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寫這篇文的中途,我讀了好博友麥姐的博文《親見一位活得久且活得好的典範》,她在文中講述了一位名叫Stamatis美國人的故事:他66歲時被發現肺癌晚期,醫生說他隻有六個月的生命,於是,他和妻子搬回希臘老家等死。當然,他不是悲觀的等死,而是快樂的在老家生活。當他活到102歲的時候,記者問他的秘密是什麽,他聳了聳肩說:“我不知道,我猜我就是忘了死亡吧。” 這是博友麥子這篇文的鏈接: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644/202311/8488.html
我也是肺癌患者,手術三年了,現在一切安好,如果你聽聽我今天的歌聲“Sailing ”,你就知道了我的肺活量還是不錯的,因為,我也忘了自己是病人:)
我有超過十年沒有進去香港了,以前幾乎每年都會去一次。前幾天,因為先生去香港辦事,我當跟班,跟著去香港玩了幾天,反正台灣去香港很方便,飛機一個半小時就到了,沒有時差,連氣候氣溫都一樣。
十年過後再去香港,我不由得感歎幾分,最大的感受是感覺香港沒有以前那樣人氣旺盛,從機場到城市的街上,人流比以前少了很多,特別是外國遊客明顯減少,而周圍總是能聽到大陸的普通話和地方方言話,也就是說,國內的遊客相對比以前大大增多。當然,也許眼下香港的冷清是疫情重創之後還沒有恢複元氣。
十年了,作為國際大都市,香港的市容變化不大,這一點跟台灣很像,十年來沒有太多的城市建設。香港的街道依然是那樣的狹窄,樓與樓之間間隔距離很小,尤其在九龍這邊,房子老舊,街道的路麵也很老舊。站在九龍半島這邊的維多利亞港,望著對麵的香港島,以前我覺得維多利亞港好壯觀,好漂亮,如今感覺整個海港變小了,高樓大廈變矮了,除了增加了兩棟超過400米高的大樓之外(環球貿易廣場和國際金融中心),感覺香港島的變化真的不大,這樣的錯覺也許是這些年看多了國內的變化,有了比較參照物。
這是香港維多利亞港
盡管市容變化不大,但香港整個城市還是保持很幹淨,新老城區都是一樣的幹淨,依然表現出了港人的基本素質和國際大都市的規範管理。
以前的香港人有優越感,比較排外。我先生還在台灣生活、工作的時候就開始跟香港人打交道,他說,別說對大陸人,以前香港人對台灣人都是高高在上,優越感十足。這次香港之行我明顯感覺到香港人說話普遍比以前的語氣溫和多了,看他們說話時,麵部表情也多了一些。在我的印象裏,以前的香港人說話比較生硬、直接,有時候還帶點不耐煩的語氣,記得以前去香港,有一次排隊買一杯飲料,付錢的時候,我拿出一把硬幣因為動作慢了一點,店員口氣不耐煩的對我說“快一點啦”。而現在,他們說話客氣了一些,麵部也有了溫和的表情,不像有人說的,香港是一個沒有情緒的城市,跟他們打交道,看不出來他們是開心還是不開心,他們走在街上步伐匆匆,麵無表情,更看不到笑容。我這次在街上有向香港人問路或詢問其他的事,感覺得到他們都麵帶微笑,很nice的告訴我。當然,香港人還是那樣走路來去匆匆,因為他們的生活節奏一直快,沒有辦法改變。
香港人做事認真,一板一眼,他們有職業素養,堅守規定,這些特征我感覺這十年還是沒有變。比如這次在香港,我和先生去一家正宗的粵菜餐館吃晚餐,接待生很禮貌地報出有幾種座位選擇,問我們選哪種?當我們坐下來之後,立刻來了一位男士服務生,也是很有禮貌的自我介紹之後,給我們菜單,並報出幾種茶水,問我們選哪種?由於我晚上喝茶或咖啡都會影響睡眠,我對他說:“不用茶水,就來白水吧”,他一本正經地回複我:“喝白水也是按照茶水收費,這是規定,你確定不要茶水嗎?” “收費就收費,還是來白水。” 我隻能這樣說:)
這時,我們看到餐桌上的餐具每人有兩副筷子,一副深色,一副淺色,顯然有一副屬於公筷。我先生對那位服務生表示,我們就兩個人,不必用公筷,請他收走一副,服務生不收,讓我們就放在桌上吧,我想,這也是他們的規定,不能隨便收客人的筷子。我們隻好收起兩副筷子放在桌子邊。
這是當時的餐具擺放
這次香港之行還有一個感覺,香港很多服務行業的勞工年輕化,而且來自中國大陸,我們在酒店、商場、餐館遇到好幾位年輕的服務人員,他們告訴我們都來自國內,我隻在一家吃早茶的餐館裏看到有年紀比較大的香港人。據說,現在很多大陸人來香港求職,除了服務行業,其他行業都是如此。
香港逐漸被大陸滲透,我不知道這種現象是好還是壞?
