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嬉水

告老不還鄉,葉落難歸根;從心所欲不逾矩,任爾東西南北風。
正文

“清零”政策的敗象也是應試教育的惡果

(2022-04-03 13:46:26) 下一個

對於最近上海封城呈現的各種亂局,坊間的分析連篇累牘,或指出製度的弊端,或認為是官僚主義作祟,但從文化教育的大背景看,也可以看出長期應試教育的惡劣影響。

應試教育最大的特點是分數掛帥,一切以分數為準。中國死板的應試教育模式多年來經常為人詬病,成為阻撓創新的一大障礙,但很少有實例說明這種教育方式切實的危害,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潛移默化,具有長期性和隱蔽性,短時期內不容易被發現。這次上海防疫政策的敗筆不啻是應試教育最好的反麵教材。

所謂“清零”就是達到核酸檢測陽性結果為零,實現分數的最大化。抗擊疫情是一個係統工程,衡量成敗的標準也不止一個,單純以檢測結果為最重要的標準無非是本末倒置。將表象作為目標,不僅不切實際,而且會造成巨大的次生災害。對於決策和執行的官員來說,“一刀切”簡便易行,不用太顧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也不用多考慮需要采取哪些配套的救治方案和後勤保障,至於社會承受程度和百姓的痛苦,更沒有具體的核查指標,結果必然為“懶政”大開方便之門。盡管現在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口號,“動態清零”,以圖降低對絕對數字的依賴,實際上也是換湯不換藥,最後的“分數”仍然最重要。

目前中國在台上的各級決策人員毫無疑問都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成為“人民公仆”,考核官員的標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基本上以一成不變的僵硬標準為選賢任能的尺度,與學生爭取好分數的心態毫無二致。其實,“動態清零”不如讓位給“動態平衡”,兼顧維護社會經濟正常的標準,才能避免災難性的決策。

反觀不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國家,很多科目都隻有“通過”和“不通過”兩項,因為考試的題目往往有多種答案,不必以所謂的標準答案評判學習的成效。在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高等院校,更不會以單科的分數作為全麵衡量學生的標準。

2019年,成都名校網上曾經出現這樣的大標題:“應試教育上癮,一個民族的慢性自殺”。應試教育下的中國式防疫已經造成了不必要的死亡。如果不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今後必然會出現更多與當前防疫政策類似的慘痛後果。

當然,當前的亂象由多種因素造成, 並非僅應試教育一項。與此同時,改革弊端叢生的應試教育也是一個係統工程,沒有“一刀切”的捷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飛來寺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的問題怪罪應試教育說不通,應試教育有個特點就是由考試來擇優,現今各級官僚、政策製定者、執行者根本就說不上是應試教育選拔出來的。相反,他們隻是上級選擇培養出來的,隻對上級負責,這才是弊病所在。應試教育毛病多多,但隻該承擔它自己那部分。為什麽曆史上是科舉製淘汰九品中正製且盛行了1300年,而不是相反?這是大趨勢,中國人的錯誤在於倒洗澡水時把孩子也倒出去了。沒有人才機製,然後才派生出各種毛病。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那麽,應試教育又是由什麽帶來的呢?
賓州一粒沙 回複 悄悄話 似是而非的觀點,瞎聯係。
localappleseed 回複 悄悄話 您的這個說法欠缺,世界上除了美國,不以分數為準的應試教育,絕大多數國家,包括西方國家,都以分數為唯一升學指標。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