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y生活館

我有幸在美國主流時裝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希望把所有我接觸和體驗到的特殊經曆和體會,以及我酷愛到美食,烹調,意大利餐和中餐的比較,意大利和中國旅遊,及時裝觀念,及室內設計體會來跟大家分享。
個人資料
正文

Nancy生活館 | 亞城人物 女企業家陳教授 (一)

(2022-01-24 10:09:32) 下一個

 

兩年前的這個時候,沒人能預想到我們在後麵的兩年裏會有怎樣的經曆。本以為病毒出現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會像其它病毒事件或者戰爭一樣的離我們很遠,過不了多久就會從新聞節目上消失。 誰能想到那麽快這病毒就風卷了全球,而且延續著陪同著我們的生活一起進入第三個年頭。

疫情下各種不同情緒的體驗,無意中給我們多出一些思考的空間。有些人發現了自己不曾意識到的潛力,有些人體會到了自己的幸運,也有很多人證實了自己應變能力。 重要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更懂得麵對現實,同時也更懂得了珍惜。在困難時尋找到歡樂的快活感也比平時要強烈很多倍。

在這疫情籠罩的不自由的大世界裏,在亞城的小環境裏,雖然我們也受到了限製,但我們卻依然努力保存了一個清淡,感恩和有成就感的世界。許多友情也就是在這樣的狀況的發展起來的。我也有幸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和陳平有了交往。

時尚女博士

初次被介紹和陳平認識還是2018年在浙江同鄉會的春節晚宴上。活動中大家雖坐在一桌也沒說上幾句話,但她的微笑給我留下一個很誠實自信的印象。隻知道她是Emory的教授,自己不懂學術界的事兒,也沒多問她的背景。

2021年的幾個機會讓我們有了私人接觸。四月, 大家打完了第二針疫苗,我們亞城的八位女生一起去紐約尋美食。我也是毛遂自薦,根據自己在紐約生活的經驗,和對一些風味的餐廳的了解,為大家設計了每天勞逸結合的遊玩及尋吃的路線。

這八位除了我和美拍老師文妤,其他人是理工學霸。女博士。小時候,不知為什麽我老是覺得那些做了博士的女生,多是帶著厚眼鏡,不諳修飾, 生活能力不全麵的人。事實上,在我生活裏遇到的女博士們沒有一位是這樣的。相反多數是愛家顧事業而且特別會照顧周圍朋友的人。想想也許當初是我自己學術方麵不強而找借口來自我安慰吧。記得小時候家裏的一位老鄰居諄諄告誡母親,選兒媳的時候千萬別選太高學位的,要不然家務事兒多的時候,她會說‘我要看書呢’。

自己是移民來美國,初期就是生活在老移民的環境裏。周圍的人多是由於家裏親戚而移民美國的。幾年後當我終於有機會和留學生接觸後,認識了一些女博士,才發現她們除了比一般人多個學位和文憑,其他方麵都跟別的朋友沒什麽不同。

來亞城的這些年,因為這裏有幾所大學的緣故,結識的華人在學業上出類拔萃的太多了, 所以誰拿的是什麽文憑似乎基本不在談話範圍內。而且很多認識的朋友都是在中美建交之後不久就出國留學的人,每家夫妻有一兩個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很多。大家雖然來美後各走的不同的創業之路,但多是同年代的人,交往起來還是很容易息息相通。

紐約探尋特色美食的幾天裏,我注意到陳平除了她隨和易處,對美食嚐試好奇大膽以外,她還有很獨特的著裝風格和時尚感。

看似舒適不經意的搭配卻很有細節的精致和協。

穿黃色的是陳教授

我們這代人多是文革期間長大, 受的服裝教育除了色彩不出眾的單調暗淡,還要時時記住勤儉節約。所以這一代人多年都不太在衣著上下功夫。即使想下功夫也很難找到平衡搭配, 更別說新奇了。出於職業感,陳平那與眾不同的時尚品味一下就讓我有些興奮。

不過,她的著衣色彩款式並非是唯一吸引了我注意力的地方。 幾天裏,她幾次拿出錢給了擺攤賣藝的人。還把我們從一家老店帶出來的飯盒給了街邊的流浪漢。她做這些的時候沒有絲毫要讓人注意的傾向。 在遠處看到這些細節的我,無形中對她多了幾分欣賞和尊重。

她的慷慨,讓這位在公園靠玩泡沫掙小費的人有了很開心的上午。

出於種種好感,六月份家裏和幾位好友辦下午茶聚會時,我便邀請了她。在我記錄這個疫情後第一次的下午茶時,我還專門的提到了和陳平的相識。現在看起來那時對她的了解是多麽的膚淺。那時還隻是憑直覺喜歡和她相處而已。

後麵的幾個月的接觸,每個月又有新的了解。一些平常卻又並非尋常的事情無意識的一層層的慢慢撥開外表開始了解她,真正感覺就好像是在讀一本書,看了一章還想繼續看下一章。重要的幾章感覺特別能看出她的為人,這也是為什麽我決定把她寫入我的亞城人物係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