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404)
2023 (328)
2024 (216)
2025 (14)
昨天和幾個高中閨蜜聊天,說讀書,大家一致的反饋是----難以靜下心來。
我自己一直有讀書,但發現周遭的紛擾無時無刻包圍自己:查手機短信、看Instagram、逛論壇、刷微信朋友圈,偶爾瀏覽一下微信小視頻。哪怕在我很想利用一整塊時間來寫作的時候,還是難以避免自己東摸摸,西瞅瞅。
好在我不玩短視頻,沒有微信群(除了閨蜜和高中群),不看什麽小紅書和抖音,不追劇,這才每天能擠出來一點點閱讀時間。
深知這樣效率很差,可是改變起來不容易。我平時在iPad上寫東西,如今已經把上麵可以刪除的app全刪了,似乎生活也沒損失多少。
現代社會,人似乎變得不能/不舍得專心隻做一件事。一心多用成了日常:鍛煉身體要聽書,吃飯要刷手機,如廁要看短視頻......這種信息的碎片刺激,對人腦其實有副作用。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焦慮和疲憊。
其實一心二用由來已久,而女性居多。記得小時候媽媽為了擠出時間看專業書籍,是一邊洗衣服,一邊讀書或者背英文單詞的。那種multi- tasking和現在這種不專注又不一樣。
最為關鍵的地方是:我們在碎片裏得到了多少?又損失了多少?這其中的平衡要把握好。
最讓我回頭一看害怕的地方是:自己的生命在不知覺間就被那些碎片卷走了。
專注地做一樣事情----哪怕那件事並不能直接有所謂的價值產出,對身體和精神都是一種滋養。我自己的體驗就是做手工或者是插花、畫畫寫字、寫作。投入其中哪怕很短一段時間,都有酣暢淋漓的感覺。
記得有一種學說,講鍛煉身體的最好效果就是專心,連音樂都不聽,而是體會自己的呼吸和肌肉運動。
達賴喇嘛說他們寺院的麵條很美味,因為自己吃得專心。
今天陽光明媚,踏著露水"活摘生菜',聽著鳥兒的歌唱(一種鳥隻有清晨才能聽見),吃一頓可口的早餐,采一把花,用十分鍾插好。一件事一件事地安安靜靜地做,短短的清晨時光,完完整整都是我的。真好!
同感。把自己喜愛的幾件事做得酣暢淋漓,就值了。
我個人見解,低級反射不入心,入心才有所得,得到自己。專心不等於得。記憶裡拔不掉的,才是。沒有心參與,腦力碎片化的生活,沒有記憶,就是空過了,白活。很遺憾,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一生不如喇嘛吃碗麵。悲乎。
問好可可。
想想這一輩子,經過那麽多的積累-----讀書和經曆,到了老了,應該是整理沉澱物的時候了吧:)我個人覺得很幸運,找到了文字為載體,不斷學習,再加上自己的體驗,可以變成凝固時間的作品。不去想市場,不去迎合熱銷口味,寫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三五認真的讀者,不枉一個“老”字:)
開心與你探討!希望以後常有機會。
如今不難發現一種感覺,就是隨著年齡增加,似乎時間越來越快了,幾年時間似乎一下子就過去了。而小的時候老想著能長大多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這是因為你對人生在時間上的參照不同了。小的時候你的生命僅僅是經過了很少幾年,再過幾年就能讓你的生命時間加倍。而老了以後,再過同樣的年限,也僅僅是你生命的幾分之一的概念。因此同樣的時間,在你的生命中占有的時間比例很不同,你自然就會覺得時間變快。
另一個因素也是心理上的,就是你在這不同的時間裏的生活。在小的時候你是學習的過程,世界上很多東西需要了解,會感到過程很長。而老了以後你需要學習的東西減少,今天與昨天差別不大,就會感到時光加快。
學習是通過了解他人的生活而豐富自己的知識,等於也把他人的生活過一遍,至少在大腦裏,你的生活更豐富,也就感覺時間過得慢。
反過來就不需要多解釋了。
而這些概念僅僅是關於你這裏這個議題的前提條件而已,具體到你這裏的類似讀書什麽的,當你感覺時間過得很快的時候,也就不願意靜下心作耗時的事情,比如讀書,更可能是看其他相對耗時少的東西,比如視頻。
而且因為你的經曆多了,具有更大的知識庫,理解新東西的能力也就提高,很容易觸類旁通,不需要小時候那麽多時間就可以接受同樣的事物,自然也就放棄更為複雜的接受知識的方式,所謂什麽年齡幹什麽事的概念。
當然,眼睛老花問題,看書費勁,有人需要老花鏡,不那麽方便,當然這不是主要因素。
年紀大的人很難專心,所以要趁年輕讀書學習,之後的讀書也就是消磨時間了。手機不能多看,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