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顧珍寶島事件

(2023-02-15 23:36:43) 下一個

 從60年代初期中蘇關係惡化到1965年底,蘇軍在中蘇邊境的兵力部署並沒有多大變化。但是到了1966年2月蘇蒙簽署軍事互助協定以後,蘇軍到67年底就把中蘇邊境的兵力部署由17個師增加到了28個。同時在外蒙部署了配有導彈部隊的2個師,而外蒙的南邊就是一馬平川的內蒙古大草原,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可直達北京的燕山腳下。  
 不僅如此,當時蘇軍導彈部隊配備的是裝有核彈頭的SS-4中程導彈,整個東北及華北都在其射程之內。並且蘇軍擁有裝載核彈頭的ICBM、SLBM導彈共2000發,同時擁有150架Tu-20長距離戰略轟炸機,該機裝載核彈從外蒙可以奔襲到廣東,不僅如此空軍方麵有蘇軍最先進的米格21,和大量的米格19。  
 而中方雖然在1964年10月成功試爆了原子彈,並於同年7月開始了轟炸機運載投彈試驗,1年後又實施了中程導彈的運載試驗,以及1967年6月成功試爆了氫彈。但即使到了1968年底,也不具備核攻擊能力,同樣空軍方麵中方隻有老舊的J-2和J-5,相當於米格15和17。  
 1968年初麵對中蘇在軍事實力上的泥雲之差,以及中蒙中蘇邊境上蘇軍兵力的日益增強,毛太祖和中央軍委分析認為蘇軍2年對中國發起攻擊的可能性很高,因此1967年部署38軍成立快速反應部隊,配置到了內蒙軍區和北京軍區。劉少奇被打倒後,對毛太祖來說文革已經結束,接下來的就是全麵備戰,軍工大小三線全麵展開,之後的知青下鄉疏散人口也應該是這些對策中的一部分。  
 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麵對強大的蘇軍毛太祖選擇了針鋒相對,指示中央軍委命令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準備在中蘇邊境上,對來自蘇軍的一切挑釁行為抓住戰機予以堅決回擊,以警示蘇聯。但1968年裏由於天氣原因和同年秋天捷克爆發民主化運動,蘇軍在中蘇邊境上沒有主動挑起事端。  
 但當年秋天華沙條約組織國40萬大軍悍然進攻捷克,更加深了中方對蘇聯的警惕。進入1969年毛太祖和中央軍委再次部署沈陽軍區製定在中蘇邊境東線上,正好處於中間位置,且距離蘇聯遠東2大城市較遠的珍寶島上直接伏擊蘇軍的作戰計劃。計劃製定好後於2月中下旬分別獲得了總參和中央軍委及外交部的批準。  
 3月2日清晨由沈陽軍區派出的2個步兵連和4個偵察班,以及一個無反作用力炮兵班和一個重機槍班,由孫玉國和周登國兩位連長率領,跨過結冰的烏蘇裏江登上了無人的珍寶島,並分頭開始在島上巡視。對岸的蘇軍發現中國軍隊登島以後,急忙派出蘇軍登島,同樣分2隊尋找登島的解放軍。  
 雙方接近以後互相要求對方退回各自的江對岸,但就在雙方發生摩擦過程中,一隊蘇軍士兵意外發現解放軍後,慌忙射擊,導致一名解放軍被擊斃,這時埋伏在附近的解放軍開始反擊,蘇軍2人被打死,之後雙方發生激戰。事後報道蘇軍戰死31人,負傷30人。中方戰死20人,負傷35人,失蹤1人。  
 14天以後的3月15日,蘇軍調集了50輛以上的坦克車和大量裝甲車,以及36架飛機和100門以上的大炮開始向島上的解放軍進行反擊,隻有步兵和炮兵的解放軍被迫全力反擊。戰鬥結束後蘇軍報道中方死亡超過800人,但中方報道解放軍死亡12人,負傷27人。蘇軍死亡超60人。17日雙方再次發生激戰,中方死傷68人,蘇軍也有58人死亡和90多人負傷。  
 珍寶島事件後外界最初以為是小規模的意外摩擦,但實際上是3場激烈戰鬥,並且是中方事先計劃好的作戰。而且這場衝突一步走錯,或者控製不好的話,很可能導致一場對中國來說是災難性的核戰爭。正像蘇聯塔斯社在3月17日發表的對華核威脅所說的那樣,“蘇聯一旦發起核攻擊,中國人隻能看著幾百萬人民死去,而束手無策“。  
