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禪的博客

體悟人生真理,通達智慧覺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心性學(逍遙禪)【重點篇目】

(2022-12-11 19:17:53) 下一個

心性學

——逍遙禪

第一章、王陽明的心學

一、王陽明心學精髓

王陽明心學精髓可以用六個字、四句話來概括:六個字是“心即理”“致良知”;四句話是:“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即理”就是王陽明反複強調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致良知”語出《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過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知行合一的過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王陽明臨終前的遺言是:‘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二、王陽明心學麵麵觀

(一)、立什麽誌就是什麽樣人

年輕時候的王陽明誌向高遠,愛好廣泛,是一個天賦卓絕的年輕人,這樣一個年輕人卻有著一身傲骨,寧可蹲大獄,也要為正義說話。

1、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2、世人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

3、我已超脫了得失榮辱,隻是還無法超脫生死。

4、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說榮耀,可脫衣就寢,隻是一身窮骨頭,何曾添得分毫?所以,榮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人非要經曆一番不同平時的劫難才能脫胎換骨,成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

6、為了自己相信的正義要勇敢去拚,不要做縮頭烏龜,否則就是活千年,不過是千年的禽獸。

7、人人都是聖人,誰也不比任何人差。

(二)、空想而不實踐,就是一場空

王陽明年輕時癡迷於佛教,吸取了許多禪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學大成後,卻對佛學大加批判,認為隻在心上做,終是無用。

1、禪宗說了‘人人都有佛性’後就枯坐,什麽都不管了。說了‘佛向心頭做’後就真的在心頭做,不去實踐。而我說‘在心上用功’後,必須去實踐。

2、佛道之學和聖學隻是一張紙的距離,所以不容易辨別,隻需要立誌於聖學,將來必能看透。

3、親情與生俱來,如果真能拋棄,就是斷滅種性。

4、佛教徒總說自己不執著於‘相’,其實都是因為執著於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三)、孝道是發自內心的行為

百善孝為先,在王陽明心學體係下,孝不用學,它就是發自良知的行為。

1、如果真有孝順父母的心,就會去做孝順父母的事。孝順這個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麵,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難道它就消失了?

2、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讓父母擔心。知道了這個,你就知道怎麽去孝順父母了。

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麵尋求任何東西,隻要讓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萬事大吉了。

4、做兒子的對於父母錯誤的言行無法指責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哭泣,怎麽可以奉迎他的錯誤呢!

5、人世間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實是兒女平安,錦衣玉食並不重要。那麽,將心比心,我們希望的其實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則,這都是空談。

(四)、兵法之道奧妙在於不動心

王陽明不僅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講究虛虛實實,對將領則要求不動如山。

1、虛虛實實,讓敵人的心慌亂,動起來沒有章法,就能趁勢而入,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2、敵人隻要心中生疑,這仗就贏了。

3、有些人就是平時學問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學問純篤的功勞。

4、敵人氣勢正盛,就應該趁他們取得勝利疏於防備時向他們進攻,怎麽能在這個關鍵時刻後退呢?

5、哪裏有什麽技巧,隻是努力做學問,養得此心不動。如果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

6、隻有在平時有克製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鍛造成一個泰山壓頂色不變,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轉的人,才能不動心。

(五)、真理不在書本上,就在我們的心中

王陽明將朱熹的天理與內心聯係在了一起,朱熹認為天理要從書中去尋找,王陽明則認為心外無理,天理就在我們的心中。

1、心中有個能知是非善惡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2、真理已在心中,我們去實踐,隻是去驗證這個真理,其實最終目的就是磨煉我們的心。

3、天理是在心中,但由於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雖然沒有離開心,可卻被蒙蔽了。

4、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個意誌力不堅定的人,生活在一個肮髒的環境裏,天理就很難顯現。

5、耳朵不能聽是非,省了多少閑是非;口不能說是非,又省了多少閑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夠了。

6、生死關容易過,可心上的關卻難過。

7、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8、世人因為不知道‘達到至善’的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心,以為天下的萬事萬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蓋了評判是非的標準,使‘心為統帥’的簡單道理變得支離破碎、四分五裂。

