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y生活館

我有幸在美國主流時裝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希望把所有我接觸和體驗到的特殊經曆和體會,以及我酷愛到美食,烹調,意大利餐和中餐的比較,意大利和中國旅遊,及時裝觀念,及室內設計體會來跟大家分享。
個人資料
正文

Nancy生活館 | 亞城的意大利美食之旅 (一)

(2025-11-09 06:27:05) 下一個

 

亞特蘭大和它獨樹一幟的華人社區

Atlanta — A Distinctive Southern City and Its Remarkable Chinese Community

亞特蘭大,曾因《飄》(Gone with the Wind)而成為美國東南方優雅田園生活的象征。它曾在南北戰爭的烈火中被化為灰燼,卻在廢墟上重生。那關於南方美好生活的夢想,並未隨煙塵消失。如今的亞特蘭大,以溫和的氣候、充沛的就業機會和舒心的生活節奏,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南方之都”。

作為馬丁·路德·金的故鄉,亞特蘭大是美國民權運動的發源地與精神象征,平等與包容的理念在這片曾經充滿偏見的土地上頑強生長。近年,喬治亞州更成為美國政治與社會變革的焦點。

可口可樂、達美航空、奔馳等世界五百強企業的總部坐落於此;得益於州政府積極的經濟政策與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科技創新,這裏也被譽為“南方的矽穀”。

對我個人而言,搬到亞特蘭大最大的驚喜,是遇見了一個令人驕傲的華人社區。據統計,這裏生活著近十萬名華人。與美國其他城市傳統的“唐人街”不同,亞特蘭大的華人社區展現出鮮明的“郊區化”和“中產化”特征。這裏的華人多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工程師、學者、企業家。 大家理性、務實、勤奮、進取。

更可貴的是,這個華人團體不僅在學術與專業領域閃耀,也熱衷於文化交流與公益事業。無論是在廚房、課堂,還是社區舞台上,亞特蘭大的華人都以獨特的方式融入美國社會,在這座多元之城中,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十月,一場沉浸於意大利風情的周末 

October — A Weekend Immersed in the Essence of Italy

在這樣一座兼容並蓄的城市裏,文化的交匯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
這個秋天,亞特蘭大又迎來了新的篇章,一次以美食為媒的意大利之旅。王凡和宋揚老師一直都很想跟我一起舉辦意大利美食和音樂活動,於是由Emma設計的海報發出了。

亞特蘭大與意大利,有何直接的關聯?初次到訪的意大利美食評論家 Roberta 也曾心存此問,但她的疑慮很快被驚喜取代。她訝異於我,一個中國人,敢於挑戰連意大利人都望而卻步的複雜點心,更驚歎於一凡中餐廳主廚王凡老師做出的手工意麵,竟能精準複刻意大利人最看重的 al dente(彈牙)口感。

地理上,意大利遙不可及;心靈上,卻與我們咫尺之鄰。或許,正是意大利文化中那份對曆史與傳統的熱愛、對美食的執著,與我們“民以食為天”的文化共鳴,讓兩種文明在廚房與餐桌上產生了深深的共振。我們同樣相信,味道,是連接情感與記憶最直接的紐帶。

也因此,意大利文化在亞特蘭大華人社區中,自然而然激起回響。
說來,“亞特蘭大與意大利”的話題早已延續多年,但如此集中而係統的係列活動還是第一次。看到大家沉浸在激動與喜悅之中,我也瞬間忘卻了連日站在廚房十餘小時的疲憊。

回望來時路,生活中許多看似偶然的果實,往往萌生於最初那份純粹的興趣與堅持。
所幸,對我而言,對美食的熱愛與對其背後文化的好奇,讓退休後的平凡日子變得豐盛。而最欣慰的,是這份喜悅不止於獨享,而能在課程與相聚中傳遞,正如中國人常說:“有福同享。”
也正是這份“同享”的緣分,讓我與 Roberta,這位七年前的舊識在亞特蘭大,再度相逢。

