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禪的博客

體悟人生真理,通達智慧覺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附屬醫院和寺院“聯姻” | 國內第一家“佛醫結合”醫院不佛係(轉)

(2021-11-17 01:23:40) 下一個

逍遙禪評:打破傳統醫療認知,走醫道同源之路!

 

附屬醫院和寺院“聯姻” | 國內第一家“佛醫結合”醫院不佛係!

築醫台資訊 2018-05-30

[Image]

 

最近一段時間,陝西的醫療行業被推到風口浪尖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5月8日,投資總額達150億元的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點擊藍字查看詳情)宣布完成主樓封頂工作,萬眾矚目。不到一個月時間,又冒出“西安一大學附屬醫院和寺院‘聯姻’”的消息,是不是很時髦?今天我就來圍觀一下~

 

近日在陝西媒體圈和醫療圈,尤其是醫療媒體圈最受關注的莫過於“佛”與“醫”結合的辦院新模式。

 

這個事情要從5月26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興善寺院區正式對外開診說起,這意味著國內首個“佛”、“醫”結合的醫療新模式在西安正式啟動。

 

[Image]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大興善寺院區開診儀式現場

 

才不近仙不可以為醫,德不近佛不可以為醫。

 

——醫學泰鬥裘法祖

 

此話的出處是在明朝裴一中的《言醫·序》:“學不貫今古,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

 

從字麵意思理解,無非是說沒有慈悲的胸懷,不能做醫生;技術不行的,也不能做醫生。

 

初次去解讀這兩句話,內心會很惆悵。原因是現實中上哪兒去找那麽多醫術高超、德高望重的人,也就是“德”“才”兼備的人。而當下從醫者已如此標準?

 

[Image]

▲2015年7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大興善寺簽訂合作辦醫院簽約

 

回到事件本身,我們詳細了解下。

 

向上滑動閱覽

 

2015年7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大興善寺簽訂了合作辦醫院簽約。

2015年7月,大興善寺院區基建工程竣工。

2017年5月24日,大興善寺籌建辦公室開展實地調研並召開抓工期保質量現場辦公會。

2017年10月29日,在上海國際康複論壇康複投資經營高峰論壇暨康複中國萬裏行總結大會上,該院鄧景元教授重點介紹了交大一附院大興善寺康複院區的規劃、設計、運營模式。逐漸為業內所知。

2018年1月17日,大興善寺院區接待南京江北人民醫院院長張琳一行9人。這也算是該園區迎接的第一批參訪團。

2018年3月1日,大興善寺院門診開始試運行。

2018年4月3日,大興善寺院區試運行期間首次行政查房。

2018年4月18日,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前國際物理醫學與康複醫學學會主席勵建安教授到訪大興善寺分院。

2018年4月26日,省衛計委醫政醫管局組織專家赴我院大興善寺院區進行現場審核評估。

2018年5月17日,醫院本部對大興善寺院區醫保、財務等相關知識做了培訓。

2018年5月26日,大興善寺院區正式開診。

 

 

 

1

“佛”“醫”結合是一種怎樣的模式?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馬辛格在開診致辭中表述,自三年前與大興善寺簽約後,雙方精誠合作,攜手打造了如今閃爍著人文關懷光芒的大興善寺院區(醫院詳情見後文內容延伸部分)。與大興善寺合作辦院,旨在探索“佛”與“醫”結合的合作辦院模式,進一步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改善患者就醫感受。

 

[Image]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馬辛格

 

三年前,在雙方合作的簽約儀式上,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就曾明確表示,與大興善寺合作辦院,是國內大型公立醫院與著名古刹共同探索“佛”與“醫”結合服務模式的首度合作,也是一種新的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和探索,建立“佛”“醫”結合並重、康複醫學為主、人文臨終關懷的醫療服務新模式。

 

[Image]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

 

在醫學發展還沒有完全攻克疾病的前提下,希望這種“佛”“醫”結合的創新模式能給人帶來新的希望,希望人們能正確看待疾病,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呂毅看來,這種模式不僅是深入實踐公立醫院改革,積極破解醫改難題的創新嚐試,更是是醫療理念和醫院管理的重要創新。

 

[Image]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助理呂毅

 

 

2

“創新醫療模式”下的“佛”與“醫”?