9、良知提醒我們,要把萬物和自己當成一個整體,對萬物說,我愛著你的愛,痛著你的痛,傷悲著你的傷悲,快樂著你的快樂。

(六)、良知,就是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

王陽明的心學就是致良知之學,所謂良知,就是與生俱來的道德意識。時刻保持內心的光明,然後按照良知的指引前進,則前路也必定光明。

1、每個人與生俱來心中就有聖賢之道,因為我們心中與生俱來就有能知是非善惡的“良知”,而做聖賢就是要通過自我努力實現最真實的自我。

2、心如明鏡,物來則照,不要刻意去追求。

3、隻要時刻拂拭自己的內心,讓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4、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會得出一個真理。伯夷、叔齊雖然死了,但他們的良知卻在每個人心中。

5、應視功名利祿如浮雲,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計較事成之後的榮耀。有榮耀是我幸,無榮耀是我命,這就是良知給我們的答案。

6、你的意念所到之處,正確的就知道正確,錯誤的就知道錯誤,不可能有絲毫的隱瞞。

7、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訴你什麽時候該做什麽事,那就去做,不必顧慮、不必計較。

8、我們心裏的良知是應對萬事萬物的法寶,無須去外部尋求任何幫助。

9、有些人平時不肯行善積德,內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時依良知做事不違神靈,坦蕩光明,又有什麽可怕的?

10、良知是個直性子,對於不公,它給出的答案就是:馬上反抗。

11、“至聖先師”孔子說的話,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錯的,就不是真理;而販夫走卒說的話,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對的,就是真理。

12、絕不要先以惡意去推測別人,否則自己就先變惡了,一旦如此,就是喪失良知的表現。

(七)、“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知行合一,“知”是“良知”,也就是內心,“行”是“實踐”,“知”與“行”是一體的。

1、真理就在心中,但必須去事上練,隻有去實踐了,才能更深刻地體會這一真理。而且,這兩者是不可分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樣。

2、安定情緒,物我兩忘,不是什麽都不想,死人才什麽都不想呢。

3、無事時,將好色、貪財、慕名等私欲統統搜尋出來,一定要將病根拔去,使它永不複發,才叫痛快。

4、名與實相對。務實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輕一分。若全是務實的心,就沒有一絲求名的心。如果務實的心猶如饑而求食,渴而求飲,還哪裏有時間和精力好名?

5、要祛除聲色貨利的私欲,就要在靜坐時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禍根都搜尋出來,然後祛除。

6、麵對外來評價,尤其是毀謗時,非但不要動怒心,而且還要把它當成是磨煉強大內心的機遇。

7、天下任何事物本來就沒有善惡,它所有善惡全是人強加給它的。

8、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禮但實質上不是禮;有的貌似非禮但實質上就是禮。

9、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10、裝模作樣成一個聖人去給別人講學,人們看見聖人來了,都給嚇跑了,怎麽能講得好呢?唯有做一個愚夫笨婦才能給別人講學。

11、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聾眼瞎之人(才能不看不聽),雖然聽見、看見了,隻要心不去跟隨它也就行了。

12、靜並非不動,動也並非不靜。戒慎恐懼就是念頭,為何要區分動和靜?

13、隨時隨地而變化、變通,如此才是真正擁有智慧的人。

14、人必須要有為自己著想的心方才能克除想念私欲的心,能夠克除想念私欲的心,才能成就自己。

15、隻要做到用良知去發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誰說君子不能談利?

16、不去議論別人的是非,在要責備別人的時候,把它當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製。

17、仕途如一張網,進入後就會被沾上不得轉身,所以千萬不要沉浸在裏麵,要懂得站在網上看。但也不是不作為,看明白,然後進入網中去做,做完就趕緊撤出來,這樣才能不被仕途牽引,不被功名利祿所累。


 

第二章 逍遙禪心性學的基本架構

簡介:

逍遙禪心性學,以佛教十法界為心性體係,以《大學》《六祖壇經》《道德經》儒釋道三部經典著作為依據,以樹立真理道德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導向,以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理為途徑,依靠“以道馭術”的駕馭能力來完成“世界大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逍遙禪的精髓:“心王是理”和“以道馭術”

第一“心王是理”:

認識心裏的性王,才是一切心、一切道的道理和真理!不同的心就是不同的道,而覺悟真心本性才能明白真理,不論各種分別心的道理,還是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理,都是依心靈的靈性之王為“理”!因此,我們說“情識的情理”“人道的人理”“天道的天理”“聖道的聖理”“菩薩道的本理”“佛道的佛理”。各種道的各種“理”,不能混為一談,但又離不開自己的心靈,因此說“不一不異”!隻有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理,才能發揮真空妙用,才能明白各種道理,才能明白各種道的人生道理,才能明白在真空中顯現的各種心性境界和各種世界,才能明白各種世界的真理,才能樹立人生道德真理觀、世界道德真理觀、道德真理價值觀!

