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參學58:
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七品機緣品:
僧誌常,信州貴溪人,髫年出家,誌求凡性;一日參禮。師問曰:‘汝從何來?欲求何事?’
曰:‘學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遠來投禮,伏望和尚指示。’
師曰:‘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曰:‘智常到彼,凡經三月,未蒙示誨。為法切故,一夕,獨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大通乃曰:“汝見虛空否?”對日:“見”。彼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開示。’
師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今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麵,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常聞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服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逍遙禪:
僧人智常,是信州貴溪人。少年出家,立誌見性成佛。有一天,來參拜六祖大師,大師問智常:“你從哪裏來?想求什麽事?”智常回答說:“末學最近去洪州白峰山,參拜大通和尚,承蒙和尚開示見性成佛的法義,心還有所懷疑,因此大老遠的跑來,參拜大師,望和尚慈悲指示。”大師又問:“大通和尚怎麽說的,你學給我聽聽。”智常回答:“我到了大通和尚那裏之後,呆了三個多月,也沒有聽到大通和尚的開示教誨。因為求法心切,有一天晚上,就我一個人到方丈室請法,我問大通和尚’哪個是我的本心本性?’大通和尚說’你看到虛空了嗎?’我回答’見。’大通和尚又問’虛空有相貌嗎?’我回答’虛空無形,哪裏有什麽相貌?’大通和尚就說:’你的本心本性,就如同虛空一樣,本來沒有一物可見,這就是所說的正見;沒有一物可知,這就是正知。也沒有青黃長短,隻是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就是名為見性成佛,也叫如來知見。’學人聽了之後,依然迷惑不解,請和尚開示。”六祖大師說:“大通和尚所說,還是他的知見,因此不能讓你了脫,見性成佛。”
我給你說個偈子: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麵:不見一法已經墮入無見,就如同妄想浮雲遮住了太陽。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自心空空,無一法可知,這就如同太虛中生閃電一樣。因為無一法可知的念頭,也是一法。這一個念頭就如同太虛中生出一道閃電來一樣。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立了一個知見,已經是錯認了,怎麽明白佛法的方便說法?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你應當立即否定自己那些知解知見,讓自己的靈光顯現出來!
智常聽了這首偈子之後,豁然開朗,當下明心見性,就作了一首偈子說: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自心已經起了知見,這就是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寧越惜時迷:還有一念悟的我執情識,怎麽能夠超越過去心的迷惑顛倒?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自性靈光覺照本性本源本體,隨覺照之處就滅除了凡夫心性流的妄想執著分別。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如果沒有得到祖師的開示,隻能是在妄想知見上做文章,墮入兩邊法執。
這一段是當今學佛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其實大通和尚的說法,跟《達摩血脈論》《最上乘論》《黃檗禪師法要》字麵上來看沒有什麽區別,六祖大師也說過“本來無一物。”但如果沒有“靈光獨耀”的光明智慧心,那些說法到了你那裏隻是知解知見而已!因此叫“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這一則公案,再次說明了“一切諸如來,皆以智慧覺。”
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