一段因美食而起的友誼

A Friendship Born from Food

如果說探索意大利是一場修行,那麽與 Roberta 的相遇,便是這旅程中最美的饋贈。

我們初識於七年前的那個十一天西西裏小團旅。那次旅行中,我們連著三次活動都有機會與她相遇,參觀傳統橄欖油作坊、在酒莊的葡萄園間享用午餐、最後一天在她家的餐廳共進晚餐。那時我才知道,餐廳的書架上整齊擺放著幾本她的著作,才知道她原來是一位美食作家與專業美食記者,還曾為美國《Saveur》雜誌撰稿。她的代表作《味覺與傳統》(Taste & Tradition)記錄了意大利南北的飲食文化,甚至還有英文版!
那時我已結束一個月的意大利之旅,行李箱早已爆滿,卻仍對她筆下那片“有溫度的土地”心生向往。為了能親手買到那兩卷書,也為能再次與她麵對麵交流,我在第二年專程飛回西西裏。

就這樣,在西西裏,因一本《味覺與傳統》,我們結下了緣分。

我們在她家裏一起搓起手工貓耳朵(cavatelli),她按祖母的傳統,將它們攤在床上晾幹。多虧老史及時按下快門,才留住了那溫柔的一幕。

從那以後,我們便開啟了一段跨國文化與廚藝的友誼。她教了我很多西西裏的蔬菜海鮮奶酪的特色。我也對辨別西西裏甜點中隱藏的阿拉伯遺風非常敏感;我教她中式麵點的揉蒸煮。我們不僅是彼此的學生,更是共享味覺語言的知己。這段友誼,因美食而始,卻早已超越了美食本身。

 

Nancy,十年修行,從遊客到意大利美食發言人

Ten Years of Research — From Traveler to Spokesperson for Italian Cuisine

一切看似偶然,實則是用心走好每一步的結果,這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幸福的探索。

我之所以成為意大利美食的“引路人”,要從那次托斯卡納之行說起。那時,我在微信上分享自己在意大利上烹飪課、品嚐地方菜、學習葡萄酒的經曆,沒想到“?凡烹調藝術學校”的發起人王凡老師看到了,便鼓勵我在亞特蘭大開設意大利料理課程。

那時的我剛剛退休,心中向往的全是輕鬆自在的時光,不願再負任何責任。直到有一天,我請我的藝術攝影老師來家裏嚐我做的托斯卡納菜。她很驚訝的看著眼前的兩盤意大利菜,和她過去二十年在美國見到的意餐截然不同。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一種責任:必須將我在意大利嚐到的味道與理解的文化,真實地傳遞給更多人。

感謝文紓老師記錄下了這個曆史性的時刻!

或許正因我曾在中國、美國、中美等多地生活,使我可以很自然地察覺到一種“共通的美”——那就是不同文化中人們對食物、土地與情感的依戀。意大利文化中的自然與真實,恰恰呼應了我內心對“美食與情感聯結”的渴望。於是,探索意大利,不僅是學做烹飪,更像是一場重新認識生活的旅程。

首期四堂意式烹飪課,讓我結識了四十多位同學。雖然當時還不懂如何掌握教學的節奏,總恨不得將自己在意大利所學的一切傾囊相授,但正是同學們的包容與熱情回應,真正推動我走上了傳播意大利美食的道路。

 

要做好老師,先做好學生

To Be a Good Teacher, One Must First Be a Good Student

托斯卡納之行讓我深刻意識到意大利食材與料理的“地域性”。從那之後,我開始係統地探索意大利,從北到南,一個大區接著一個大區。至今,我已走過20個大區中的18個。撒丁島(Sardinia)是我走訪了的第十八個區。

(網絡圖片-意大利各大區)

