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王老師即將在一凡中央廚房開烹調課的海報,好激動,馬上報名!
太久沒有上過王凡老師的烹飪課了。以前每周的烹調因疫情而停了下來。疫情之後,隨著一凡業務的快速發展、經營模式的轉變與拓展,烹飪課大多變成了特別需要的專場安排——學校的學生團體活動(field trip)、公司的團建(team building)、夏令營(summer camp)、生日聚會(birthday party)等特殊定製課程。
那天在場的學員和王凡老師合影
此外,王老師還會在慈濟廚房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義務教學,延續她對美食教學的熱愛。但是所有的這些都無法跟她個人主持,有目標地分享烹調技巧的廚藝課相提並論。
我一直都知道,王老師對烹飪教學的熱情遠遠超越了單純的菜譜傳授。在我看來,她的每一堂課都充滿靈感,不僅分享技藝,更是一種創新精神的延續。她的課堂,不僅讓人學會如何做菜,更讓人去了解食材的選擇和正確的處理方式。 上課的人都會感受到她對美食的熱忱與堅持。
這次,得感謝朋友分享了課程海報,讓我終於有機會再次沉浸在王老師的課堂中。
醃篤鮮——上海人用“鮮掉眉毛”來形容這個江南經典!鹹肉、鮮肉、竹筍三者融合。一凡還自製了肥瘦適中的鹹肉,讓這道菜更上一層樓。
湯底和鹹肉的味道決定這個菜的成功與否
湯頭濃鬱醇厚,鮮美至極。
油麵筋塞肉——又一道江南名菜,也是家裏老史的最愛。以前回紐約舅舅家,他總是對這道菜念念不忘,非得盯著肉丸不放。王老師這次教了了改良版,口感更細膩,技法更精妙。
打肉餡兒是這個菜的技術活兒
用新手法最費勁兒的塞肉丸變成了遊戲
完美燉熟了油麵筋塞肉
海鮮粉絲煲——王老師的海鮮粉絲煲,精髓在於湯底。選料講究,海鮮新鮮,熬出的湯底層次豐富,每一口都是鮮美的享受。
毫無疑問,這些都是王老師的拿手菜。她不僅講解食材的準備,更細致傳授每一道菜的技法,比如燉湯的火候、食材的搭配、最佳的入鍋時機,每個細節都有理論、有講究。
課堂上,她還額外分享了時令的茼蒿豆幹素涼拌和香椿幹貝炒雞蛋。這兩道都是我心頭至愛的家常菜,簡單卻蘊藏匠心。看似尋常的菜肴,做到極致,才是高手風範。
多幸運,這周是一年裏吃香椿最好的時刻。
滿滿一鍋的香椿雞蛋,王老師還加了一碗泡好的幹貝
拌好的茼蒿豆幹,點綴上炸好的花生米,完美!這個菜其實也是我從小愛吃的菜,以前去在香港有幾家必去上海餐館,去晚了還點不到這個菜。自己在家也做過好多次總覺得不完美。這次終於學到了竅門!
課前我跟沒上過一凡烹調課的朋友說:“王老師的課,一定還有額外的福利。” 果然,一進門就被眼前的精致擺設驚豔了——白色桌布鋪就的圓桌上,早已準備好了雪梅做的四種堅果酥脆餅幹。雪花酥,綠粉黃白,搭配菊花茶,還有自釀的龍珠葡萄酒、青梅酒和紅莓酒,漂亮的酒杯, 衝滿了儀式感。
真誠美麗的女主人!
自己養的花,親手釀的酒,匠心獨運的硬果脆餅——在這個被工業食品淹沒的時代,這方小小的台麵,卻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真實、自然、對生活充滿摯愛的世界之門!
雪花酥——綠粉色的抹茶無花果、粉白交映的草莓果仁、金黃酥香的鹹蛋黃肉鬆、白裏透金的椰香芒果,每一款都精致誘人。這些年來,雪梅對點心的追求與創意,也是始終讓我敬佩不已的。她的精美點心與背後求師的故事,日後再專門細談。
開放式的廚房長案台上擺滿了誘人的新鮮食材。初茬的香椿香氣撲鼻。每一樣都透著細膩的充滿了美意的用心。
這一天的意外收獲還不止這些!那天廚房剛剛研發出新的茼蒿餃子,王老師依舊大方,端出第一盤請大家先試吃。這款餃子靈感來自南京的菊花腦餃子,而茼蒿和菊花腦同屬一類,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能成為第一批嚐鮮者,實在幸運!
薄皮大餡兒的茼蒿餃子,配上現條的醋汁。
另外讓人驚喜的是,這次來上課的十一名學員,以前都有在不同的場合相識。大家一見麵就迫不及待地 catch up。這堂課遊像是一個紐帶,把來自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朋友們連接在一起。大家圍繞著廚房的中島台和典雅的餐桌,迫不及待地,分享近況、聊工作、聊生活,甚至交換彼此最近的新發現。
整個氛圍似乎像豐盛的家宴,也像是一場溫馨的聚會。廚房裏不隻是鍋碗瓢盆的交響曲,還有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大家時而圍攏在爐灶前,仔細觀察王老師示範的每一個細節,時而端著茶杯,在圓桌旁繼續暢談,像是一場久別重逢的朋友聚會。
回想起2016年剛退休時,每周日去一凡小屋上烹飪課,是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我一直喜歡王凡老師的教學方式,與電視上那些美式烹飪課程完全不同。她的課程涵蓋從簡單的涼拌菜到複雜的鹽水鴨,每一道看似難度不小的菜肴,在她的示範下都變得清晰易懂。每個步驟都蘊含著經驗和訣竅,真正讓我體會到“言傳身教”這一京劇藝術教學理念的精髓——她不隻是講解,而是手把手地帶領學生沉浸式學習。
王老師的技藝,一部分來自家傳熏陶,但更多是她自己不斷鑽研、精進所得。最難能可貴的是,她從不因為自己有生意而藏私,始終願意毫無保留地分享秘訣。每次上她的課,我都會完全沉浸其中,深深敬佩她那份不斷進取、充滿創意、卻又始終不忘初心的熱情。
王老師利用她的休息日在慈濟做素食義務教課。
歡樂的烹調結束後,大家圍坐在餐桌前,品嚐著自己參與製做的美食,分享著各自的心得和故事。所有的味道、技藝、情感都融匯在這一刻。
這一堂課,不僅是烹飪的學習,更是一場充滿溫情的美食盛宴。
—— 這一口鮮美,藏著的是初心、匠心和無限的熱情。
相關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