香港畢竟是老牌的國際大都市,盡管現在感覺不太景氣,有夕陽西下近黃昏的味道,但是,作為東方之珠,它還是有獨特的魅力。總而言之,我還是喜歡香港,它跟台灣有很多相似之處,有些物價比台灣便宜,是消費和購物的好地方。
離開香港的前一天,我去了香港藝術館,正好趕上有一個很棒的畫展,展出意大利文藝複興與威尼斯畫派著名畫家提香(Titian)的油畫作品,不容錯過,我有幸參觀了畫展,沒想到參觀費才30港幣。
這是在香港藝術館拍的
這是畫展的宣傳冊,作品名稱叫《花神》,是提香“美人肖像”係列的代表作。
據宣傳冊介紹,16世紀是文藝複興與威尼斯畫派的黃金時期,作為土生土長的威尼斯人,提香是當時地位最崇高的藝術家,其描繪人類愛情、欲望、權力和靈性等強烈情感的非凡才華,令他在威尼斯以至歐洲各地備受追捧,贏得教皇、皇室和貴族的喜愛。他被譽為西方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我十幾年前在威尼斯參觀過他的作品,當時就被他的畫深深吸引,這次在香港再次欣賞,令我喜出望外。
這幾張照片是我翻拍的油畫作品,我很喜歡(展覽館允許參觀者拍照),畫展展出了好幾十幅畫,我不好意思翻拍多了,就隻拍了幾張。你會注意到提香的每幅油畫都有一種特別的紅色,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的“提香紅”。
《花神》
《麗達與天鵝》
《耶穌受洗》
《沐浴中的巴特舍巴》
《試觀此人》
《維納斯、丘比特與伏爾甘》
《聖母、聖子》
《基督與聖者》
畫展的最後,免費為參觀者AI畫肖像,AI給我畫了兩幅肖像:)我覺得一點不像,我的幾位同學看後說,有點點那種韻味:)
這是AI給我畫的肖像
上幾張我在香港逛街時購買的休閑服,我配搭後拍了照片,隻是拍出來好玩哈,不一定是你喜歡的風格:)
這首歌《星· Sailing 》是當今大陸很火的女歌星單依純唱的,歌曲的後半部是英文歌“Sailing ”,一首非常著名的英文老歌,相信很多博友都喜歡Sailing這首歌。我翻唱了單依純的版本,希望你喜歡。戴耳機聽,非常有氣勢的歌聲。
11/11 寫於台北
香港,最亮的星星,我已看到……
祝福,願你青春永駐,健康優雅,擁有美好的生活,凡事想到光明,光明就還在~~
香港,我去過無數次。近水樓台先得月,以往我從深圳過去太容易了。前年是最近的一次,變化太大。外國人少了很多,其原因不止是疫情。你懂得的。令人遺憾之一,書店買不到好書了。
趕上沈香在首頁上的末班車了,開心沒有錯過沈香的“三美”:美文,美照和美好的歌聲。。。
“如果你聽聽我今天的歌聲“Sailing ”,你就知道了我的肺活量還是不錯的,因為,我也忘了自己是病人”——看完了這幾句,眼裏漲潮了,也想起尼采的那句話:那些殺不死我的,隻能使我變得更堅強(用歌聲自我治愈,又何嚐不是一種堅強!)
