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運氣不錯,發了一篇大文章(影響因子接近30的),拿到個重要的基金,招了3個博士生。因為顧慮簽證問題,沒招國際學生,都是在本地找的。昨天碰上研究生委員會的頭頭(Graduate Program Director),對我說話笑眯眯的:“小楊,最近很厲害啊,光做計算沒有濕實驗就能發篇大文章,又為我們Program增加了不少博士生。以後這些新來的學生估計還能發更好的文章,我們Program以你為驕傲啊!”我一直覺得此人很傲慢,今天居然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不敢居功,趕緊說我的學生取得的成績,主要是因為係裏的環境很好,Program對學生的支持很全麵。不料對方話鋒一轉:“你的實驗室雖然很多產(productive),但是多樣性(diversity)也要照顧一下吧?”我當然知道他在說什麽:我這一批招的3個博士生有2個是華人。趕緊defend一下:“我招的都是美國公民啊。”對方回答道:“美國公民當然很好,可以申請獎學金,減輕經費壓力,這也是我一直提倡的。但是我的意思是。。。well,嗯,要更有多樣性一點。”我仔細想了想,我現在的團隊多樣性應該還可以吧?總共十個人,6個華人(3個美籍),2個老印(其中一個美籍),一個非洲人,一個白人(美籍)。算國籍一半American;你如果非要把美籍華人算Chinese,那不是華裔的也接近一半啊。
但是說真心話,我早就知道學校的多樣性的要求;如果一樣的條件,我肯定優先招非華人。但是問題是非華人,特別是白人根本不申請我這裏啊?我總不能自己給白人學生寫信問他們來不來吧?於是我跟老大解釋:“不是我不招,人家不申請啊。我這個團隊,水平太差,隻有亞非拉人民看得起啊。”老大一臉的不高興,不吃這一解釋:“你要創造好的條件讓他們申請啊。比方說吧,你現在的團隊,隻有一個American,別的American看到你的主頁上的人員構成,申請的積極性就不高啊?”OK,搞半天老大看來我的團隊隻有一個美國人!我還以為有5個呢。
其實我這裏很少招白人也是因為水平稍微好一點的白人是看不起我的:可能我其實是被歧視的,而不是我刻意歧視白人,硬要從外國搬運人過來。(國外搬人麻煩透了,又是簽證問題,又是旅行限製的問題,而且還不能申請大部分獎學金。)於是我就跟他解釋:“您有所不知啊,正宗的Americans看不起我這裏。偶爾是有American申請,但是他們數學基礎太差了,沒有辦法幹活啊。”老大更不以為然了:“怎麽啦,美國基礎教育這麽差?你有數據?這是不是你的個人偏見啊?”我這下更尷尬了,其實我沒有說美國基礎教育係統差,我是說來申請我這裏的人太差。於是我又解釋說,我對係統其實不太了解,隻是就沒人申請。讓他以後有好的“American”幫我推薦一下。他也覺得自己有點過了,於是說他那裏有正好有個不錯的申請人,各方麵多好多好;然後說一會兒寫電子郵件介紹認識,讓我麵試一下,就這樣,我們表麵上這麽過去了。
真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我有點想去學校投訴他。我反正也是終生教職,誰怕誰啊?不過仔細想想,鬧大了有什麽好處呢?我自己倒是無所謂,但是會影響新來的助理教授的生存環境,也可能影響更多的華人學生。鬧一把,就算贏了,關係搞僵了,也不利於以後我們Program更多的招中國人,包括教職和學生。我最反感有些人動不動打種族歧視牌,深深的覺得華人是“種族標簽”文化的受害者。碰到問題應該就事論事,哪怕對方真的是種族主義者,也得想辦法繞圈子解決問題。華人在學校裏麵,地位有點點像是有海外關係的,成分不好的“黑七類”,想向黨組織靠攏還不容易呢,真的沒有資格像某些“紅五類”那樣一有風吹草動就嚷嚷被歧視了。
因為我是華裔導師,申請人有沒有歧視的問題,我還真不敢確認。但是這個係統招人的時候,對華裔肯定是有區別的。我們華裔的孩子在美國申請學校,真是要麵對血淋淋的現實啊。非常能理解為什麽很多ABC“自恨”,覺得自己如果不是華裔就好了。。。
本係列“標簽與歧視”,本來主要的動機是希望傳播一個淡化標簽的理念。我的觀點是不要凡事都扯歧視,從而將不可避免的文化上的不同轉化為可以避免的種族鬥爭。但是這一篇是個“自相矛盾”的反例。很多時候,世界上的事情不以我們善良的願望為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