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井字的曆法意義
Zhiyan-Le,2016-06-19 06:16。
本人帖文發表後,有來函留言,說:紫金山天文台計算二十四節氣,譬如立春為起始節氣即第一個節氣,用的是萬有引力、世界公曆、大型計算機,且是大小行星都包括,還有比牛頓物理學更先進的學說,那還沒您說的古代傳統曆法即農曆來得更準確和更可靠?答曰:若基本概念和理論方法錯了,那麽,越是先進設備導致的錯誤就越邪乎。比方說,一個書童掰著手指頭和腳趾頭,計算13個蘋果加5個蘋果、得出結果共有18個蘋果;而紫金山天文台用超級計算機,計算13個蘋果加5個雞蛋、得出結論共有18斤排骨。您說,哪個準確和可靠?
簡單說說紫金山天文台節氣計算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方法是全錯,相關節氣科普是偽科普。全麵解析可能要長篇大論,這裏隻說二十四節氣的“四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及其大致輪廓,由此來做考察對比看看他們的偽科普錯在哪裏。
經過長期觀察,中國遠古居民發現了規律性或周期性的天文曆法現象,譬如:
夏:太陽總是升於東北和降於西北,北鬥七星總是轉向指南;
冬:太陽總是升於東南和降於西南,北鬥七星總是轉向指北;
春:太陽總是在東方西方升降,北鬥七星總是轉向指東;
秋:太陽總是在東方西方升降,北鬥七星總是轉向指西。
圖:太陽升降(上)和北鬥七星(下)周期性運動四個位點(原始圖來自美國宇航局):
由是,以“四時”(二十四節氣的夏至冬至和春分秋分)和北鬥七星為基本框架的日相周期的的觀測調整形成一套係統,農曆中俗稱“陽曆”、俗稱“黃道”。
又經過長期觀察,遠古居民發現,四時是黃道和天赤道不同“道”造成的。所謂“黃道”,是地北極為中心的日相周期軌道;所謂“天赤道”,是天北極為中點的天象周期軌道。兩個軌道有個夾角,且太陽升降軌道的四時方位剛好與夾角吻合。就此,農曆俗稱“黃白道”。
用今日話說,那就是地球的自轉(黃道)和公轉(天赤道)不在同一運動平麵,而是彼此有個夾角。地球北極(和南極)也有周期性位置變化,造成該夾角在22.1度和24.5度之間、平均為23.5度。兩個節氣即春分和秋分為兩個平麵的交點,也剛好是春秋之際的太陽升降位點、即“四時”的運動軌道之間的角度平均為23.5度。
遠古居民把黃道分為十二宮,用地支子醜寅卯表達,用於觀測日相等天文現象和調整曆法。由此,農曆規定:夏至為日相觀測的起始、寅宮為夏至之際的太陽升起位點,如今叫“經度”;春分為黃道的零度即起始、卯宮位春分之際的太陽升起位點,如今叫“緯度”。兩者結合,稱為“經緯”、成為一個坐標體係。這是天文地理的“經緯度”的基本依據,也是古代居民(或軍隊)做遠足旅行和航海的時間地點觀測判斷的主要依據。圖示(左圖原始圖象來自美國宇航局。為表達鮮明,略有誇張)如下:
古代居民把農曆經緯度用於許多領域,除了上述的旅行航海之外,還廣泛用於建築和城市布局,俗稱“風水”。北京是個典型例子(見上圖右圖),簡說:
以故宮北門(或景山)為觀察點、向東看和向西看:
東直門為夏至之際太陽升起位點、西直門為落點;東直門相當寅宮之位。
崇文門為冬至之際太陽升起位點、宣武門為落點。
朝陽門為春秋之際太陽升起位點、阜成門為落點;朝陽門相當卯宮之位。
由觀察點看,其升降方位夾角角度與黃道和天赤道的夾角角度,是大體吻合的。如此,構成了北京古城的“井”字布局;其實,那就是農曆“四時”之天文經緯度的地理布局。
譬如,關於北京古城的經典古籍《宸垣識略》說:“京師北極高39度55分。夏至晝,冬至夜,59刻5分。東至晝,冬至夜,36刻10分。節氣時刻,依中行推算。”。兩者之差,剛好是是23.5度、剛好是黃道與天赤道的夾角平均度數。
無須多說,那個天文地理的應用背後,是足夠發達的數學科技水平。可說,北京古城建築“井”字布局是中國農曆應用的典型作品、或說是體現了中國農曆的基本框架。換句話說,北京古城的“井”字布局中,那些城門不但是地理方向位置的標誌,且也是天文曆法觀測的標誌。這是北京曆史文化的精髓部分。可惜,那些城門已被全拆,北京曆史文化的精髓部分完全被摧毀了。
