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我的教職之路(十一)創新還是追星

(2021-06-26 15:56:41) 下一個

科研人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選擇科研方向。對新的助理教授來說,這還關係到能不能盡快拿到成果和基金,上tenure保住自己的終身教職。我們做計算的,因為船小好調頭,對方向的選擇更有靈活性一些。那麽琳琅滿目的這麽多有意思的方向,選什麽呢?  

本節主要討論我自己團隊的獨立的研究方向。作為做計算的新人,有很多也跟做實驗的合作。如何跟人合作也是個大學問:我後麵會專門寫一節討論合作的問題。

要選擇獨立自主的科研方向,就先要回答一個問題:這就為什麽要做科研?小時候我想做科研,是滿足自己對大自然的好奇心;長大了還想做,加上了改變這個世界雄心壯誌;後來被折騰了很多年,慢慢發現一份穩定的工作養家糊口也很重要。現在我上了tenure track,至少6-7年是有飯吃的,那麽如何在這三個目的中選擇呢?這裏有一個trade-off:我們都需要生存,不能讓虛無縹緲的理想耗盡有限的資源,也不能讓“生存”成為唯一的目標。作為助理教授,大概可以放一放的是那個暫時沒有營養的“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找一個長遠有影響力,短期能創造生存條件的方向。

很多助理教授,都是基於自己博後期間的工作,從這裏繼續延伸。其實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從成熟的領域慢慢發展出自己有特色的專門領域,是多數研究人員的必由之路。這樣的好處是知道哪裏去申請基金,哪裏去發表文章。一方麵自己以前的工作為後麵的研究的可行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麵自己獨立前跟前老板們一起做的文章可能還在領域裏麵有些知名度,對基金評審人和期刊編委都有正麵的影響。但是我覺得以前的方向都不夠激動人心,好像也不會改變這個世界。我希望做一個配得上我的才華的偉大的方向一炮打響!

於是我剛入職的時候,把團隊的重心押寶到了一個我夢想了很久的但是沒什麽基礎的方向。我認為這個方向代表著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會改變下一個時代該領域的麵貌。這麽好的方向,為什麽以前沒有人做呢?我的解釋是隻有我這樣的又懂理論物理,又懂統計學習,還精通各種計算機算法的人才有能力做它。於是我花了很多精力和資源去精心培育我的這個新方向,就像生養一個嬰兒一樣:千辛萬苦十月懷胎,然後一口奶一口飯的把她喂養大。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首先這個方向非常不容易做好,花了很多心血才證實了在一部分情況下我們的新方法是比以前的方法好很多的。其次這一部分情況還過於前瞻了,目前的市場上需求並不旺盛。最後,我們做出來的階段性成果不能得到把持著頂級期刊的大鯊魚們的認可,常常因為無厘頭的原因被拒稿。最後搞了半天,主要的結果發不出去,次要的一些邊角料發了兩篇小文章,也沒有拿到什麽基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術界,其實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學術界的基本框架是:大鯊魚們把持著頂級期刊,連篇累牘的發他們得意的文章。我們小實驗室的,就跟著他們修修補補,完善一下他們的偉大構想。為了讓科研界的潮流和發表頂級文章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大鯊魚們可是傷透了腦筋。整個發表和基金評審製度都是圍繞他們定製的。沒有他們同意,一般人還真不容易輕易嶄露頭角。

作為初出茅廬的青椒,不在名校的圈子裏麵,跟以前的大鯊魚老板們關係又不好,我是很難“一鳴驚人”的。在這種逆水行舟(uphill)的困境下,從技術上就尤其要做得無可挑剔。但是我作為一個剛起步的新人,無論從人員還是資源上,我都沒有那麽多精力將工作做得盡善盡美。把一個創新的工作做好,推出去得到大家的認可,可能需要長時間的孜孜不倦。張益唐老師當年安貧樂道,十多年如一日深挖數論皇冠上的明珠,耐得住“庾信平生最蕭瑟”,等得到“暮年詩賦動江關”。我可沒有這個定力:發不了文章拿不到錢學校就把我開掉了,東山再起就難了。其次我的(以後想做科研的)博後博士生們也需要高影響力的期刊論文找工作,不能陪我“蕭瑟”著。

