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逛逛一畝三分地,發現又有人發帖,在工業界大裁員的背景下,想說教授比碼農好。為啥教授碼農的比較成為一畝經久不衰的話題呢?總結一下,原因有三:
1,喜歡上網的中國人熱愛鄙視鏈,所以一定要比個高下。(我自己的同學多數在大公司做資深碼農或者小頭頭,少量在學校,同學聚會從來不攀比,都覺得對方的好。不知道是不是一上網,就開始心態不正常了;還是心態不正常的才喜歡上網。)
2,一畝三分地的碼農多數有研究生以上學位,都是被教授“欺壓”過的。現在掙得多了,回頭鄙視一下曾經欺負自己的那些臭老九們。嗬嗬,你以前仗著自己控製我們的身份畢業等要命的事情各種吃拿卡要,我們現在闊了,踩一下。
3,很多教授是“人上人”心態,喜歡炫耀自己比別人強,秀生活滋潤,學術自由。
落個俗套,作為畢業後在旗艦大公司做研究(廣義上的碼農?)然後去做博後,最後當了教授的鄙人(詳見我的教職之路連載),也跳個坑,點評一下到底哪個好:
碼農賺得多是因為(1)對社會有實實在在的貢獻;(2)前麵幾年流動性過剩都被IT業忽悠去了;(3)整個行業一直在發展。教授掙得少是因為(1)每天寫的論文對社會基本上沒有貢獻,好在美國錢多,養幾個閑人無所謂。自然不可能給多高工資;(2)永遠不會不是流動性追逐的行業;(3)整個行業的工資基本上是社會平均,不可能“因為幹得好,所以工資高”。
很多人說教授能閑下來,work life balance 好,工作穩定,其實這都是說不過去的。想追求事業的教授工作時間絕對大大超過碼農,大約可以比較的創業小公司的CEO。工作穩定也就是上了終身職位以後;之前,最好的青春在博後和AP中渡過(別跟我說陶哲軒這些大牛的career path,我說的的一般人)。平均一下,這一生不操心著急的時間其實不多。而且教授一般生孩子晚一些,也是該職業的問題之一。
教授的一生,投資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每天做夢做出原創的成果,“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裏外覓封侯”。跟創業公司比,教授的成果很難變成自己的錢,但是因為教授的“創業”的投資人是NIH,NSF這些冤大頭,由納稅人買單,自己的生活品質不受創業失敗的影響,所以當然不應該掙錢太多,隻能掙點fame。托生產力發展的福,這個世界允許教授們“花別人的錢給自己創業”,也算待我們不薄了。能夠掙一點fame,也就不虛此生了。墨西哥人有個說法:“如果世界上還有人知道你的名字,你在天堂就永遠不會死”。如果這是真的,那麽寫一篇傳世的論文,就永生了。
教授是神仙職業,沒有之一。 當教授的“報酬”一大半是金錢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