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嬉水

告老不還鄉,葉落難歸根;從心所欲不逾矩,任爾東西南北風。
正文

上海封城難道是全國第二次文革的彩排?

(2022-04-25 08:29:18) 下一個

中國大陸自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以來,政治運動接連不斷,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八十年代的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但主要波及知識界和政界高層,其他一些政治運動的牽涉麵也沒有那麽廣,與文革不可同日而語。文革期間,全國民眾無一例外都被卷入駭人聽聞的生死場。在商業大潮洶湧的年代,文革的曆史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淹沒,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對文革期間駭人聽聞的悲劇知之甚少。但上海封城的亂象和慘劇不禁令老一輩人回想起文革造成的巨大災難,因為從本質上說兩者可謂一脈相承。

文化大革命最初表現為文化領域的一場爭論,以《文匯報》批判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為引子揭開序幕,發源地是上海。封城則是出於防疫的需要,以清零政策為開端,上海又成為重災區。

表麵上看,前者是文化之爭,後者是醫療事務,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兩者都是因為崇尚“個人崇拜”的最高領導人一人獨斷,以個人意誌借“勢”發力,從上至下掀起了一場“檢驗忠誠”的政治運動。眾所周知,防疫封城期間全民禁足,一切服從“一尊”清零的指令,況且早已有言在先,需“嚴肅政治紀律”,不容許“妄議中央”。文革作風悄然回潮。

“紅衛兵運動”作為文革時期的基層力量,維護“造反有理”的革命秩序,不講人性、法製和社會規範,甚至不惜使用暴力。

防疫封城下的上海則以“大白”為基層骨幹,負責執行“不動搖不鬆勁”的清零,同樣不受法律和社會規範的約束,忤逆人性的行為屢見不鮮,故有“白衛兵”之稱。

軍事化是文革的另一個重要特征。隨著“全國人民學習解放軍”的一聲令下,重要部門實行軍管,各機關廠礦也無一例外進駐“支左”的“軍宣隊”,同時全國各地相繼建立采取軍事化管理的“五七幹校”,強製人們進行“觸及靈魂”的“思想改造”。除了紅衛兵身穿不帶領章的軍裝外,普通百姓也以穿軍裝為榮,成為典型的文革服飾。

上海封城的軍事化程度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文革。名為封城,其實是宵禁或戒嚴,甚至更為嚴厲。上海封城是全天足不出戶,至今已長達月餘,解禁仍遙遙無期。為了防止人員外逃,有些小區竟然采取貼封條、焊鐵門的方法,還有專人在每一棟樓的門前站崗。某些小區竟然在居民樓入口前搭建鐵製圍欄,如同關押犯人的鐵籠。人們還見到荷槍實彈的人員在小區外站崗,視手無寸鐵的普通民眾為敵人。此外,上海封城期間強製轉運陽性居民進入所謂的方艙醫院。那裏采取軍事化管理,但條件惡劣,擁擠不堪,恍如戰時的難民營。

以上諸因素,即個人崇拜、基層狂熱和泛軍事化一旦伴隨著大規模全國性運動,很可能重演文革的悲劇。

近來,中國大陸其他城市因疫情上升,也開始采取類似封城的措施。試想上海的做法一旦推廣至全國,會出現什麽局麵。文革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導致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但至今沒有任何人對這場重大災難負責。

目前上海封城的鬧劇不知最後會如何收場。這場拙劣的彩排如果真是文革再現的征兆,今後上演的必然是又一齣更慘烈的社會悲劇。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是否會再次出現沒有任何人負責和再次被曆史淹沒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