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禪的博客

體悟人生真理,通達智慧覺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警示文

(2021-11-18 19:38:32) 下一個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警示文

 

 

誌公禪師傳略

寶誌(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齊、梁時高僧,又稱“寶誌”、“保誌”、“保公”、“誌公”。俗姓朱,金城(在今陝西南鄭或江蘇句容)人。年少出家,參禪開悟。劉宋泰始年間(公元466年—471年),常往來於都市,居無定所;口中有時吟唱,頗似讖記,眾人爭問禍福,所言均驗,稱為“神僧”。齊武帝以其惑眾,命拘捕入獄;然日日見師散步街頭;及查看獄中,則師仍在牢房打坐。齊武帝聞悉此事,請師入華林園供養,禁其出入。但師並不受其約束,仍常來往於龍光,淨名,興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國,始解其禁,並尊奉為國師,時常長談,請開示法要。師於梁天監13年(公元514年)12月圓寂,世壽96歲,敕葬於金陵鍾山獨龍阜,並於墓旁建開善寺,諡號“廣濟大師”。後代續有追贈,如:“妙覺大師”、道林真覺菩薩”、“慈應惠感大師”、“普濟聖師菩薩”、“一際真密禪師”等。師著述計有:《文字釋訓》30卷,《十四科頌》14首,《十二時頌》12首,《大乘讚》10首等。(見《梁高僧傳》卷10。)  

(編者按:後世眾人皆認為誌公禪師是大智大力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化身。)

 

 

誌公禪師因果文

南北朝時代,佛法盛行,民間辦喜事、喪事都禮請僧人誦經祈禱。有某家舉行婚禮,請誌公禪師為誦經祝福,誌公進門一看,口中高唱道:

"古古怪,怪怪古,孫兒娶祖母。"(眾人驚問,誌公禪師回答說:今天的這對新娘和新郎,在前一世是祖母和孫兒的關係。祖母患病垂死時,舍不得孫兒,緊緊抱著孩子痛哭,就這樣死去。前世種的因,情愛所牽,今世便結成夫婦。誌公禪師這段話,說出當年的情景正是這樣,眾人無不歎服。)

"女啃母之骨,子打父皮鼓。"(座中一個婦女,嘴裏啃的雞骨,正是他母親變雞後的骨頭。樂隊一個青年吹鼓手,他所打的鼓,就是他變牛的父親的皮製成的。)

"豬羊席上坐,六親鍋裏煮。"(喜筵上坐的賓客,其中有的前世還是豬羊,罪業受完,今生變人。鍋裏正烹煮的雞鴨,有的正是這家人前世的親屬。)

"眾人來賀喜,我說:苦!苦!苦!"(眾生在六道輪回中,既互為親屬、互相依戀;一旦改頭換麵,又互相宰殺,互相啖食。誌公禪師以慧眼觀察生死輪回的痛苦,一片悲心,應機說法,換醒迷夢。)

 

 

梁武帝問誌公禪師因果文 (1)

昔日蕭衍帝(即梁武帝)心中樂善好愛修行,禮拜誌公和尚為國師。惟有郗氏皇後,心不信善,造業深重,死後墮落,作一蟒蛇之身。武帝得師,究竟指明,心向修行。一日宮中夜臥不睡,起往乘涼,須臾之間聽得殿下蟋蟀之聲。武帝舉眼一觀,隻見一條蟒蛇,直至殿下。帝見失色,歎而言曰:“朕宮嚴潔,何更有此蛇怪?”隻見其蛇,口作人言,告知我主:“不要心驚。妾今不是別怪,乃是王宮中郗氏遭貶。妾因在生,不信佛法,至今墮落,得此苦報。尚且無穴藏身,肚中肌餓,遍身鱗甲,多諸毒蟲,恒抱痛苦,無有休息。隻得奔投,乞賴我王,慈悲為懷,憫念昔日,夫婦之情,施恩救拔。吾若得脫此苦,銜環當報,不負主恩。”武帝見說,魂飛魄散,悶倒龍床,良久方蘇。不見蟒蛇,坐守天明,嗟歎而曰:“人苦不能行善,豈有超升之分。”是故即發誠心,投拜誌公和尚。啟問師曰:“不知我郗氏夫人,何因緣故,死後墮作蟒蛇之身?”

誌公答曰:“此郗氏娘娘。隻因不信佛,嫉妒六宮,不敬三寶,不修片善,隻說此間,便是天堂,不必另求天堂。倚福受福,不信因果,不懼罪業報應,廣造無邊惡業。不堪言也。所以隨業受報,打失人身,作一蟒蛇之報也。”

帝複請曰:“乞賴我師,佛力究竟。雲何懺悔,得度他去?”

禪師答曰:“若要救拔超度,然當我主發心。合宮齋戒大辦齋供,延請五百高僧,啟建道場,稱揚佛法。我皇親自禮拜,檢尋藏典,禮懺誦經,求哀懺悔。畢竟出離苦海,超生天界也。”

武帝見說心生歡喜,即發誠心,合宮齋戒,依師之言,命請五百聖僧,修建道場,投佛懺悔。聖僧檢尋藏典宣出大藏靈文十卷,號曰梁皇寶懺。帝乃誠心懇切,仗承三寶威光,接引郗氏靈魂,現出蟒蛇之跡,直至道場。壇下盤纏幾匝,醜惡驚人。僧眾登壇禮佛誦經,行道繞旋。果然郗氏受恩薦拔,即脫蟒蛇之體,獲得天人之身。影現雲端,禮謝而去。良因已竟,因果昭然。自後武帝,又加信心,精進修行時時不昧良因,刻刻搜尋義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