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城裏搞影評活動,我終於把《不要抬頭》 Don’t Look Up 看了。為什麽說終於呢?早在聖誕假期,我建議家人一起看電影 ,結果被否決了,理由是評分不高,lol!
看完了,我的一句話影評是 “新瓶裝舊酒”。那麽,到底 “舊酒” 是不是醇酒,“新瓶” 又是否驚豔?我打算就題材和演員(陣容,演技)兩個方麵來談談。
先說 “舊酒”,《不要抬頭》故事外殼是好萊塢偏愛的災難片。所謂 “時窮節乃見”,或者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大難臨頭最能檢測人心人性,因為危機越大,引發的衝突和反轉也越可觀,各種原形畢露和懺悔寬恕都可以理直氣壯登台亮相,所以《不要抬頭》作為政治諷刺片 (satire) 選用災難故事背景是高屋建瓴,占了先機。來看看故事線索,地球就要被一顆急速飛來的彗星撞上毀滅了,除非美國女總統采取行動,比如發射火箭攔截炸碎彗星。總統一番權衡利弊後終於送火箭上天,電影的前半部至此按理想計劃進行。突然,運行中的火箭急轉返航,原來彗星由稀土組成,利字當頭的高科技巨頭劫持擊碎計劃決定采礦彗星中飽私囊,大發 “球” 難財。電影的後半部圍繞衝突的兩方進行,一方是政府和科技巨頭聯手愚民,高呼不要抬頭看做鴕鳥最好,另一方是科學家呼籲民眾不要被政府畫的餅(采礦帶來的工作機會)蒙騙,要往上看,雙方各自為營對抗不休。結局是采礦失敗,地球被毀,唯一的幸存者是乘坐飛船逃到外星球的女總統和高科技巨頭等兩千地球 “精英”。
怎麽樣,末日情結的情節和橋段是不是有很多似曾相識之感?比方說《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裏對抗外星艦隊入侵地球的反擊戰;《太空奇兵》 (Wall-E) 裏因為環境汙染惡化,地球人倉皇棄 “球” 出逃遷徙到外太空空間站若幹年;《2012》“精英” 爭搶船票出逃;《極樂空間》(Elysium) 世界 “精英” 居住在地球上空的極樂空間,任由 “下等” 民眾在 “下界” 掙紮互鬥;《怪物大戰外星人》 (Monster versus Aliens) 裏先有彗星撞地球,後有外星惡人來襲,政府出動了秘密培養的怪物對抗外星敵人,“我們都要死了!” 歇斯底裏金句就出自劇中總統;還有《阿凡達》(Avatar) 裏到外星球先入侵再采礦掠奪的殖民政策。。。
再說 “新瓶”。既然是老調重彈,《不要抬頭》努力彈出新意,隻是用力過猛強差人意。片子是黑色喜劇片,拚命黑這個黑那個,可是光黑不喜劇。我覺得有這麽幾個原因。一個是劇中梗太多,目不暇接要噎得人消化不良了。第二,諷刺多而亂,失了重點,當然也有觀眾特別喜歡猜謎破密碼,好像玩瑣事競猜遊戲 (Trivia Quiz)。第三個失敗原因跟演員的演繹有關,我接下來會談到。說到電影裏接踵而來的各種黑,那可真是現實諷喻大全:總統和科技巨頭沆瀣一氣;白宮任人唯親,整個一個母子店;單身母親寵溺媽寶男;總統施施然在油罐車前點燃香煙;居高位者德才皆無;三星上將騙小錢;名校情結;學界攀比歧視鏈;學術界為企業站台發聲迷惑大眾 (有錢能使鬼推磨); 鴕鳥政策 (“不要抬頭” 運動);毒癮;迷信服藥,藥物 “萬靈”;劈腿偷情;中產階級自黑(“they”);比特幣;黑命貴;物質至上;明星利用戀情分合博關注賣新歌;超級碗中場秀,歡呼的是彗星不是橄欖球;民眾娛樂和麻木致死;手機萬能;片尾的飛船出逃再次印證好萊塢 “諾亞方舟” 情結,但也不奇怪,當年就是坐 “五月花號” 漂過來的嘛。。。這挨挨擠擠一長串是不是要看暈了?畫畫講究留白,電影又何嚐不是,唉。
