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論人生

數論是一門學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論英雄,我用數字描天下。
個人資料
歐洲聯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外行侃物理

(2021-10-01 16:06:28) 下一個

最近,號稱地大物博的千年文明古國缺起了電、短少了能源;我,一個數學老師,就來給外行們,尤其是中國的政治家們,上一堂物理課。

首先要弄明白,我們所處的宇宙分為三重。上有天堂,下有地域(不是獄);中間是三個可見、可用的力場:引力場、電磁場、核力場。但歸根結底,就是一個能量場。天堂和地域都不是人力可及的;人類能夠利用的,隻是中間的能量場。千萬不要聽信什麽某人發明了什麽,世界就擺在那裏,發明一詞純屬誤導。人類隻能是發現點什麽,物體隻能感受到點什麽。

翻開任何一本物理書,它一定在說,能量守恒、熵在增長。能量有不同的形式,電能隻是其中之一。任何動像都包括了某種能量,也就是說,沒有能量,物體就根本不會動。動有兩種:位移和破裂。要位移,必須用力;要破裂,就得爆炸。不是什麽量變、質變的關係,別被所謂的唯物主義辨證法給騙了。

轉化為電能的方法有很多。一是通過化學反應,分離出陰、陽兩種離子。其實,任何發電設備都隻不過是分離出電子而已。化學反應產生的電流強度不高,也就是分離出來的電子密度不高。高空雷電產生的電漿夠強,可惜隨機性太高,我們不可能事先把電線接到天空某處去。

二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磁場是由於電子運動而產生的,而變化的磁場又會產生電動勢(emf),導體中的電子因此就會流動。現在的火力(燃煤)發電、核反應堆,以及水力、風力發電,都是依據這一原理,通過高熱、或者某種動力,讓一個磁場中的線圈轉動起來。按理來說,如此產生的電能足夠人類用了,隻不過是各國的自然資源、技術差異在作怪。加拿大水電就夠了,非洲水都沒得喝。美歐日飛船上了天,亞非拉還在用牛拉。

三是黑體吸收與輻射。這一方式的技術要求更高,可以接收Gamma射線爆,甚至生成微型黑洞的吸積盤。電子密度不可能無限提高,因為它們是互斥的。我們需要把一個電子與一個質子壓成一個中子,盡管還是有些微互斥,但密度可以極大地提高。中子星就是這麽形成的。怎麽壓電呢?我有一個多重爆炸裝置;怎麽吸積呢,我有一個多重聚焦的結構。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顛覆世界、改造宇宙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