每一次旅程,其實都像是一場味覺與技藝的進修課。
2022年,我在皮埃蒙特的榛子農莊品嚐甜點,那次體驗激發了我對烘焙的熱情;在艾米利亞-羅馬涅,我多次向奶酪匠人學習帕瑪森(Parmigiano Reggiano)的熟成與風味變化,也因此更加理解奶酪與肉類的完美搭配;而在西西裏與撒丁島,我學會了辨識當地紅蝦的細微差異,這些點滴經驗,逐漸拚成我理解意大利“美食靈魂”的立體圖景。

去年,我受紐約意大利文化中心邀請,向意大利觀眾分享自己在撒丁島的學習與藝術節體驗。那天,我既從“旅行者”的角度講述撒丁島美食的驚喜,也從“觀察者”的視角描摹當地的傳統、工藝與味道。那場講座讓我產生一種微妙的醒悟——我原本隻是一個熱愛意大利文化的中國人,而在他們眼中,我已成為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美食旅行者”(Food Blogger and Travel Influencer)。

與那些成就斐然的作家和教授們同台分享,我心裏滿是感激與榮幸。

其實,我一直更願意稱自己是一個“行走的學生”。觀察,學習、記錄、練習,分享 這五個詞,大概就是我十年來與意大利相處的方式。

10月17日 意大利美食地域講座

專家講座 · “Taste & Tradition of Italy”

本次講座的主講人是意大利著名美食作家、小說家與記者 羅貝塔·科拉丁(Roberta Corradin)
她是意大利《晚郵報》(Il Corriere della Sera)美食雜誌 Cook 的專欄作家,也曾為美國《Saveur》與 Food Arts撰稿。她的代表作《味覺與傳統:穿越意大利南北中部的美食之旅》(Taste and Tradition, A Culinary Journey through North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Italy)被譽為了解意大利地域飲食文化的經典之作。

除了美食文章和評論,羅貝塔也是一位小說家。她的半虛構回憶錄《西西裏卡諾裏》(Cannoli Siciliani)在去年登上意大利暢銷書榜。目前,她定居在西西裏的斯基利(Scicli),並在鄉間開設美食文化與生活體驗課程,繼續以自己的方式傳遞意大利的飲食與生活哲學。

這次講座,是她第一次以意大利美食家的身份,為亞特蘭大的華人聽眾係統地講述“真正的意大利味道”。

我們兩人,一個有中國背景、融入美國文化;一個有意大利根基,又帶著美英法德的影響 (她可以說流利的法語和德語)。在看待意大利美食的地域性上我和羅伯塔有不謀而合很相近的觀念。過去的幾年裏我們兩人一起旅行了八個大區。從皮埃蒙特的稻米農場,榛子田到撒丁島的漁港,從艾米利亞的帕瑪森工坊到西西裏的甜點廚房。

雖然她是專業的美食作家,而我隻是從旅行者成長為熱愛研究的學習者,但我們都以同樣的熱情,去追尋每一處土地上獨特的味道與故事。

這次講座,我們分享給大家的,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南北差異。在食譜設計和品嚐上,我也有意概括了意大利美食的地區特色。Roberta 說:“要享受意大利的旅行,必須了解意大利的美食,你了解它的地域。你的體驗會更有精彩“ 
選擇一個目的地,知道那裏有什麽樣的特色,會為你的行程增加很多的樂趣。

下午茶食譜選擇和設計,請看下一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僅是看這些美食的調配,就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況且這些美食還能引起人的食欲,廚藝的確是一門細致入微的學問,隻有不斷實踐才能日趨完美,為你精致的廚藝點讚!
金維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亮亮媽媽' 的評論 : 謝謝!好久沒有在家坐下來寫作了。謝謝關注!
亮亮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哇,好豐富的一篇!超級讚!“要享受意大利的旅行,必須了解意大利的美食,你了解它的地域。你的體驗會更有精彩“ 選擇一個目的地,知道那裏有什麽樣的特色,會為你的行程增加很多的樂趣。
非常同意! 期待下一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