影片的一大賣點毫無疑問是強大的明星陣容,梅姨,小李子,大表姐,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星輝熠熠。隻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牌有票房號召力不假,但也要搭配得當才好看啊。想來是眾多明星蜂擁而至,導演樂還來不及,哪裏舍得謝絕?來者不拒的後遺症就是選角遺憾一大堆,大致如下。首當其衝地,大表姐麵癱式演技太拉胯。大表姐雖是奧斯卡影後,但演技忽高忽低不敢恭維。 Winter’s Bone 裏可圈可點;《美國騙局》 (American Hustle) 裏慘不忍睹;《饑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 三部曲就更離奇了,三部電影統共三個表情(怒,恨,怨);《不要抬頭》算是她小別影壇兩年後的複出之作吧,直接麵癱,也是絕了。小李子走的是另一個極端,一如既往地用力過猛。他在片中不是緊張喘氣麵色通紅,就是調動所有麵部肌肉想要表現輕度社交尷尬的書呆子如何努力傳達親和力,替他累得慌。不過,小李子當年就是憑《荒野獵人》 (Revenant) 裏拚死拚活的賣力表演收獲了小金人,今年故技重演入了哪位評委的法眼也說不定。以演技見長的梅姨和凱特如果演對手戲,protagonist 和 antagonist,互飆演技才好看,結果兩人在劇中不是 “敵人” ,整部戲兩人各演各的,實是暴殄天物。另外,兩人大女主氣質極其接近,假設換了梅姨演主播,凱特演女總統,好像也可以。但如果演員和角色可以平行對調,不正好從側麵說明了選角不嚴謹,與角色貼合度低?說起來還是美國隊長高明,戴了墨鏡露臉一分鍾,神龍見首不見尾:)總而言之,大牌多到眼花繚亂,紅花還要綠葉扶呢,偏偏綠葉也是星光閃閃亮瞎了眼,正如網上評論 “a star-studded disaster”。
最後,再說說電影裏我自己認為的幾個迷惑操作。一個是幾次硬生生插播地球和生物(蜥蜴,蜂鳥,和潮汐)畫麵讓人以為誤入了《國家地理》頻道,奇的是片中自始至終沒有對話或暗示提及自然和生物保護話題?!我懷疑是電影剪輯中的後知後覺 (afterthought),有事後諸葛亮一拍腦袋說,“哎呀,怎麽忘了把動物主題加進去呢?重拍來不及了,幹脆就插幾張照片吧,這樣動物加環保都齊活了。” 想得是挺美,可惜畫蛇添足,搞得本來就信息量超載的電影更加四不像。另外一個操作是電影裏 “致敬” 黑化幾部兒童文學經典,極度迷惑。比如說,片中那顆市值多少個蘋果產值的彗星,豈不是天上掉餡餅的美夢成真,隻不過這個 “餡餅” 是會砸死人的,倒好像腦洞大開的兒童荒誕故事《多雲天氣下肉丸》(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此外,那個滿口髒話的白宮軍官穿戴整齊要上天了,仿佛《好奇的喬治》(Curious George) 裏的太空猴 (space monkey) 變成了一隻粗野凶狠的大猩猩。還有,再比如總統家的傻兒子突發奇想對物品(和公寓)說禱詞告別,不知怎麽讓我想起了兒童睡前故事《晚安,月亮》(Goodnight Moon)。搞什麽呢?!
不同於《獨立日》裏眾誌成城積極的樂觀的英雄主義,彌漫《不要抬頭》的是荒誕的無可救藥的麻木情緒,貪婪上層和腦殘民眾都默契有份,也許這就是當今時代的真實寫照。感歎之餘我再聯想起這幾十年來好萊塢對外星外太空的態度變遷,從1982年的《外星人》(E. T) 與外星來客甜美天真的奇妙邂逅,到2009年《第九區》(District 9) 對外星人血腥殘暴的奴役剝削,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網圖)
跟許多新博主一樣,我也是因為疫情開始寫博,起初是為了整理思緒,隨感隨記,不期然以文會友,收獲了鼓勵和友情,實在是意外之喜,感動。
祝沈香新周愉快!
看來,為了寫影評使出的荒洪之力,隻要娛人娛己就沒有白辛苦一場:)
追憶真厲害,旁征博引,明察秋毫,啥問題都沒有逃出你的火眼金睛:)
現在交了作業一身輕鬆,可以定心拜讀各位博友的影評了:)
還有,我是讀了您的介紹才看了《沙丘》,在此謝過:)
哈哈哈,很犀利的影評,有些部分很同感,要說起這部,我更喜歡《犬之力》一點。裏麵的幾個演員大咖確實有點表演還流於表麵,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因為黑色幽默。
評論也沒看懂嗬嗬,受之無愧
不過,同意您的讀書境界說,把厚書讀薄再讀厚是每一個讀書人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祝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