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李白和蒙太奇

(2023-09-14 17:25:08) 下一個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這是李白寫的《聽蜀僧彈琴》。非常喜歡,點評一下。

有色彩。 字麵直接可見的有 “綠綺”“碧山”“萬壑鬆” 是滿眼蒼翠;“霜鍾” 有季節和曆史感,古銅大鍾的凍白色,那種高冷和肅穆隔屏可感;“秋雲暗幾重” 渲染烏雲四合,黃昏將盡。就連遠在天邊的 “峨眉峰”,也作了層林疊嶂的背景 。

有聲響。“如萬壑” 寫的是鬆濤;“洗流水” 聽得見清泉潺潺;嫋嫋不絕的 “餘響” ,與遠處的 “霜鍾” 相應和。

有動作。 “抱” 琴; “下” 山; “一揮手” 彈琴;“聽” 琴;琴聲如 “流水”叮咚, “洗” 去內心煩憂;餘響 “入” 遠處的鍾聲和更遠處的鬆林碧山。最後兩句,名詞 “暮” 和形容詞 “暗” 作動詞。 

交代季節,天氣和時間,不動聲色。“秋雲”“霜” 說明是秋天。“暮” 點出天色漸晚。“暗幾重” 告知多雲,陰天。

對仗工整。首聯 “僧” “峰”;頷聯 “一” “萬”;頸聯 “流水”“霜鍾”;尾聯 “碧山暮” 對 “秋雲暗”,“不覺” 呼應 “幾重”。非常靈動自然。

韻腳妥帖。“峰”“鬆”“鍾”“重”,行雲流水,一氣嗬成。

用典巧妙。“綠綺” 借用了漢代司馬相如的名琴。高山流水知音的典故用了兩次。“為我一揮手” 說的是俞伯牙,出自嵇康的《琴賦》“伯牙揮手,鍾期聽琴”。“客心洗流水” 則自比鍾子期。“霜鍾” 二字看似寫實,其實也用了典,出自《山海經》知霜而鳴的九鍾。《中次一十一經》寫說:“又東南三百裏,曰豐山。有獸焉,其狀如蝯,赤目,赤喙,黃身,名曰雍和,見則國有大恐。神耕父處之,常遊清泠之淵,出入有光,見則其國為敗。有九焉,是知鳴。其上多金,其下多榖、柞、杻、橿。” 好奇,雍正帝賜名雍和宮時,竟然不理跟《山海經》裏 “見則國有大恐” 的怪獸 “雍和” 撞名?!

但這首詩最讓我著迷的,是詩句的視角變化。五言律詩,四聯八句,每一句的角度都在變換,做到了一句一景。近景遠景,重疊交替。且細讀:

蜀僧抱綠綺 (近景),西下峨眉峰 (遠景)

為我一揮手 (近景),如聽萬壑鬆 (遠景)

客心洗流水 (近景),餘響入霜鍾 (遠景)

不覺碧山暮(遠景),秋雲暗幾重 (遠景拉近)

    一琴兩人的聽琴圖,人物簡單,甚至單薄,但變換的敘述角度創造了豐富的層次和意境。讓我想起電影裏常用的蒙太奇手法。何謂蒙太奇?網上搜來的定義:“蒙太奇組合一係列不同地點、不同距離、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拍攝之多個短鏡頭,編輯成一部有情節之電影。” 說白了,就是同一個場景從不同角度取景,疊加重複,回環往複,一詠三歎。 原來,李白是蒙太奇大師。

    再舉個例子,對比一下。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好詩,千古名句沒得說。但跟李白這首一比,就嚼出了差別。《絕句》四句寫四景,從近景(黃鸝,白鷺)推到遠景(西嶺),更遠景(萬裏船),從近到遠,是單向的推遠。景色之間有聯係,但不緊密,少了回旋呼應,好像四幅屏風一字排開,各自成章。李白聽蜀僧彈琴,則是近--遠--近--遠--近--遠,層層疊疊,相輔相成。

題目說僧人名叫 “”,但詩裏隻說 “蜀僧”,不提名字,反添神秘感。另外,開門見山說蜀僧 “西下峨眉峰”,遠來的和尚不但會念經,還會彈琴:)(網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xyz' 的評論 : 好,謝謝推薦。
cxy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追憶21' 的評論 : 我看了 很好看,是新出的動畫片,推薦你看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xyz' 的評論 : 是新片吧,沒看過啊。小 C 看了嗎?
cxyz 回複 悄悄話 追憶看 《長安三萬裏》了嗎 :)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平等性' 的評論 : 哈哈,多謝平等!

祝周末愉快!
追憶2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沈香盛讚。這首詩評幾個月前就想寫,醞釀(拖延)了三個月才動筆,樂趣都在修修改改裏了:)

一層秋雨一層涼,我們這裏近日多雨,秋味濃了。祝秋安!
平等性 回複 悄悄話 追憶好文章,極有內涵,大讚!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讚追憶精致的詩評!這些精細的評論語本身就是一篇功夫好文,不得不佩服追憶的才華。追憶讓我讀懂了這首李白的詩,很開心。謝謝追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