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儒家的修行方法
作者:逍遙禪
《論語·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有誌於學,“學”什麽?三十而立,“立”的什麽?四十不惑,不再迷惑什麽?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麽?六十而耳順,“耳順”是怎樣的一種修行境界?七十而從心而欲,不逾矩。“從心而欲、不逾矩”又是怎樣一種修行境界?
吾十有五而誌於學:學的是什麽?”古代兒童八歲上小學,主要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禦書數”之類的文化課和基本的禮節。也叫啟蒙教育;十五歲後可進入大學,開始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也叫聖賢道德教育。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麽?立的是人,五倫八德立起來了,人道就立起來了!
人道:依“克己複禮”和“法製”為核心,強調“道德禮儀規範”和“法律製度”。
“五倫八德”是道德禮儀規範很重要的內容:
五倫是指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包括父子有親(父慈子孝)、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夫婦有別(夫妻恩愛、夫唱婦隨、內外有別)、君臣有義(君仁臣忠)、朋友有信,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間交往要有信義,講究信用。努力做到五個本分 1)勸諫(2)關懷(3)互相讚歎、互相成就(4)不言家醜(5)通財之義。
八德是指孝(對待父母長輩)、悌(敬重兄長,對待兄弟姐妹)、忠(忠於國家,對待上級領導)、信(言而有信,行必篤敬,對待朋友和他人)、禮(禮儀等級秩序)、義(樂於助人、救人於危難之中)、廉(廉潔奉公)、恥(反省自己的過錯,有羞恥心)。
四十不惑:不再迷惑什麽?不再迷惑走人生真理這條道路,也就是明白了道德真理,悟道了就不再迷惑顛倒!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麽?“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
天命就是與生俱來的頭頂三尺有神明,用神明照破五蘊十八界,就是照見佛性的“得道”!
因此說“得天命”為“得道”,“得天命”通達神明,則通達一切諸佛菩薩和一切鬼神世界,這就是“率性之謂道”;修行道德的人,就是模範榜樣的教化,也就是“身教重於言教”!
六十而耳順:耳順是什麽修行境界?耳順就是沒有違逆之心,沒有聽著反感的話,沒有看著反感的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自心清淨無比!
七十而從心而欲、不逾矩:七十歲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出神入化了,而不逾越聖人的界限!
儒教的基本框架是“三綱八目”,也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新)民,在至於至善”,這是三大綱領。正心,誠意,格物,致知這四條是自己修行的內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條是帶領大家修行,功德圓滿的外王!
這跟《道德經》上說的“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是一樣的!
佛法需要與時俱進,不可能抱殘守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真正的佛法是自心覺悟真心本性的佛法,換句話說是人生真理和世界真理的佛法,也就是道德真理!把道德真理推廣到有形的事物中去,推廣到全世界去,也就是讓全世界人們都要認識事物現象的真理,這是大勢所趨!是這個時代的形勢造就的。。。。。
221206z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