認識心王的不同,“理體”也有所不同!王明陽認識無善無惡的清淨心“理體”,因此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宋朝張伯端認識光明智慧心的“理體”,因此說“一粒金丹吞進腹,我命由我不由天”。六祖慧能認識了光明智慧心的“理體”,卻說“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釋迦牟尼佛認識了佛性的“理體”,因此說“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六祖慧能認識了佛性“理體”,卻說“用智慧觀照,內外明澈,即見本心”;六祖慧能覺悟了真心本性的真理,因此說“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而釋迦牟尼佛靈山會上傳法於大迦葉卻說“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

而在密宗蓮花生大士卻成了“立斷、頓超”和“照寂寂照”的大圓滿。

因此根據自心覺悟的深淺,有清淨心“理體”、光明智慧心“理體”、空性“理體”、不二佛性“理體”、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空真理“理體”、自性圓滿的自性三身佛一體的“理體”,理事圓融、事事圓融的如來藏性“理體”,性一切心的“理體”!無明不覺、迷惑顛倒的攀緣妄想凡夫心,則無“理體”可言!

第二“以道馭術”:

明白了自己心性之王,通達了各種心性境界和各種世界,就可以應用不同的道來駕馭各種事物,這就是“以道馭術”!也就是把道德真理應用到世界的各個方麵,以道德真理總領各種事物的生住異滅過程,把握甚至是改變各種事物的進程,建立道德秩序和道德社會,實現世界大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於全人類!

第一節、十法界十種心性境界的十種道路

(一)、十法界十種心性境界的十種道路

1、貪嗔癡的三惡道

地獄道:以嗔恨心為主,因嗔恨心造下了殺害眾生的殺業,死後而墮落於地獄。

餓鬼道:以貪吝心為主,生前不舍一文,自私自利、損人利息,死後墮落於餓鬼道。

畜牲道:以愚癡心為主,因無明不覺妄想顛倒,認物為己、認假為真,而欠下了很多債務,死後托生做牛做馬來還債!

自己去除貪嗔癡的惡心,諸惡莫作,就關上了三惡道的大門!

2、戒惡行善的三善道

人道:是善惡不定心,一念善就可以行善,一念惡就能作惡,人的心性最為不定,善惡在於一心間。

阿修羅道:具俠義的善根,但爭鬥心很強。人間的俠客,畜牲道的地仙,天人道的天魔和天龍八部護法都屬於阿修羅道。

天人道:也就是天神,大公無私,把眾生當做自己的兒女一樣保護,才成了眾生的保護神。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可以變為天人、天神!

3、覺悟真心本性的四種聖道

小乘聖人道:認識無善無惡的清淨心體,守住清淨心“淨極光通達”,就是光明智慧心(金丹),依光明智慧的真心成就真人、聖人。

二乘緣覺道:認識人生十二因緣的過程,破除“愛取有”的七情六欲,覺悟緣起性空的體,破除無明不覺的妄想迷惑顛倒心性,依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成就辟支佛。

大乘菩薩道:認識五蘊假合的假象,用光明智慧照破五蘊皆空,認識本心本性本空的本體!依如如不動的本性本體成就菩薩!

佛乘道: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空真如真理體,依真空真理體成就自性三身佛和三身佛一體,發揮真空妙有成就理事圓融、事事圓融的如來藏!

其實,十法界十種心性境界十種道路,都是同一靈性,因用不同的心而成了不同的道!因此需要我們覺悟真心本性的真理,通達各種心性境界,應用各種心性來造福於全人類,這就是“知行合一”的“以道馭術”!

