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住機關大院,鄰居有家屬在新華書店工作,時有新書拿回來,我們小孩子串門常常先睹為快。有一年不知是哪個出版社(譯文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外國名著連環畫。大開本,是平常小人書的兩倍大,燙金字的棕褐色封麵,配圖傳神,印象深刻。有《羊脂球》,《我的叔叔於勒》,《高老頭》,《十日談》。。。我當時上小學,看得似懂非懂,但記得畫上的羊脂球豐腴美豔(用張愛玲的話說就是 “胖得曲折緊張”),她華麗的長裙,大眼長睫毛,都讓人敬畏,哈哈!記得最清楚的是《格列佛遊記》,小人國和大人國,差不多和《西遊記》一樣好看。上個月逛書店,在舊書區看見 Gulliver’s Travels 赫然在架,好奇心起翻翻標價,才 $ 3.5,就買回來看看。
《格列佛遊記》1726 年出版,是愛爾蘭作家喬納森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的作品。喬治 奧維爾稱它是 “不可或缺的” (“indispensable”) 世界六大文學經典之一。維基百科說它對當時的英國社會進行了 “激烈的諷刺”。什麽樣的諷刺算是 “激烈” 呢?小孩子看了拍掌大笑,大人看了大驚失色的那種。小孩子喜歡,因為兒童破壞欲和惡作劇心理得到了滿足。成年人咋舌,是看到了誇張離奇背後的愚昧和貪婪。
船長格列佛一共遊曆了四個國家:小人國 (Lilliput),大人國 (Brobdingnag),飛島國 (Laputa) 和慧駰國 (Houyhnhnms)。我感覺雖然自始至終都在嘲諷,但強度有變化。第一二部較溫和,第三四部則上升為長篇累牘的控訴和抨擊,也許是作者耐心耗盡,幹脆圖窮匕見:)
諷刺政治和政黨之爭。小人國跟鄰國打了三年戰,死上萬人,戰爭起因讓人笑掉大牙:他們爭論剝蛋殼時先敲破哪一頭,大頭 (傳統)還是小頭 (新政)?至於國內兩個敵對黨派,則是高跟黨(穿高跟鞋)和低跟黨 (低跟鞋) —- 確定不是時尚之爭?!在慧駰國假借對話問答,列舉了戰爭的各種起源(貪欲和腐敗);順帶抨擊了殖民主義,政治背叛和雇傭軍。格列佛嘲諷入侵是 “符合君主身份的光榮的” 行動,(“kingly, honourable”),而盟友之間見利忘義的背叛更是常事 (“frequent”)。他直斥雇傭軍為錢殺人的做法冷血 (“in cold blood”)。(p. 249)
對教育和科研的諷刺。飛島國裏的科學研究院,荒唐實驗層出不窮。從黃瓜裏抽取陽光,儲藏在小瓶裏,夏天拿出來取暖。冰鍛造成火藥。模仿蜜蜂和蜘蛛,從上到下蓋房子。用豬耕地。用蜘蛛絲紡布。往肛門裏打氣再抽出,借此排毒。逼學生咽下用藥酒寫在華夫餅上的知識點。。。(p. 185) 其它 “奇思妙想”,屎改造回食物;種麥糠;培育無毛羊。。。令人作嘔,令人搖頭。
嘲諷不務實的理論空談。飛島國的國民是一群書呆子,呆到連走路,說話都要專人 (“Flappers”) 提醒 。吃的飯菜也冒迂腐氣,羊肉切成等邊三角形,牛肉是菱形,布丁是圓滾線,另有美食被切成各種樂器形狀。。。。汪曾祺笑話(反對)的 “工藝菜” 原來在這裏。(p.157)
貪得無厭。格列佛順手牽羊般偷來了鄰國的全部船隻,平息了兩國的連年戰火。但是國王不肯罷手,妄想連根鏟除流亡海外的異己分子,直到鄰國變為附屬省,直到所有的國民都先敲小蛋端。。。。(p.40) 慧駰國裏,雅虎人 (Yahoos) 貪婪又愚蠢。如果給五隻雅虎人足夠五十個人吃的食物,他們絕不會各吃各的,而是擠作一團 (“fall together by the ears”),都想獨占 (“have all to it self”) (p. 264)
嘲諷怎可少了屎尿屁笑話助陣?嘲諷醫學,催吐劑的配方裏有屎 (p. 256) 小人國裏王宮失火,格列佛急中生智撒尿澆滅了大火。(p. 45) 在慧駰國被雅虎人圍追堵截,他逃到樹下靠樹站定,不料他們從後麵爬上去,蹲在樹枝上衝他拉屎!(p.226)
書裏有幾次提到了中國。少不了的是大炮和炸藥 (p. 128) 。 跟晦澀難懂的中文比,慧駰國的馬語也覺得容易了,“and the words might with little pains be resolved into an alphabet more easily than the Chinese.”(p. 229) 讚歎大人國的印刷術可跟中國媲美 (p. 130) 。
《格列佛遊記》對喬治 奧維爾創作的影響有跡可循。《動物農場》裏任勞任怨老馬巴克斯有慧駰的影子;獨裁豬拿破侖穿衣服那一段則延伸演繹了慧駰國民對格列佛衣服的好奇和疑慮。1984 裏的雙重思想 (doublethink) 無疑借鑒了斯威夫特對法律和律師的激烈嘲諷。律師可能會花三十年的時間,把某家祖傳六代的土地判給三百裏外的一個不相幹的人 (p. 252) 而律師術語更是別有用心,常人看不懂才方便混淆視聽,顛倒黑白。
陽光下曬曬兒時記憶,所謂 “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