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中國大陸仍然采取大規模檢測、封控和隔離的做法,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做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表麵的口號很響亮,內在的敗絮不堪入目。
據報道,上海最近還出台“軍令狀”,要求在幾月幾日實現所謂“社會麵清零”,簡直是貽笑大方。清零和“與病毒共存”都屬於戰略思維,或者是戰略方向,不是什麽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在限定時間內達到的戰術目標。病毒才不聽你的什麽“軍令狀”。
清零不是不可以,問題是為什麽清零,怎麽清零。
清零政策又稱零傳播或零感染政策,指發現確診病例後在醫學收治的同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隔離密切接觸人員,控製病毒傳播的範圍。
清零隻是一種應對病毒的原則,有其內在的合理性,特別是在不明傳染病流行初期,在病毒的機理尚不可知的情況下采取被動應對的措施。
很顯然,從流行病醫學角度看,清零有明確的專業屬性,其本身並不涉及政治,也與諸如上海發生的普遍社會動蕩沒有必然的聯係。
清零還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不僅僅涉及醫學,還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密切相關,需要各相關領域相互協調,統籌係統內局部和整體的關係,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國家。決策人員必須考慮到實施清零政策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在隔離和封閉期間做好預案,以人性化的方式盡一切可能為正常生活、人員出行、貨物運送、各行各業的生產和工作保障基本的運行條件,同時還需要對實施的過程隨時進行監督、驗證和調整。
當然,與清零有關的各項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其間難免出現一些偏差,但隻要以尊重科學和人性的精神,發揮專業人員的聰明才智和市場自動調節的功能,就有可能適時調整,逐步完備,不至於造成百業凋敝、民不聊生的狀況。
清零實際上也無法通過單一的手段達成,還需要與其他各種方式相輔相成,多管齊下,尤其是在對病毒有了更多認識的今天。在疫苗研製成功後,清零也需要利用有效的疫苗擴大接種覆蓋麵,增強人體的抵禦屏障,特別是提高對老年人的保護;同時堅持保持社交距離,防止聚集感染等。更不用說,抗擊病毒的藥物也已經麵世,即使出現嚴重病例,也可以依靠藥物治愈或減輕症狀。
清零也不等同於封城。封城隻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采取的最後手段。即使封城也不能一封了之,需要以係統化的思維解決封城造成的民生問題,特別需要引入看不見的手,即健康的市場機製滿足供應和物流的需要,因為政府的計劃性行為往往無法及時滿足需要。最明顯的事例是,美國在發生自然災害期間,聯邦政府緊急計劃署的救災物資還未來得及發運,沃爾瑪特等大型日用零售公司的車隊已經滿載救災物資抵達災區。
中國大陸卻違背科學精神,強調“外行領導內行”,以軍事化手段發號施令,用行政命令代替係統思維,以“領導拍腦袋”代替科學決策。結果清零淪為一場政治運動。各級領導部門通過政治口號和行政命令指揮一切,不折不扣執行上級指示成為最重要的任務。百姓也隻是被運動的棋子,而不是需要救助的對象。
由此可見,中國實行的清零政策已經變質,其目的並不在於控製病毒,而在於控製全社會,利用防疫之機鞏固政治統治,甚至成為保障某些官員個人政治前途的手段或“反美”宣傳的工具。在封城期間,對清零政策有任何不滿或者反抗,動輒祭出行政處罰的手段,甚至處以刑罰,進一步說明這種清零政策的政治前提。
在政治清零的背景下,醫學清零簡化為無盡無休的檢測,因為檢測的數量被視為衡量清零的指標,也成為官員政績好壞的標準,但後續的嚴密追蹤和及時收治卻無人關心,同時檢測期間的密集型聚集反而為病毒傳播創造了條件。從本質上說,中國大陸的所謂清零是以政治掛帥,檢測至上,外行指揮的一場“搗糨糊”行動。
真可謂:
一聲令下鬧清零,
舉國上下不安寧,
軍令如山不可違,
偏偏病毒不領情,
封城封人難封心,
“親自指揮”成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