(二)覺悟的道路和真理

無明不覺,就在善惡六道中輪回;覺悟真心本性,就可以跳出六道輪回,解脫生死!因此解脫生死是依不生滅的光明智慧心性來解脫生死輪回的,成就聖人道、菩薩道、佛道是依光明智慧心性來成就的,因此佛經上說“一切諸如來,皆以智慧覺。”

1、所謂的覺者:就是能夠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知道自心“起心動念”的止觀者,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知道自己所有“起心動念”產生的所見相和結果的人!

2、所謂悟者:就是悟了自心自性本空的人,而一切分別心的心性境界,不過是本心本性本空中的“諸法空相”,也就是平等如幻觀!

3、所謂的自性覺悟者:就是覺悟了真心本性的人,也叫覺悟了“真如”真理的人,因為真心光明智慧名為正智,本心本性名為如如,也叫性王義理,因此名為“真如”“真理”!

4、所謂的自性圓滿、自性圓融者:就是依真如的真理,來圓融一切、圓滿一切,也叫理事圓融、事事圓融。

5、所謂無修無證者:是指性王本具如如不動的本性法身、本具光明智慧的報身、本具起心動念化現一切的化身。也就是說,在性王中可以顯現一切心性境界,但又不執著於一切心性境界。心性本為一體,無心亦無性顯,無性亦無分別心的心性境界顯現!通達一切心性境界,應用一切心性境界,而又不執著於一切心性境界。因此說不是自心造作的修證!

第二節、樹立道德真理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儒教經典《大學》)

俗話說“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的誌向目標,就會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就會迷茫而墮落。同樣,如果一個人對人生、對世界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也不會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更不用說探索人生真理和世界真理了!

《大學》這部經典,恰恰就是幫助我們認識道德真理,樹立道德真理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

《大學》儒家最重要的經典之一,它以“三綱八目”為核心,為儒教確立了基本架構,為人們指明了“大人真理道德學問的基本方向”!

“三綱”就是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三條。這就明確了推廣明心見性的道德真理是大學最重要的目標,每天改革自新和完美自己的德性,是實現這個目標的保證。“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止、定、靜、安、慮、得就是自心通往道德真理的過程!

“八目”就是“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個子目,“正心誠意格物致知”這四個方麵屬於自心修行的“內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個方麵屬於由身到家、由家到國、由國到天下的逐步治理完善過程。正是由於這“八目”,恰恰把我們的認知推向了治理國家天下的宏偉目標,讓我們把自心鍛造成內聖的品質、外王的誌向!

具體講解請看本人翻譯的《大學》!

第三節、覺悟真心本性的本體

(本體論,佛教經典《六祖壇經》)

《大學》是告訴了一條“借假修真”的方法和道路,而《六祖壇經》則是直接告訴我們一條直指本來佛性的道路!也就是說,一般人都需要從戒惡行善、自淨其意開始修行,次第行證天人道、小乘聖人道、大乘菩薩道、佛道。而六祖壇經直接就告訴我們了一條直達佛道的道路,這就是“教外別傳、以心傳心、正眼法藏、涅槃妙心”的禪宗道路!雖然是教外別傳,仍然有語言文字的引導和“以心傳心”的心印!《六祖壇經》就是屬於語言文字的引導,心印掌握在禪宗明師手裏。

《六祖壇經》中開篇即說:“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也就是說我們覺悟後的自性,本來就是清淨不汙染的,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本來就是光明智慧的心性,從來就是“心如虛空包容一切”的一體的見聞覺知性,本來就是可以顯現一切心性境界具備萬法的心性!

這一下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佛的心性境界:心如虛空包容一切的見聞覺知性一體的法身、光明智慧“圓明常寂照”的圓滿報身、顯現一切心性境界的化身以及不同化身的名相,也就是如如、正智、分別、名和相五法同時顯現的佛的圓滿心性境界!也讓我們同時具備了人的身體肉眼體力、自性化身佛的天眼神力、自性報身佛的慧眼慧力、自性法身佛的法眼法力、自性三身佛一體的佛眼佛力。

同時,也讓我們領略了通達各種心性境界的心靈體悟風光。“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帶我們進入光明智慧心的聖人心性境界。“用智慧觀照,內外明徹,即見本心,即是本解脫”,帶我們進入菩薩本心本性的佛性,讓我們得到智慧本解脫,進入無念的“一念不生全體現”佛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帶我們進入了無上正等正覺的大圓滿,讓我們領略真空妙用的如來藏秘密!