新周快樂沈香!
相比台灣和香港,我更喜歡台灣,也許是語言相通,交流時沒有被粗暴對待吧。十多年前我去香港,看到街市欣欣向榮,百姓安居樂業,雖然隻能用英語溝通,但也因港人能安居一隅而為他們高興,同時不無憐憫地想,願50年不變的諾言能夠兌現。
謝謝姐姐聽歌繆讚!祝姐姐新周愉快!冬安!
香港剛剛調低了GDP增長率,從年初的4.2%,下調到目前的3.4%,理由是外圍經濟,尤其出口受到較大的影響,估計今年的財政赤字不低於1000億港元。
希望2024年經濟有大的改善。目前,特區政府也是卯足了勁要提振經濟,搞了一係列刺激經濟的活動,如香港夜繽紛。相信你感受到了。
據說,目前港府的財政盈餘家底,隻能支撐一年的政府運轉,如果明年再沒有進賬,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香港希望外資不要走,香港還有賺錢效應。上週剛舉辦了國際投資峰會。也是很操心的。
希望2024台灣大選結束,香港在中央的支持下有大動作。中央政府明確說“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可見,香港應該好,應該發展和繁榮,市民生活有更大的飛躍,中國也希望通過香港,為“走出去”實現民族復興,提供示範性。
問好沈香,周末愉快。
我隻在香港呆過一天,喜歡它的美味佳肴,點心很正宗,其他的知之甚少,在美國這裏碰到的香港人,有更沈香差不多的感覺,他們的優越感強一些。現在接觸得少了,不知他們的優越感有沒有因內地化而有所改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再發生於華人的你我他。沈香妹新周快樂!
沒有到過香港,但和非常典型的香港同事工作過11年,期間有矛盾有爭持,但也有合作有理解,如今我們是知根知底的好朋友。
很讚沈香的擇衣眼光-高級!
維多利亞港穿藍裙子那張,我在同樣的地方拍過一組照片,勾起了很多往事。
歌聲好聽,確實聽不出曾經患過病。沉香姐現在的心態就是健康的保證。
沈香的歌聲一如既往的耐聽,一如既往的點讚。
香港可惜了,有眼光的政治家不會把香港內地化,畢竟要給中國這個特殊的體製,預留一條通向世界的道路,以備不時之需。現在沒了,老政治家們的戰略考量都在泡湯了。
沈香這首經典歌曲唱得很棒,大氣醇美,好聽!謝謝介紹香港真實現況。
欣賞你買的服裝,搭配的好,很瀟灑,舒適的感覺。祝周末愉快!:))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50年不變其實易變,港人治港原來是一場大戲?
祝禾兒親周末愉快!冬安!
謝謝美菲兒聽歌和美讚!祝美菲兒周末愉快!冬安!
沈香的這首歌我第一次聽,你的音很飽滿,根本聽不出來肺活量有什麽問題,聲音也很渾厚!讚!
當年就是個小青年和cousin們瘋玩,記得以前啟德機場飛機起飛降落都比較驚心動魄。
似乎回歸前生活味比較濃,後來正規化一點反而不好玩。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14.08% -15.46% -13.76%
香港已經好多年沒去過了,原來在國內上班的時候,經常去香港出差。香港人的優越感確實很明顯,對大陸人的傲慢輕視也是掩飾不了的,沒辦法,誰讓人家各方麵都比大陸強呢,當然除了地小。有時候想,他們這種對大陸的態度是不是猶如城市人對鄉下人一樣?但他們如此驕傲,卻積極為大陸的洪災捐款義演,忘不了年年為六四點蠟燭。可惜了,這顆當年熠熠生輝的東方明珠。
謝謝沈香介紹當下的香港,服務見好了,被大陸滲透了,和沈香一樣感慨,這是好是壞呢?沈香這兩張AI畫像有些你的氣質,但沒你好看。《星· Sailing 》這個版本第一次聽,沈香唱得真好。祝沈香周末愉快!
