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論人生

數論是一門學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論英雄,我用數字描天下。
正文

物理數學方程(1)

(2022-06-26 09:13:58) 下一個

有三個著名的物理學方程:熱傳導方程、波方程、勢方程,寫出來都是二階線性偏微分方程。其實,隻有一個方程,那就是能量的擴散方程,對於流體以及汙染物的擴散,爆炸、撞擊、任何相互作用,包括電與磁、核與色、量子與光、質量與引力,都可以用一個方程式表出。揭示能量的運動規律後,人們才能知道怎麽利用它們。
首先,對於摸得著的熱、流傳導,設u(P, t)為能量(或者質量)的密度,即單位幾何度量(一維長度,二維麵積,三維及以上體積)上的能量,這裏P是一個空間位置,t為時刻。一點處的能量密度要由包含該點的區域上的平均密度去逼近。在一個區域D內的總能量為
E(D, t) = Integral {u (P, t) dm: P 屬於D} ,m為幾何度量,dm是微元.
在時間[t, t + Δt]內,能量E的改變量為 ΔE = Integral{ Δu dm,P屬於D}。按照能量的守恒定律,ΔE應當等於,u通過邊界曲麵delD的靜流量(流入減去流出),再加上源 S(D, t + Δt) – S(D, t),減去漏 L(D, t + Δt) – L(D, t)。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表麵積的能量稱為通量;令Δt趨向於零,得 Integral { delu(P, t)/delt dm, P屬於D} 
= Integral {F(P, t)dA, P屬於 delD, A為麵積, 比m低一維的幾何度量} + delS(D, t)/delt – delL(D, t)/delt. 其中,del表示求偏導數。
對於通量F,我們有Fick擴散定律:(1)能量總是從密度高的地方流向密度低的地方,(2)流速與密度的梯度(Gradient u = i   + j  + k )成比例。對於熱流而言,這其實就是傅立葉 (Fourier) 熱傳導定律。熱能可以通過溫度T來反映。沒有溫差,則沒有熱能的流動;溫差越大,熱能的流動就越大。所以,流速V (矢量) = C  u,比例係數C表示媒介的導熱(能)能力,與物質的性質有關,與空間位置或時刻無關。C為負值,表示流速與梯度反向。
應用散度定理,曲麵積分 Integral { u * n dA,P 屬於邊界delD} = Integral {Δu dm,P屬於D}, 其中,Δu是拉普拉斯算子:Δu =   +   +  . 於是可得 Delu/delt = C Δu + S(P, t) – L(P, t),這裏的S/L是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產生的源/漏。如果無源無漏,則此項為零。

其次,考慮波動方程。首先討論一維的情形。一根被拉緊的弦會振動。考慮一種簡單情況:弦與地麵平行(設水平方向為x軸,向右為正),它的線密度為d (質量與長度的比值)。考慮弦上的一小段位於[x0, x1] 上的弧,其上每一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為u(x, t) (向上為正),x為區間[x0, x1]上任一點。
 
假設弦是完全柔性的:它彎曲時沒有阻力,而且弦的其它部分對此弧段兩端的作用力沿著弦的切線方向(此切向力稱為弦的張力,記為T(x, t))。假設x處的弧段與水平方向的角度為θ = θ(x, t),即tanθ = delu/delx。在水平方向,弦的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合力大小為零:T(x0, t)cos(θ0) = T(x1, t)cos(θ1). 
在豎直方向,應用牛頓第二定律:d(x)(L) del2u/delt2 = T(x1, t)sin(θ1) – T(x0, t)sin(θ0) – d(x)Lg,其中,x近似看作x0和x1的中點,L為弧長,g為重力加速度。令Δx = x1 – x0 趨向於零,並將弧長L近似地看成Δx,可得:d(x) del2u/delt2 = del(Tsinθ)/delx – gd(x)。由於水平位移忽略不記,Tsinθ 約等於Ttanθ = Tdelu/delx。因此得到一維波動方程:d(x) del2u/delt2 = del(Tdelu/delx)/delx – gd(x)。當密度和張力為常量時,則有 del2u/delt2 = v2 del2u/delx2 – g。其中,v = sqrt(T/d)是波的傳播速率,這可以用理想化的圓周運動推出。

對於二維的振動膜,膜上任一點的位移記為u = z(x, y, t)。假設斜率delu/delx,delu/dely都很小,振動可以近似看作是垂直的,張力的大小T也是近似恒定的,麵密度d(x, y, t)有時也可看作常量。對位於(x, y, t) 處的一小塊曲麵(麵積dA),在其邊界曲線上取一個小弧段,弧的切線方向為τ(單位向量,逆時針為正,即曲麵在左邊),曲麵的外法線方向為n,那麽,張力由T(t × n) (矢量積)確定。在豎直方向的總張力為 Integral{T(t × n) * k dl},沿邊界曲線的線積分,k為豎直方向的單位向量(向上為正); * 為標量積。
 