因此,在《六祖壇經》中,跟隨六祖的腳步,我們可以領略“清淨心的心體”、“光明智慧心的心體”、“佛性本體”“覺悟真心本性的真如真理體”、“自性三身一體(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以及真空妙用的如來藏性體!因此,《六祖壇經》是引導我們認識體悟不同的心性體,走向覺悟真心本性佛道的指路明燈,希望大家仔細體悟!

具體講解請看本人翻譯講解的《六祖壇經》。

第四節、掌握“以道馭術”的真理妙用

(道教經典《道德經》)

《道德經》第一章就把“道”的有無兩麵性講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實際上就是我們靈性的空覺一體性,也是世界整體性的有無兩個方麵。因此,學習《道德經》首先是明白“道”的兩麵性(有無、空覺等);其次要明白“道”的光明智慧性,“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第三,要明白“永恒的道”存在於萬事萬物當中,萬事萬物萬靈都沒有離開道,因此要掌握根本大道“以道馭術”!

具體講解請看本人翻譯的《道德經》。

《大學》《六祖壇經》《道德經》這三部經典雖然分屬於儒釋道三教,卻是一脈相承、各有側重:《大學》偏重於立誌和確立道德真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六祖壇經》偏重於悟道、行道、證道;《道德經》則偏重於認識道德真理後,利用真理造福於人類,也就是“以道馭術”!

第五節、把“以道馭術”應用於各行各業

一、修行之道

(一)、信解行證:所謂的修行,就是修正“無明妄想的心識”,心行“光明智慧的心性大道”!修行之道在於認識心性真理道路、確立心性真理道路、修行心性真理道路、證到心性真理道路,也就是“信解行證”!

1、認識真理道路:是通過學習聖人的經典,來了解人心真理道路的!宗教都是聖人的聖言教化,都是告訴我們“戒惡行善、開發光明智慧心性”的!這就是“信聖人之教、解聖人之義”!

2、確立真理道路:認識了人心的不同道路,就要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走道德真理的人生道路!這就是“皈依發願”,完成了“信願”兩步。

3、修行真理道路:就是覺悟真心本性,用真心本性對待一切,讓萬事萬物萬靈成為真理的載體!也就是“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4、證明真理道路:當我們透過一切現象,見到一切事物現象的心性本質時,圓滿了自性,圓滿了一切時,就證明了萬事萬物萬靈的真理!

(二)、修行的過程:

皈依發願、懺悔消業、戒惡行善、解脫無明妄想束縛、覺悟真心本性、修行光明智慧的心性、圓滿佛道、圓滿一切!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在“明師”指導下完成的!

二、宗教之道

(一)、依聖人為宗、教:

一切宗教都是把聖人當作自己崇拜的榜樣,一切宗教都是依聖人的經典教化教育,因此各種宗教都有自己崇拜的聖人或者神,都有各種宗教的經典和教義。

宗教團體都是聖人教化人的團體組織或者依照聖人經典教義教化人的團體組織。

(二)、宗教教義的差別:

大多數宗教都是教育人“戒惡行善”的,都有天堂和地獄的說法,都教人要有畏懼心和善良博愛心。個別極端教派歪曲了聖人的教義,走向了極端。

大多數宗教的基本教義都是立足於“戒惡行善”的,但對光明智慧的心性也都有所提示:

如基督教說“神就是光”,還說“聖父、聖子、聖靈”一體;伊斯蘭的基本教義是“信真主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聖人、信後世(善惡報應)、信前定(因果)”,其中信天使:認為天使是安拉用“光”創造的無形妙體,受安拉的差遣管理天國和地獄,並向人間傳達安拉的旨意,記錄人間的功過。

這些都是向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三)、一切宗教之道:

一切宗教之道都應該是兩個方麵:一是“戒惡行善”,克服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惡心惡念惡行,用善心慈悲心大愛心利益他人,建立美好的人間世界。二是引導人們認識人生光明智慧心性的真理,掌握真理,利用真理造福於全人類!

