才七歲多。

三丶教育子女成長的良方——引導

中國父母(在美國的也不例外)基本上都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對子女的教育則通常走兩個極端。

其一是認為美國的教育製度不好,學校對學習抓得不緊,又沒有道德教育課。父母本身幾乎從來不看英文報紙,甚至電視都是看中文的。把中國的東西一套一套地搬 來強加在子女身上。從現在國內的教科書(主要是《語文》和《數學》),到《三字經》,到“儒家傳統”……。最後是逼著小孩報讀父母指定的學校和專業。出於 逆反心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敬”而遠之,甚至恨惡一切與中國有關的東西。另一方麵,由於他們從小在中國文化的教育下長大,難與非 華人融為一體。他們成為第二代的“邊緣人”,很少有朋友。

其二是努力著讓子女融入主流,在家避免講中文,想方設法讓子女交非華人朋友,什麽時髦趕什麽。子女從父母的言行中得出結論:中國沒有什麽好東西。因為接受 新事物畢竟年輕人快,父母很快落後於子女,從而失去父母應有的地位和威嚴。當子女們慢慢地長大,父母的話完全失去效用。等他們染上社會上的不良習氣,甚至 吸毒時,才發現流行的並不一定是好的,但為時已晚。

“引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隻有到了teenager時才引導。要能有效地引導子女,首先得培養與子女之間的感情,使他們清楚地知道,你愛他 們,對他們所說的或做的都是為他們好;其次要建立起父母的威信,讓他們覺得你的話是言之有理。要做到第二點,做父母的必須隨時充實自己,了解美國現今的家 庭丶社會丶文教等。子女可以不同意父母的意見,但至少要讓他們知道你說的是有道理的。以傳統的高壓方式逼孩子聽從父母的話,有時也許能起作用,以理服人才 是長久之計。

還有些父母則試圖與孩子同步。這不但做不到,也是有害的。首先,大人有自己的工作,你總不可能陪孩子重新從小學開始再讀一遍。其次,試圖與孩子做同樣的 事,會給他們一個信息:長輩們沒有優勢。我們作父母的在努力明白孩子們的想法的同時,也要明確地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經驗和閱曆是我們的資本,我們看問題比 他們看得深丶看得透丶看得遠,更能了解問題的本質。這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

老大在UCLA讀大二。她選擇UCLA的理由是,離家近,能經常看到弟弟妹妹。她打算學財會。我們的很多朋友勸她學醫,也有一所很好的醫學院錄取了她,並 給獎學金,結果他還是不想學醫。我想讓她學法,但她不想讀太多年的書。此外,她認為她的性格也不適宜當律師。孩子大了,學什麽專業,由她自己選擇,我們隻 是提一些建議而已。

四丶培養子女獨立的途徑——放手
好幾年前,一位朋友請我幫他解幾道代數題。我問他“你在參加什麽培訓,怎麽要你做這些題目?”,他告訴我那是兒子的作業!幫兒子做大學作業的可能是極端情 況,但為上高中(甚至大學)的子女包辦其它事情的決不是個別現象。為了孩子不遲到,上學以及每個活動我們都得準時提醒他們;為了孩子學琴的錢不至於白費, 為了能得獎,我們每天按時督促他們練習;……。

這段時間在教兒子學騎腳踏車。剛開始時,他不肯讓我把“訓練輪(training wheels)”卸下來,最後在我的“不學騎車就不準玩計算機”的威逼下才同意學。前兩天問他:“我把訓練輪裝回去如何?”,他馬上回 道:“never!”。我們都懂得技巧和知識都需要學,於是我們逼著孩子學琴、學跳舞、學繪畫、學中文,甚至學校教的科目我們還逼著他們提前學、加量學。 不知從何時起,生活基本技能卻被放到了最次要的位置。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雙職工,教他們做不如幫他們做來得省事。同時,幫他們做也給孩子們省出時間,花在 “更重要”的“學習” 上。

絕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在孩子一歲後就開始訓練他們走路和說話,二、三歲訓練他們不再用diaper。但在二、三歲就訓練他們吃飯的卻不那麽普遍。以後逐漸長 大,更是一切讓位於“學習”(之所以學習被打上引號,因為它不包括基本生活技巧的學習),“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他們很少訓練孩子玩了玩具之後收拾 整潔的習慣,守時的習慣;更談不上讓他們幫著做家務,教他們與人相處的方式等。

事事為孩子包辦的家長們,不但會把孩子培養成“高分低能”,同時也給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麵是學習成績比別人好而自大,另一方麵又因為其它事 情不如別人而自卑。他們一方麵覺得什麽事都被管著而覺得不自由,恨不得及早遠走高飛;另一方麵,在離開父母後又不知所措。這樣的孩子往往有更大的反叛性, 因為每個人的“自我”都希望自由、希望自己能主導自己。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做的,是在他們成長的路上,在適當的年齡教會他們該學的技巧,一步步地幫著他們獨 立,我們一點點地放手。因為她們有了自由,已經相對獨立,從而不需要反叛了。

我說的放手,決不是放之任之,而應該有所監督。比如,按加州規定剛拿到駕照的孩子午夜12:00後不準開車,她剛拿到駕照後的第二天就就過了12:00才 到家。雖然我們知道她去了那裏,也沒有晚幾分鍾,我還是罰她整整一個星期不準開車。當初女兒上大學時,有一些家長試圖向我們“取經”,我告訴他們:“我們 沒有經。她自讀初中以來,我們就很少管了,考試、申請大學都是她自己一個人操辦”。

前段時間幾個朋友談到他們的子女大學畢業了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一直在家裏呆著,問我有什麽辦法。我跟他們說:“有些人連動物都不如。老鷹在小鷹長到一定時 候都會把它們趕出窩,逼它們自己去飛翔、去捕食。”他們說,“他們不會飛怎麽辦?”“你們也不想想當年自己是怎麽過來的。他們二十幾歲、大學畢業了,還不 會 ‘飛’?”我們有時候太過高估計了自己,而看低了下一代,我不知道他們打算把“孩子”養到什麽時候。

總而言之,建立與子女的親密關係和樹立父母必要的尊嚴是教育和引導子女成長的良好開端;在他們成長的路上,由抱著到牽著到看著,是讓子女逐漸走向獨立的必經之路。

================================
2002年初發於《華夏快遞》
2006年最後修改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