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參學57:
今天繼續參學《六祖壇經》第七品機緣品: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
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複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如上轉識為智也。教中雲:“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
通頓悟性智,遂呈偈曰:
‘三身元我體,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
起修皆妄動,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師曉,終亡染汙名。’
逍遙禪:智通又問六祖大師:“您能不能再給我講一下四智的法義?”大師說:“既然已經會了自性三身,就應該明白四智,還用再問嗎?若離開了自性三身,就不要談四智了,這叫做“有智無身。”,即使這樣的有智,也跟無智一樣。”
接著又說了一個偈子:
大圓鏡智性清淨:大圓鏡智是佛的心性境界,是在自性智慧覺照(報身)下,照見本性清淨法身中的鏡中相(化身),是自性三身圓滿圓融的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心無病:平等性智是八地以上的菩薩所證,是證本性法身中的鏡中相,也就是本性法身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隻因為鏡中相是本性中顯現的都是夢幻泡影,所以一切平等。
妙觀察智見非功:妙觀察智是小乘聖人所證的心性境界。我們自性覺,可以覺察所見的一切六塵假象,也可以覺察自心能見的六種功用(見聞嗅嚐覺知)。但卻是沒有光明智慧的覺察,當連接佛心(或者與佛相應,與神明一體時)靈光獨耀,我們自性覺的覺察力就變成了妙觀察智的自性覺照(自性觀照)。因此說“妙觀察智見非功”,不是做功夫成就的!
成所作智同圓鏡:成所作智是連接化身佛的神力作用,是天人證得的心性境界!但在自性三身佛的圓融心性境界中,成所作智就跟大圓鏡智一樣了。因此說:“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五八六七識,轉識成智的結果,是因為覺悟真心本性,成就自性三身佛的因。
但用名言無實性:隻是妄想知解名相,也不會得到真實的心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如果見相離相,當下覺悟真心本性,馬上轉識成智。
繁興永處那伽定:這樣即使在繁興的十八界中,也是本性如如不動的那伽大定!
以上所說的就是轉識成智。佛教中說:天人用神力可以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小乘聖人用光明智慧心可以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八地以上的大乘菩薩用本性可以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佛用自性三身佛可以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雖然說六七識可以在因地上轉,前五識和第八識需要成果後轉。即使轉也隻是轉識成智,而不改變本性本體。
智通當下就悟明白了自性智慧,於是就作了一首偈子說:
三身元我體:自性三身一體,是真正的如來藏性。
四智本心明:四智本就是光明智慧的心性作用。
身智融無礙:身體和心性智慧圓融無礙。
應物任隨形:光明智慧心與事物現象融為一體,就是和光同塵的光明體。
起修皆妄動:起心修行都是妄覺妄動。
守住匪真精:有個守住的真心本性,也不是真正的光明智慧心性!
妙旨因師曉:妙性妙心妙用的妙旨,因師傳法而知曉。
終亡染汙名:隻是滅除了汙染的名相。
三身四智的要點,就是覺悟真心本性,也就是明心見性!
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