在豎直方向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曲麵積分 Integral{d(x, y, t)dA * del2u/delt2} 等於曲線積分 Integral{{T(t × n) * k dl} 減去重力 mg = g*Integral{d(x, y, t)dA}. 曲線積分 Integral{{T(t × n) * k dl} = Integral{{T(n × k) * t dl}; 根據Stokes定理,Integral{B * tdl} = Integral{曲麵積分 Integral{(∇×B)*ndA} ,其中∇ 為梯度算子, 可得 
d(x, y, t) del2u/delt2 = T[(∇×(n×k))*n] – gd(x, y, t)。
模上的點可以用(x, y, z)來表示;單位法向量n = [-delu/delx, -delu/dely, 1]/sqrt() 近似等於分子,所以 n × k = [-delu/dely, delu/dx, 0],(∇×(n×k)) = k(del2u/delx2 + del2u/dely2);因此
del2u/delt2 = v2 {del2u/delx2 + del2u/dely2} – g, 其中v2 = T/d(x, y, t)。
這就是振動膜的方程。

對於三維流體,設其體密度為d; 壓強的大小(單位表麵積上所受到的壓力)為p。考慮一小截流體(見下圖),質量為 (ΔV)d,界於兩個截麵A1和A2之間。位於流體中心(x, y, z, t)處的小位移u(x, y, z, t), 流速為v = delu/delt。如果流體是不可壓縮的,則有連續流方程:- d1A1(v1*n1) = d2A2(v2*n2), n1, n2是截麵的外法線方向向量。在左端,n1 = -v1/|v1|, 在右端,n2 = v2/|v2|,|v|是流速的大小。因此,d1A1v1 = d2A2v2.
 
另一方麵,流體的其它部分對此段的作用力來自於兩端;左端的作用力為 -p1A1n1, 右端的作用力為 -p2A2n2。重力為 -(ΔV)dg (g 指向球心,這是對星球人而言的)。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ΔV)d (del2u/delt2) = -p1A1n1 ?p2A2n2 ?(ΔV)dg, 兩邊除以d (ΔV),可得
del2u/delt2 =- (p2A2v2/|v2| ? p1A1v1/|v1|)/d(ΔV) – g 。令ΔV趨向於零,
del2u/delt2 =- del (pAv/d|v|)/del(V) - g. 
對於一個體積微元,delV = A 位移u在速度方向v/|v|的投影,即 delV = A del(u * v/|v|),因此,
del2u/delt2 =- del(pv/d)/del(u * v) - g. 這就是介質的擾動方程。Bernoulli方程、Navier-Stokes方程都是特例。

第三,勢方程,也就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按照牛頓力學的觀點,物體的運動是由外力引起的;外力可分為兩類。一是體力(Body forces),它穿體而過,包括引力、電磁力、核力、色力,還有描述旋轉運動的、虛擬的離心力、歐拉力、Coriolis效應等。二是表麵力 (Surface forces) ,作用於物體的內、外表麵,有接觸力、表麵張力、分子黏附力;內部的接觸力會傳導至體內每一個點。表麵力可以分解為法向力與沿著切平麵兩個方向的力(shear force)。
我們先探尋保守的相互作用力的表達式,也就是沿著一條曲線的作用與路徑(過程)無關;由此對力場中的每一個點Q,可以定以一個勢函數(實、標量):U(Q)= Integral{F(P, t) * dr: P屬於從某個參照點O到點Q的任一路徑,r是從O到P的位移}。保守力的另一含義是,在它的作用下,物體的機械能(動能+勢能)與時刻無關。彈簧力(走直線)算一種,其大小與方向由Hooke定律確定:F = -ku,u是位移;固體(Rigid body)的彈性力屬於表麵力,不是保守力。
閉曲線C上的路徑積分 Integral{F(P, t) * dr: P屬於C} = 0,由Stokes定理,當且僅當旋量 ∇ × F = 0。引進空間直角坐標係(x, y, z),力F的分量為(f, h, s),從而,dels/dely = delh/delz, delf/delz = dels/delx, delh/delx = delf/dely. 此時,fdx + hdy + sdz 是一個全微分;F = ∇U. 如果假設U與時刻無關,而且無源無漏,則從前麵第一段可以推出 ΔU = del2U/delx2 + del2U/dely2 + del2U/delz2 = 0. 這就是勢方程;它的解稱為調和函數。調和函數在一個區域內的值,完全由邊界曲麵上的值確定。在二維的情形,任何一個複解析函數的實部和虛部都是調和函數。
形如U = 1/sqrt[(x – a)^2 + (y – b)^2 + (z – c)^2]的勢是一個調和函數((a, b, c)為某個固定點);由此導出的力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還有其它的自然力嗎?在物理和統計中,經常定義一些“矩”,即量與位移的數量積 qr;它關於時間的變化率就是線性動量(還有角動量和磁動量)。在量子力學中,一個日本物理學家(Yukawa)提出了一種與距離成正比的力;這有什麽理論根據嗎?
按照牛頓的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A對B在時刻t的作用力為 f(d,t)r (d是A到B的距離,r是從A到B的位移矢量),B對A的作用力就是 ?f(d,t)r;f是一個實函數。當f與時刻t無關時,按照矢量加法的法則,可以推出f = C + K/d^3,C和K為常量,即與d和t無關。與時刻相關的推導,可以加進Lorentz變換,不帶旋轉效應的那種,。如果有轉動,還要加上歐拉力、Coriolis力:其實都是因轉動而產生的感應力。由此,可以得出最一般的場論方程。
微觀世界和超微觀世界裏的物理數學方程,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歐洲聯盟 回複 悄悄話 抱歉,示意圖無法上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