(四)、一切宗教都可以通往真理大道:

五大宗教(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甚至包括印度教,都是信奉神明的,都有四大特點:神明都是博愛的;神明都是光明的心性;神明都如同虛空,包容一切的,因此本質都是空性;而這三者是一體不可分割的!因為神明的本質空性,所以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不能把神明當作具體塑像和畫像禮拜!

而以上宗教這四大特征恰恰就是人類心性的本質,也就是自性善心慈悲心(博愛)形成的自性化身佛、自性光明智慧形成的報身佛、自性本性本質的空性形成的法身佛!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這就是人生的道德真理和世界道德社會真理!

用善心慈悲心、光明智慧心、心如虛空包容一切的空性,去認識人生真理,走人生真理的道路。用人生真理的心性,去認識真理心性的世界,就是世界道德真理!

宗教隻是幫助我們認識人生真理和世界真理的工具。

隻有認識人生真理和世界真理,才能掌握真理,利用真理造福於全人類。這恰恰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

 

三、哲學之道

(一)、哲學的根本:哲學的根本,就是尋求“整體的、大全的、不變的、永恒的”真理存在。而這樣的真理存在,隻能在光明智慧心性中才能認識。因此,想要認識世界真理,首先認識人生光明智慧心真理,在光明智慧的心性中才能顯現世界真理。哲學是東西方文化溝通的橋梁,解決哲學之道,是建設道德社會的關鍵,也是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問題的關鍵!

(二)、哲學是科學之母:通過哲學認識了真理,就可以“以道禦術”研究科學之道了!因此,攻克科學難題的關鍵在於認識真理—哲學之道!

四、社會治理之道

(一)、社會治理的關鍵:在於建立社會道德秩序:道德仁義禮智信,是社會道德秩序。因此社會治理需要道治、德治、仁治、禮治、法治、警察治安、軍隊鎮壓綜合治理!

(二)、聖人之治:聖人治理社會,依道德治理為主,依仁治、禮治、法治為輔,不得已才用軍隊鎮壓。

(三)、世人之治:世人無道無德,隻能用人治和法治。如果造成了天怒人怨,就采用武力鎮壓。

五、 為官之道

(一)、官員的責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官員是社會治理的關鍵,官員的道德水平、治理方式、治理能力決定了社會治理水平!作為官員,首先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要有造福於一方的能力,還要引導人們修行道德,建立道德秩序!

(二)、官員的分類:按照道德水平可分為:道德官員、仁義父母官、才能官員、平庸官員、貪官汙吏。

六、教育之道

(一)、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根本是培養各行各業“以道禦術”的人才,因此道德教育和道德修行,應該高於科學知識的學習,“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二)、道德真理與科學知識:

就如同一顆大樹,道德真理是根本,科學知識屬於枝葉。如果不認識道德真理,我們學到的科學知識永遠都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也可以說是“盲人摸象”。科學分類越細,越偏離了人生的真理和世界的真相!

(三)、教師分類:

道德之師,也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知識之師,傳授科學知識的教師;

技藝之師,傳授技藝的師傅。

七、 醫學之道

(一)、人是由人的世界、人的身體、氣場能量、心四者構成的,人生病也是四者互相關聯的問題,因此治療疾病也應該從人的世界“外界六邪侵淫”、人的身體信息氣場能量、氣脈運行、心識的七情六欲、心性轉變綜合來解決。而西醫特長在於藥物手術,從身體器官組織上解決問題;中醫的特長在於疏通氣脈運行,“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從疏通氣脈運行和八綱辨證來解決問題;禪道醫學的特長在於從心識的欲望情緒和心性轉變帶動氣場能量的轉變來解決問題。因此要研究西醫、中醫、禪道醫學三者完善的醫學體係,發揮各自的特長解決現在醫學難題。

(二)、按照心性境界可分為:

具備道德心性的佛醫、禪醫、道醫;

具備神力的神醫;

具備通靈的巫醫;

具備“醫者父母心”的良醫;

職業庸醫;

八、 經商之道

(一)、天道經商:錢財是自身前世行善的福報,是上天讓我們做第二次分配的,是讓我們行善積德,積累善根福德因緣資糧的,為修行道德真理做準備的!

(二)、儒道經商:錢財用於仁義禮智信,用於救苦救難,用於救國救民是儒商之道。

(三)、錢財用於自私自利、揮霍浪費、為富不仁,甚至是違法犯罪,錢財就是買自己下地獄,給子孫後代帶來無窮的災難!