滾滾紅塵碾壓著當初綺麗的夢想,我隻好趕緊改弦易轍,去跟當前最火的“明星”方向。跟著最火的方向做,其實是發高影響因子期刊的終南捷徑。而且我們做計算的,本來也就沒有資源自己買儀器做實驗生成數據,一般是用網上的公開數據。越是流行的方向大型的公開數據就越多,越是不流行的方向公開數據越少。所以跟最流行的方向代價最小,速度最快,還最容易找到沒有爭議的客觀標準,便於跟同行比較。其實我本來最看不起一直追著流行方向的跟風研究了。就算發的是頂刊,長遠看來也就是一些可有可無的應景之作。為了快點發文章,很多影響因子30的頂刊發表的軟件跑起來常常都是各種bug,出來的結果也遠遠達不到文章中claim的那麽好。 但是形勢比人強!為了生存,我也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用陶淵明的話來說,就是為了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我跟團隊一起努力學習最火最新的文章,在它們的基礎上改進一下,做個新工具,分析點生物學結果。事實表明,跟著“今春流行色”,還真是好吸引眼球:所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跟上了“正確”的潮流,搭乘著時代的順風車,我們做的工具,一會兒就發影響因子上10分的文章了。文章發表後,也有很多用戶來找我們合作。我自己也獨立的拿到一些基金繼續支持我的團隊運轉。

總結:以我有限的經曆來看,作為一個剛起步的新PI,沿著自己以前的方向擴展可能是最保險的方向。如果想開新的,暫時跟風“追星”,做最流行的也很不錯。如果誰覺得自己很牛逼,要憋大的,想一步登天改變這個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我自己是不成功的,雖然我上了終身職位後還會去試一試。)

剛上PI的助理教授肯定各種雄心勃勃,想盤古開天,技驚四座。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缺的可能就是一點耐心:別著急,慢慢做,文章會有的,基金會有的,tenure會有的,學術界的影響力也是會有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9)
評論
sammyliang 回複 悄悄話 您說的這些科學界的生存法則,我是從博士畢業後的第十個年頭才明白的,一直傻白甜地尷尬存在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距離' 的評論 : 嗬嗬,謝謝點讚!
距離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做數據庫是比較好發文章,NAR的IF就是這樣起來的。不過我們不做。:)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是啊 我們做生物問題的會比較appreciate做的好 查起來容易的數據庫 比如這個全腦單細胞數據庫我們經常會去搜索看的 你們也是做類似的嗎?做的簡單易用很多人會喜歡用啊!impact也大

http://mousebrain.org/genesearch.html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你們緊跟最新技術,也是用它們做自己想做的生物學問題吧?我們跟緊了,做的就是最新技術的數據處理本身,比方說怎麽把單細胞聚類,做著做著就覺得沒意思了。。。如果生存沒有問題,我也想做fundamental的生物學問題,嗬嗬!

----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我們做實驗的需要緊跟最新技術 否則不多久就過時了拿不到經費了。。。既要有原創也需要跟風追技術 挺不容易的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槍迷球迷' 的評論 : 嗬嗬,謝謝點評!我也是做計算的,介於數學和實驗生物醫學之間。數學雖然不需要儀器,試劑費,但是數學家也要吃飯,所以還是要點經費的。

-----------------
張宜唐的例子對大多數學科不適用。 數學不需要經費。 有鉛筆草稿紙就行了。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我們做實驗的需要緊跟最新技術 否則不多久就過時了拿不到經費了。。。既要有原創也需要跟風追技術 挺不容易的
槍迷球迷 回複 悄悄話 張宜唐的例子對大多數學科不適用。 數學不需要經費。 有鉛筆草稿紙就行了。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multi-omics好像不是很成熟吧。現在就ATAC-Seq 和RNA-Seq比較常用。這些跟風的東西其實我不喜歡。:)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我其實不知道神經領域基因組方向還有什麽比scRNA-seq和spatial transcriptomics更牛逼?single-cell multi-omics?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是啊,不跟風沒飯吃;跟晚了隻剩殘羹剩飯了。不過我上了T以後,不一定會跟的這麽緊了。把現在的學生博後送走後,再回到自己想做的方向去。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深度思考' 的評論 : 那還是進了scRNA-seq和spatial transcriptomics大坑了?哈哈 這些數據最多的是AD領域 最近瘋狂撒錢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nanatl' 的評論 : 不想趟也得跟啊。“樹欲靜,風不止”。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vicii' 的評論 : 謝謝關注!
深度思考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ghtrose' 的評論 : 謝謝關注!是的,慢慢來。
ananatl 回複 悄悄話 嗯剛獨立的時候找準方向的確是最重要的。現在神經科學基因組方向最火的應該還是single cell/nucleus RNA-sequencing和spatial transcriptomics吧?或者再加上ATAC-seq,long read SMART-seq啥的?上次帖子提到您麵試的時候表示不想趟scRNAseq渾水?:)
Avicii 回複 悄悄話 讚 感謝分享經驗!!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沒錯,一時不能做自己喜歡的方向沒什麽。隻要不忘初心,總有機會做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