“步伐匆匆,麵無表情,更看不到笑容”,是生活壓力極大的表現。
“做事認真,一板一眼,他們有職業素養,堅守規定”,我相信有一部分人是這樣的,這是在英國管治時期訓練出來的、應對英國法律條文的行為。據說當年鄧小平就指示基本法起草小組,條文宜粗不宜細,因為香港人很會“捉字蚤”,雞蛋裏挑骨頭。回歸二十多年,大家都見識了有一群人如何玩弄法律條文。
雖然都是遊客,但背景不同(住的酒店、接觸的人)看到的人和事就不同。像我這樣的工薪階層,過境香港住最普通的旅館,在街邊小食店解決一日3餐,每次都被多收錢。我是純正老廣,講廣東話(粵語)帶鄉下口音,而我這種鄉下口音的人在香港的居民數量在當年足以推舉一個立法局議員,我還是照樣被宰,講國語的遊客可想而知。
:-
同意江歌親,“心態健康給沈香帶來身體健康,好好保養,一定會和麥子文中的Stamatis一樣過百歲!”
香港是個給我複雜感情和印象的地方。相比那些高樓大廈,我更喜歡市井角落。可惜,很多都被衝淡了。
沈香這首Sailing唱得真有氣勢。我也很喜歡這首歌,曾經是貫穿我的小說《阿P正傳》裏的重要歌曲:)
周末愉快!
說話直 衝, 也是我對香港人的感覺, 連多倫多的香港人都有這個特色, 不過有交往的香港人多是同事,所以還好。
沈香買了不少衣服呢。
回複 '碼農學寫字' 的評論 :擠擠!
大讚沈香親好文,香港90年代,老爸還在那裏主持工作的時候我去過一次,印象很深,感覺不需要走出樓,就從一處乘地鐵到了另一處,好奇妙啊。我那個時候第一次知道買一,送一的概念,剛開始還以為是不要錢的意思,艾瑪。老爸帶我去了海洋公園,吃了鮮美的石斑魚,還給我買了人生第一個鑽戒。往事不堪回首。。。。 ”
——— 周南?薑恩柱?
沒有去過香港,知道那裏買東西很不錯,吃的都是廣東風味。
有幾個朋友在香港生活,好像挺喜歡的,他們都是回歸之前去的。
我小姨婆從年輕一直生活在香港,回歸前拿了英國公民,現在魂歸故裏,長眠在上海華僑公墓。
沈香周末愉快!
我記憶中的香港還停留在23年前,變化太大了。祝福這個城市。
提香的好幾幅畫在歐洲見到過,忘了哪個博物館了。
來美國多年,接觸過一些香港人,感覺不如大陸本土人熱情,對金錢尤其計較, 繃著個臉,‘硬邦邦’,和你文中描寫的一樣,有些人對老中/黃皮的態度,和對白人的態度立刻兩樣,已經在他們骨子裏了。也許有好的香港人,可惜沒遇到。
AI畫的真好。
大讚沈香親好文,香港90年代,老爸還在那裏主持工作的時候我去過一次,印象很深,感覺不需要走出樓,就從一處乘地鐵到了另一處,好奇妙啊。我那個時候第一次知道買一,送一的概念,剛開始還以為是不要錢的意思,艾瑪。老爸帶我去了海洋公園,吃了鮮美的石斑魚,還給我買了人生第一個鑽戒。往事不堪回首。。。。
提香的作品我也很喜歡,很多博物館都有。AI給你畫的畫還真是有韻味,能感受到。喜歡你的片片,路上和畫展裏麵的都拍得好!你的時尚搭配也很有借鑒作用。
美人,美歌,美圖!
祝沈香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