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七月底開博,從第一篇博文 我看《唐頓莊園》 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六個月了。半年時間,我寫了博文六十一篇,隨感隨想,信筆由韁,把文字的宣泄功能發揮到最大化,拯救了瀕臨崩潰的疫情神經。而今天,另一個數字顯示筆耕小有所成,博客訪問量達到了十萬!
十萬點擊量,對資深博主自然是毛毛雨不值一提。不過對我等新手而言,從零開始的記憶猶新仿佛還是昨天,今天竟有了六位數的訪問量,感覺就是一夜暴富啊,太爽了!一定要發文紀念一把。再說了,雖然我信心滿滿,假以時日也可以達到幾十萬高階博主級別 (沒辦法,臉皮是越來越厚了),但及時慶祝是王道。假如我憋著一口氣非等到二十萬,甚至三十萬才放大招,估計要麽憋出內傷,或者到時新鮮勁已過,心境也跟著變了。套用張愛玲的名言,“慶祝 (出名)要趁早啊!太晚了的話,快樂也沒那麽痛快。”
我寫博的初衷沒有變過,但是博客訪問量的數字衝擊力卻是我開博前所料未及的。我低估了虛無世界裏的數字變化,沒想到它居然會引發切切實實的興奮感,甚至成就感。我疑惑,訪問量的數字一不能變現,二無實際名利,何以會帶來類似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體驗呢?說到底,是數字的魔力在起作用吧。由此聯係開去,我想到了幾個跟數字有關的例子。
先說 Gimkit。因為疫情和網課關係,教室裏大幅度使用各種網上教學平台,聽家裏孩子反映,最受歡迎的是 Gimkit。跟其它同類型的網教用具相比,Gimkit 的一大特色就是把學生答題表現和數字掛鉤,而且,數字前麵還有一個明晃晃的 $!十分鍾的 Gimkit 玩下來,有發揮優異的學生會掙得千萬 $ !雖然下課鍾一響,再天文數字的 “財富” 都煙消雲散了,但並不妨礙學生激情昂揚地期待並投入下一輪 Gimkit 遊戲。這不是赤裸裸的金錢刺激又是什麽?! Gimkit 創始人 Josh Feinsiber 開發這個軟件時不過是西雅圖一個高中學生,但他把大眾對數字的敏感和迷戀心理吃得透透的,非常高明。愛打遊戲的孩子打出了炙手可熱的網教軟件,Josh Feinsiber 後生可畏。
又想起一個。我前天聽一個阿根廷同事嬌滴滴地抱怨,說美國為什麽要用華氏計量溫度,她來美國二十年,有時候還是華氏攝氏換算不過來。攝氏冰點零度,沸點一百度,清清楚楚,為何棄攝氏而取華氏?!我正點頭同意,沒想到她緊接著吐槽美國重量單位,不滿為什麽要用磅。舉的例子直接又直觀,阿根廷五十公斤的美人,到了美國就變成了一百一十磅了!同樣的體重,但數字增加到原來的兩倍多,感覺重了好多。我忍俊不禁,無端翻倍的數字硬生生添了美人煩惱,罪莫大焉:)
最後一個跟錢有關。我們搬離香港以前,把港幣都換成了美金,包括兒子的 “小金庫”。兒子那時還沒有上小學,但曆年積攢起來的壓歲錢有一千港幣左右,是一個腰纏 “千” 貫的小朋友:)等我們到了美國安頓好,兒子詢問他的財富下落,我們說已經換了美金存銀行,大概有一百塊錢。兒子非常不解,也非常不滿,大聲質問,“我的錢在香港是一千塊,怎麽到美國就變成一百塊了?!” 我和先生麵麵相覷,不知道怎麽解釋 “此錢” 非 “彼錢” 也。國際貨幣兌換不是高級金融,但對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這個概念還是太抽象了點。
是啊,十萬真實的點擊,不容易啊!恭喜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