 

重新回到《言醫·序》的典故中來,我們借這個典故仔細想想“佛”與“醫”到底能擦出什麽樣的火花?

 

佛可以化解人內心的不安與憂鬱,還給人平和清健之氣,進而醫治心病,醫治身體。

 

近水樓台先得月,對於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來說,自然不會錯失這麽好的機會。更何況,久負盛名的大興善寺距離醫院的直線距離僅有600多米。

 

正如醫院黨委書記馬辛格所言,把醫院建立在具有盛名的佛教寺院之旁,體現了“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與“懸壺濟世、大醫精誠”的醫心佛性。體現了“大千世界、四大皆空”與“有無相生、身心一體”對生命本源、生命規律的探索與尊重;更體現了“因果有報、輪回不息”與善心善行、誠信友善的價值追求。

 

[Image]

 

其實也對,一個人的內心是整個機體的主宰。內心清淨,心態平和,心情舒暢,自然可以精神飽滿,氣血旺盛,少病而康健。

 

佛治心病,醫治身病。同樣秉承“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共同信念。

 

於是,我們可以姑且理解的是:佛可為醫。

 

 

3

“佛”真的能超度“醫”的生死觀念?

 

眾所周知,生與死是一切生命產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過程。但作為社會化了的人,則有一個如何對待生死的問題。不同的人,對生死的認知和理解鐵定不同。

 

故事

 

記得一位醫者講過這麽一個故事

 

曾有一個病人去世,她從病人身上拔了十九條管子,光拔這些管子就花了她兩個小時的時間。因為每拔一條管子,比如拔鼻胃管,病人的鼻子就會一直流血,就會需要止血和清潔。

 

十九條管子,卻沒能挽回病人的生命,反而使他在去世之前都一直被冰冷的機器和管子圍繞,吃盡苦頭。這或許是最頂級的醫療科技,卻不是最理想的照顧。

 

也就是說,我們以為用插管、輸液去維持病人的生命對病人最好,其實反而可能隻會增加他的痛苦。

 

重新認識死亡,理性認識死亡,擁有正確的生死觀,或許每個人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世界衛生組織將所有的醫療手段分為四類:治愈性治療、疾病控製、支持性治療和緩和性治療,這四種醫療手段都屬於積極治療。當疾病發展超過醫療技術可以治愈和控製的極限後,病人的天命還沒到,又很痛苦,家屬們恨不能以身相替。

 

這個時候支持性和緩和性治療方式幫助這些病人舒緩身體和心靈的痛苦,過好寶貴的時光。

 

但,很多人理解不了,也接受了。在他們潛意識裏認為這是“不孝”。

 

實際上,我們並不能單純地認為:隻有在ICU裏的病人才是積極治療,而支持性和緩和性治療就是消極治療,甚至放棄治療。其實,同樣是積極治療,隻是它的方式更為緩和一些。

 

而要真正認知和接受這個觀念,“佛”或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Image]

▲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

 

正如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所言,在大興善寺院區,他們將利用佛教文化對人的心靈進行疏導、淨化。同時以“慈悲心、菩提心”等佛教精神做教導感化,建立特色醫療模式。雙方還將配合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舒緩和疏導,讓更多的患者成為“佛”、“醫”結合成果的受益者。

 

有人說,佛家講慈悲為懷,相互理解。當前之所以存在緊張的醫患關係,主要就是相互不理解,病人認為給錢就應該治病,而且要治好。而實際上不管是吃藥還是手術對於疾病的治愈都是有一定概率的。佛家可以通過前期的引導、教化,讓他們改變這種傳統的認知,正確看待生死。

 

院士說

 

 

醫學的局限性是絕對的,人類未必能消滅疾病,而疾病也永遠消滅不了人類,這就決定了鬥爭永遠不會完結,除非整個地球上的生命都滅絕了。不隻是疑難雜症沒有辦法解決,即便對於一些治愈了的疾病,還會出現反複,還可以回潮,比如現在說的結核、瘧疾、肝炎、性病、 毒癮,全在大幅度回潮。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藥理學家秦伯益

