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禪的博客

體悟人生真理,通達智慧覺悟。自覺覺他,自利利他。youtube鏈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fjoWGlYx4&list=PLXXuRYOXx2fKoL33puVNg_m7JH9th7Wu4
正文

佛教的基本教義 (逍遙禪作)【重點篇目】

(2021-10-21 07:52:07) 下一個

佛教的基本教義

作者:逍遙禪

總的來說,佛教教義是最完備的,心性境界的劃分也是最細致的,對於修行來說也是最方便的。但因為人的心性境界不同,造成的對佛法的誤解也是最為嚴重的!因此修行佛法必須有明師帶領,誌公禪師曾經說過:“不遇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


佛教的基本教義按照“十法界”十種不同的心性來劃分的,總的來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按照不同的道不同的教法就有不同的教義:


1、戒惡行善的天人道:對於善惡不定心的人來說,修行“五戒十善”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關閉自己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打開天堂路,成就護佑眾生的天神!


2、小乘聲聞道:是清淨心“常樂我淨”的小乘聖人道,需要修行“苦集滅道的四諦法”:也就是要明白人生皆苦(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而苦的原因(苦集)是因為我們妄想執著了一個身體假象,隻有滅除了我們的自心妄想執著分別,才能覺悟本來清淨的心性,修成“常樂我淨”光明智慧的真心!


這個修行過程,通常是經過“三十七道品”實現的,也就是四念住(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最後還要用“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的“三法印”來印證這個“常樂我淨的真心”。


2、二乘緣覺道(因緣法):緣覺法是通過覺悟人生十二因緣的本性空,從而達到“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辟支佛!人生是因為迷失了真心本性,受業力牽引投胎轉世到自己的冤親債主(父母)家中的!十二因緣為“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是因為迷失了真心本性的智慧光明;行,是受因緣業力牽引而行至父母緣分的家中;識,是落母胎中形成胎兒的心識;名色,是指胎兒有了形體;六入,是指胎兒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長成具足;觸,是指胎兒出生接觸到了外界;受,是指胎兒有了感受,有了喜歡不喜歡的愛恨情識;愛,是指小孩喜歡的就貪取執著;取,是指自己喜歡的,就想不擇手段的獲得;有,是指貪取就有業力因果;生,是指產生新的因緣業力;老死,被因緣業力所牽又重新輪回六道!由此可見,因緣業力完全是自心迷失了真心本性而貪嗔癡的結果!因此,因緣法的關鍵在於破除“貪嗔癡慢疑”的我執習氣,覺悟真心本性,從而達到“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辟支佛!


3、大乘菩薩道:大乘菩薩道修行大乘般若法,般若法是大乘法的基本教義!“般若”,也叫智慧;“摩訶般若”是大智慧;“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用大智慧度到彼岸。般若法有回小向大的“用智慧心,照徹內外,即見本心”的般若三昧法;還有“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的見性法!都是要達到本心本性本體本源的,也就是要成就本性法身!這就是需要解脫自心妄想,達到身空、心空、性空、法空;還要覺悟真心本性,達到空覺一體!從發願修行菩薩道開始,到成就佛道,需要經過五十五真菩提路,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外加四加行,和等覺、妙覺。


4、上乘道:也叫見性法的禪道,是指覺悟真心本性後的自性體用一體,也就是成就自性法身、報身一體,“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的理圓融,也是菩薩順流到達本性無餘涅槃之後,如來逆流而出,“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5、佛道:自性圓融道的如來藏,自性法身、報身、化身三身一體圓融,也叫自性“性心相”一體圓融。《楞嚴經》上說:“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一切圓滿,周遍法界,隨用而顯現。


6、一切種智:通達一切心性境界,而又不執著於一切心性境界的無心道人!三身四智五眼六神通,一切具足圓滿,應用無礙!“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攝。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證道歌》)。


由此來看,佛教的基本教義是隨不同的心性而教義不同,也就是“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總的來說,佛教的基本教義有:戒惡行善的天人道;有修行“常樂我淨真心”的小乘聖人道;有修行“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二乘圓覺道;有修行般若空的大乘菩薩道;有修行自性體用一體的禪道;有修行自性三身圓滿的佛道;有通達一切心性境界、具一切種智的無心道人!就如同從幼兒園到大學、博士後甚至大學教授導師一樣,目標願力不同,各個階段的修行方法教義也不同!

19022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