 蘇聯國防部也確實在珍寶島事件以後,製定了對華核打擊的計劃,但最終蘇共政治局沒有批準這項計劃。理由是擔心蘇中戰爭的長期化,以及美國的介入。因此把核打擊計劃改成了在中蘇邊境上以常規戰為主,核打擊為輔的部署,最終到了1973年蘇軍在邊境上的部署超過了45個師,可謂陳兵百萬。  
 應該說毛太祖的這種以小戰阻止大戰的冒險行為,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特別是捷克事件以後赫魯曉夫發表宣言通告全世界,華沙條約組織國有權力對捷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實施武力製裁。有英國媒體宣稱中國雖然比捷克大幾十倍,但也成為不了逃脫製裁的理由。毛太祖更加預感到蘇聯對華武力攻擊會提前到來。  
 而且還有一點始終讓毛太祖不安的是,美蘇兩國可能對中國核設施發起的預防性打擊。因為美國從1963年就開始計劃對中國的核施舍進行毀滅性打擊,以阻止中國將來對美國形成核威脅,而且還試圖聯合蘇聯對中下手,隻是蘇聯當時認為北約才是威脅而沒有同意。  
 最終美方也因沒有完全掌握中方核設施的具體位置,而擔心不能一次性毀滅中國的核設施,同時擔心中方在受到打擊後,進攻台灣和南韓,況且貿然行動在外交層麵上美方也沒有充分的理由,所以沒有具體實施。  
 但是到了1967年1月美蘇首腦會談時,蘇聯方麵卻主動對美國總統約翰遜說“如果加拿大像中國一樣有10億人口,且擁有核武器,您會有什麽感覺?”,意思就是想讓美國產生恐懼,聯合蘇聯阻止中國的核武裝。不過美國方麵這次沒有正麵回答蘇聯,因為此時美國已經陷入越戰泥潭。  
 如上所述,特別是捷克事件以後,毛太祖麵對蘇聯的威脅`被迫冒險以小戰阻止大戰,阻止剛啟動的核武器開發遭受到毀滅性打擊。這種大膽的冒險行為估計也是由於他們那一代人曾經身經百戰,所以才能從容不迫,大膽實行。  
 據說衝突之後蘇聯方麵反複威脅要對中國實施核打擊,毛太祖也沒有認為蘇聯方麵隻是單純的恐嚇,所以部署全國備戰備荒,深挖洞廣積糧,並指示把核開發轉入到地下。同時在一次高層會議上說,蘇聯要是對我們發動核攻擊,我們自己的地方住不了的話,就讓5億人去他們那裏住,並且把這話通過第三方傳遞給了蘇聯。這大概也是蘇共政治局擔心中蘇戰爭長期化的原因之一。  
 不過珍寶島事件後不久雙方通過熱線電話取得了聯係,但5月底蘇軍在邊境線上實施了大規模軍事演習向中國施加壓力,毛太祖分析事態升級的可能在加大,於是在5月11號中方接受了蘇方提出的啟動烏蘇裏江航運協議的提案,同時接受了雙方高層會談的建議。之後9月蘇聯首相柯西金路過北京時和周恩來總理舉行了會談。  
 至此中蘇軍事衝突的全麵升級被壓製了下來,有外電分析中方畢竟恐懼蘇聯的核打擊,也希望衝突到此為止。總之珍寶島事件,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膽冒險的戰爭預防行為,也體現了毛太祖那一輩人在祖輩留下的貧弱基業上,麵對強豪所表現出來的膽識和高超的智慧。  
 最後說說關於珍寶島事件被一些人說成是向美國示好的投名狀,個人感覺那是無知和舔美的意淫。當然恰好在1969年1月美國總統尼克鬆在就職講演中說,“今天我想告訴大家在我的執政期間裏,將向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敞開對話的大門”。所以要說示好也是美國人大概看到了捷克事件之西歐的危機,以及中蘇關係惡化到了蘇聯企圖摧毀中國核設施的地步,感覺是拉攏中國的好機會,所以委婉地先表態歡迎對話,毛太祖肯定捕捉到了這個信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