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禪的博客

體悟人生真理,通達智慧覺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道德論(二)【重點篇目】

(2021-11-17 19:36:34) 下一個

道德論(二)

作者:逍遙禪

3、道德秩序與儒家“仁義禮智信”的關係

《道德經》上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段話是說:最高尚的道德,是服從於道的。道沒有一個具體的實體,就如同鏡中像、夢中境,恍恍惚惚的似有。在恍惚中,可以覺察到萬物的形象。道是那樣的深邃幽遠,其中含有精氣神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非常真實的,也是非常可靠的。自古以來,他就一直存在。依靠它才能認識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我怎麽知道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就是依靠這個“道”。

《道德經》上還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這段話是說:具有高尚道德的大德,不認為自己是在修行實行道德,這才是真正的大德;沒有道德的“大德”,自認為是在修行實行道德,實際上已經喪失了道德。具有高尚道德的大德,看起來無所作為,其實無所不為。而那些沒有道德的“大德”,極力的推廣修行道德,自以為是實行道德。最高的仁德,是在修行落實仁德,而無意去表現自己的仁德;最好的義士,是在實行自己舍己為人的義舉,卻無意表現自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最好的禮儀是號召大家來實行的,而隻有當沒有人來響應,才去強拉硬拽強迫人們按照禮儀來行事。

因此,失掉了道,才去實行德;失去了道德,才去講究仁德;喪失了仁德,才去弘揚義;喪失了義,才去禮。禮製是道德喪失忠信不足的產物,而且是階級差別對立、禍亂開始的根源。

由此看來,道德秩序是:道、德、仁、義、禮、智、信。

道是正大光明的聖人心性,德是包括自覺覺他的道德和自利利他的善德福德,仁是博愛愛人(愛心),義是舍己為人,禮是尊敬他人,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誠信。

道德是自己修行正大光明的智慧心性,帶領大家修行正大光明的智慧心性,自覺的認識真理,掌握真理,利用真理造福於人類。是無為法。

而仁義禮智信,是激發自己的愛心、善心、恭敬心、明辨是非的智心、信任的誠心。是有為法。

兩者是根本不同的兩種道路,道德是聖人之道,高山仰止;而仁義禮智信是善人道,對於教化大眾,容易接受。

803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