九、 用人之道

(一)、用人之道在於知人善用,物盡其才,人盡其用!這首先就要有識人、知人、用人的本事!也就是“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二)、用人之道還在於引導人“戒惡行善”,走向覺悟真心本性的光明大道!

十、用兵之道

(一)、用兵之道在於維護道德社會和道德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二)、用兵的目的,是掃除建立道德社會的障礙,是不得已的手段!是為了維護人類社會的長治久安和平發展!

十一、文化宣傳之道

(一)、文化宣傳是為社會治理服務的,社會製度不同,文化宣傳就不同。道德社會的文化宣傳,要宣傳維護道德秩序。

(二)、文化宣傳可以讓人積極向上,也可以讓人墮落。

(三)、很多人被影視作品帶偏了節奏,學會了勾心鬥角、腐化墮落、貪汙腐敗、拜金主義、暴力犯罪、沉迷於色情等。這是文化宣傳的失敗!

十二、 藝術之道

(一)、藝術要有生命力,好的作品要優美、意境深邃、神韻。從事藝術創作的人要具備道德心性的修養。

(二)、藝術是術,需要道的滋養,才能達到“以道禦術”的藝術境界。

十三、科技之道

(一)、科技的發展,要適應社會的需要,解決社會問題。要有計劃的發展,不能脫離社會實際,不能危害於人類。

(二)、科技發展,要服從於道德社會的需要,堅持“以道禦術”的科技發展觀,不能無序發展。逐步扭轉以軍事武器為引導的高科技發展觀,反對高科技武器開發。

(三)、機器人的發展,是為了人類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取代人類。要預防機器人給人類帶來的挑戰。

(四)、人類在太空的探索活動適而可止,要想了解太空宇宙的真理,需要修行光明智慧的心性,在真心本性中就可以顯現宇宙真理!

十四、 體育之道

(一)、體育,是培育身體的訓練,是為了讓人的身體更加健康強壯,而不是為了競爭。過度的競爭訓練,反而會損傷人的身體。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適度搞一些體育競賽。

(二)、體育之道在於心性之道,通過心性的改變,帶動氣場能量的改變,從而完成身體的改變。也就是修行光明智慧的心性,培養正心正氣正能量,增強自身免疫力,具備強大的自我修複能力。

十五、 武術之道

(一)、武術是術,武術之道是“以道禦術”,武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發揮“道”的妙用。因此修煉武術,首先要具備道德。

(二)、武術的修煉,可以強身健體,可以打通氣脈運行,也可以進入“意到、神到、心性光明到、氣到、力到”的神奇效果。

十六、外交之道

(一)、外交的目的在於聯合,在於找到共同的目標。因此,外交之道,首先要引導所有國家都要明白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問題之道,也就是遵循人生真理、建立道德社會的人類共同體。

(二)、誌同道合才能往前推進道德社會的建立和“以道禦術”的社會管理,也就是“聖人治世”。

十七、 法製之道

(一)、法律是自覺自律的補充,對於不能自覺自律的人,就需要用法律製度來規範、約束和懲罰。

(二)、維護道德秩序和法製是社會治理的兩個方麵,缺一不可。

十八、 民主之道

(一)、所謂的民主,是指人民當家做主和為民做主兩個方麵。聖人治世,大公無私,是為人民做主的父母官;而俗人治世,是維護黨派利益和集團利益,所謂的民主不過是宣傳噱頭而已。

(二)、道德社會的民主,要求人們自覺自律的遵崇道德真理,要求人們大公無私、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任何社會都不能滿足自私自利的民主,都不可能毫無底線的讓人們自主。

第六節 禪道禪醫禪武三者結合的修行之路

禪道讓我們認識了人生真理和世界真理,禪醫讓我們利用真理治療身心疾病、消除業障,而禪武也是利用真理把武術推向更高峰。同時,也要明白:利用禪醫消除業障、保障身心健康,是學習禪道的基本條件;利用禪武加強體育鍛煉,打通氣脈運行,是悟道的必備條件!

因此,我們的修行是以道德文化為導向,禪道、禪醫、禪武三者結合的修行!

2211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