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論人生

數論是一門學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論英雄,我用數字描天下。
正文

質數的表示、有關猜想以及解決方法

(2022-09-07 10:44:01) 下一個

數論中最重要的概念是質數(又叫素數)。質數就是在整數範圍裏不能再分解成兩個更小正整數之積的整數,也可以說,質數是整數運算的“原子”。研究質數的性質是如此之困難,以致於任何關於質數的問題,我們幾乎都無法回答。一些著名的問題有: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提出),孿生素數問題,Fermat質數問題,算術級數中的質數分布問題,abc猜想,等等,都是對人類智力的挑戰。

陳景潤在1966年宣布證明了“1 + 2“,即一個大偶數可以表為一個質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質數的乘積之和;詳細證明在1973年才發表出來。此前在1962年,潘承洞證明了 “1 + 5”, 王元證明了 ”1 + 4“。在1965年,維偌格拉朵夫、Bombieri等人證明了 ”1 + 3“。

在孿生素數方麵,2013年5月,張益唐作出了“裏程碑式的重要工作”。他在不依賴未經證明的猜測的前提下,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對素數,其中每一對素數的間隔都小於7000萬。這離根本的孿生素數猜想還差得很遠:要證明存在無窮多個素數p, 使得 p + 2是素數。

為什麽質數的研究如此困難?因為它的分布沒有規律、沒有確定的表示。數論研究使用的有篩法、三角和方法、圓法、代數曲線等。華羅庚在1975年設計了一種用不定方程的解數來表示哥德巴赫的方法。但用三角和式表示的同餘式限製條件難於估計,因此做不到最後的結果,盡管他的學生那吉生做了很大的努力。

篩法似乎也到頭了。它原本是Eratosthenes在公元前200年左右提出的:把2到某個數(如100)的所有數列出來,留下2,劃掉所有其它2的倍數;留下3,劃掉所有其它3的倍數;再留下下一個尚未劃掉的數(現在是5),劃掉其後它的所有倍數;這樣一直進行到最後一個數。所留下的就都是質數。近代數論學家們把它寫成了篩函數的形式:滿足一些不等式及同餘式的正整數的個數。不定方程的解數可以用三角和的積分來表示;隻要通過計算證明個數大於零,問題就解決了。

最早關於“質數的個數無窮”的證明是Euclid在公元前300年給出的,使用的是反證法。要判定一個數N是不是質數,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最原始的辦法是平方根方法:用不超過N的平方根的所有質數依次去除N,如果N能被某個質數整除,那它就不是質數(是合數);如果它不能被所有這些質數除盡,它就是一個質數。整除性的判定,可以用同餘式(Gauss在1796年提出),化為等式。基於同餘式,Wilson定理給出了一個數是質數的充分必要條件: (p – 1)! + 1 = 0 (modp),接著,同餘式可以用三角和式表出。隻是階乘太大,我用無窮級數中的變量代換把它變小了,以便於估計。

在18世紀,歐拉通過Zeta函數來研究質數,得出了質數分布的初步估計:不大於X的質數個數Pi(X)與X之比,當X無限增大時,趨向於零。1848年,契比雪夫證明了Pi(X)與X/LnX差不多大。1896年,Hadamard用複變函數的積分證明了質數的分布定理。1916年,Hardy和Littlewood創造的圓法,可以估計不定方程的解數。1937年,維諾格拉朵夫創造了三角和方法,證明了三素數定理:每一個充分大的奇數都可以表示為三個素數之和。這一切成就了解析數論。

另一方麵,代數數論研究代數數,亦即整係數多項式的根。19世紀中葉,Ernst Edward Kummer在研究Fermat大定理時,引進了理想數的概念。質數也能分解為理想數的乘積—這一揭示遠比證明Fermat大定理本身要重要得多。Fermat大定理說的是,不定方程x^n + y^n = z^n當n > 2時沒有正整數解;此結論由英國數學家Andrew John Wiles在1993年證明,使用的是代數幾何的方法。1980年我剛上大學時還在用幾何方法去找有理根呢,沒想到代數與幾何可以完美地結合。

多年前,在2013年11月7日,我把解析數論、代數數論、代數幾何、Feynman積分都結合了在一起,形成了自創的無窮小分析,徹底揭開了質數的奧秘,還有物質的秘密;從此有了Mattermatics這門學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牧爺 回複 悄悄話 請查悄悄話,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