 

誠然,醫學是個不完善的學科,也是個在不斷發展的學科。醫學具有創新性,同樣具有醫學本身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但是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屬並不明白這一點,他們總是希望醫生能給出百分百明確的診斷結果,治愈他們所有的疾病。

 

所以,需要佛的概念引導患者和家屬理解這樣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

 

目前,陝西能夠關注到這一點並付諸實踐的醫療機構並不多。比如,交大一附院大興善寺院區、陝西省人民醫院的寧養院、西安市工會醫院的“壽正室”、西安國醫腫瘤醫院的生命關懷中心、陝西九九老年服務有限公司等為數不多的臨終關懷專業機構。

 

這個時候專家就出來說話了:發展臨終關懷事業,是中國完善醫養體係的重要一環,也是打造健康中國的需求。同時還呼籲加強對臨終關懷事業頂層設計,建立家庭、社區、醫療機構、養老機構相結合的臨終關懷體係。 

 

然並卯,專家說歸說,鬧歸鬧。歸根結底得讓老百姓得實惠,得讓老百姓有醫看,能看醫。

 

所以,“佛”“醫”結合不管是開創國內“西醫”和“佛醫”結合的先河也好,是探索創新醫療模式的首度合作也罷。於我們大眾而言,為人民群眾增添更多健康福祉做更多的有益嚐試,護佑人民群眾健康,充分滿足新時代、新形式下人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才是正經事兒。

 

內容延伸: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興善寺院區概況

 

2015年7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中國漢傳佛教密宗祖庭大興善寺簽署合作協議建立西安交大一附院大興善寺院區。院區總建築麵積12340平方米,地上建築麵積9373平方米,地下建築麵積967平方米,病床數180張。

 

大興善寺院區係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兩院兩區四分院”中的一院區,院區現開設有康複醫學科、中醫科特色專科,設有門診和住院部,並配備了檢驗科、影像科(DR,CT和MRI)、心電圖室、B超室、藥房等醫技科室,院區能夠提供各種現代康複和中醫康複治療需求及慢性疾病的診療。

 

[Image]

 

大興善寺院區能夠提供各種現代康複和傳統中醫康複治療需求及慢性疾病的診療。主治腦血管病及外傷等引起的腦、脊髓和神經損傷導致的肢體體癱瘓及麻木,吞咽障礙,大小便障礙;麵神經炎;帕金森病,記憶和認知障礙;頸肩腰腿痛,骨和關節疾病,術後康複;兒童腦癱;殘疾人康複和工傷康複;睡眠障礙;慢性疾病的治療和康複。

 

在糖尿病,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腎病,脾胃病,結腸炎及婦科病等方也取得了豐富的治療經驗。

 

院區內引進歐、美現代的康複技術、設備與模式,結合中醫康複手段,形成了以專科為方向、專病為核心、專項技術為手段的特色中西醫結合康複。門診設有康複評定、心肺康複、認知和心理康複、門診綜合訓練中心、ST聯合單元、中醫診療、針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療、肌肉骨骼疼痛康複、神經康複,兒童康複、康複工程支輔具製作室、水療室等部門。

 

病房開設了中醫科病房、神經康複病區、骨科康複病區,中西醫結合康複病區及臨床康複一體化病房及具有佛教特色的舒緩病房,同時院區還設置了治未病健康管理室、神經康複訓練室、骨科康複訓練室、醫學運動康複訓練室(MTT)、心肺康複評定與訓練室、瑜伽普拉提訓練室、卡倫訓練室、康複醫學工程實驗室等。

 

開設病房有:神經康複病區、骨關節康複病區、慢病及腫瘤康複病區、中醫科病區。

 

西安交大一附院大興善寺院區力求建設成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以患者為中心,以中西醫結合和佛醫結合為特色的區域性康複醫學中心。

 

來源:本文資料來源於西部網、西安交大一附院官網、陝西佛教等,築醫台資訊精編出品,本文觀點不代表築醫台看法。

8060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