不管怎樣,有上述基本框架,就不難看到紫金山天文台的節氣科普是偽科普。大致說來:
農曆規定,北極星和天赤道組成“天北極”坐標、與二十八宿合成,來觀測計算黃道上的二十四節氣。可是,紫金山天文台卻把黃道當成天北極坐標、把天赤道作為黃道,且根本不考慮二十八宿而是用西方曆法的星座套中國農曆(見其“科普”及其圖象:立春的精確時刻是怎麽計算出來的?2015-02-04. 連接: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5-02/5594428.html )。
農曆規定,甲子彼此逆行(即天幹地支彼此逆行、陽曆陰曆彼此逆行)。那反映的是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的方向彼此逆行、日相軌道和月相軌道彼此逆行的的事實。可是,紫金山天文台卻搞甲子同向運行,說明他們完全搞錯了地球公轉自轉和日相月相的運動方向。基本事實都搞錯,那節氣計算還不全錯?
農曆規定,春分為黃道零度即二十四節氣的起始,經夏至、秋分和冬至而回到零度,為一個周期。可是,紫金山天文台卻把立春作為起始。他們的做法是大約百年前袁世凱曆法改革後的算命先生的做法,是用西方曆法套在農曆頭上的張冠李戴的做法,全錯。
農曆規定,在理論上,黃道周期360度、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為15度、用地球自轉天數表達為每個節氣長度15天;然而,在實際操作上,每個節氣的常規長度不同,譬如,用天數表達:
春分:15.17;秋分:15.25;
夏至:15.73;冬至:14.72,等等。
這一來,從春分經夏至到秋分,共計大約201.65天;從寒露經冬至到驚蟄,共計大約163.56天;兩者之差為38.09,兩者之和為365.21即比365.25大約少0.04天。
那反映的是地球自轉公轉的速度都不均勻的事實;那反映的是地球公轉軌道並非正圓而是偏心橢圓、以及黃道和天赤道的周期長度不等的天文事實。
可是,紫金山天文台卻把每個節氣的理論長度當作實際長度,把天赤道和黃道混淆且把兩者長度幾乎等同,且拿不相關的西方曆法套農曆。如此做法,當然是整個錯到家。
用個實際例子來看看:把農曆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方法搞錯了,那設備越先進其導致的錯誤就越邪乎。譬如,下麵是新華社根據紫金山天文台節氣計算所做的本次芒種到來時刻:
5日13時49分“芒種”。2016年06月04日新華社。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6-06/04/c_1118989591.htm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6月5日13時49分迎來“芒種”節氣。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度為“芒種”節氣。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摘錄完)。
可農曆計算結果是:對應公元2016年,芒種始於05月27日、終於06月20日,合計大約25天多。看看,不僅時刻點大不相同,且長度也大不相同。咋回事呢?每個節氣15天左右,咋來25天呢?
按照農曆節氣實際操作結算,如上說,各個節氣長度不同,黃道和天赤道長度不同,差別合成積累,就需要實行“閏節氣”來調整。就公元2016年來說,05月27日到06月10日為常規長度的芒種,而06月11日到20日為“閏芒種”。更多舉例如下:
閏芒種、對應公曆年份:2016、2013、2010,等等。
閏大雪、對應公曆年份:2018、2007、2004,等等。
閏節氣選在芒種或大雪,基本理由就是上述“四時”的“經緯度”要求。這四點必須首先確定、以獲得整個周期的經緯度確定。於是,夏至前的芒種和冬至前的大雪,就成了閏節氣的選擇。芒種常規長度是15.70,大雪常規長度是14.75。如是,選用閏芒種還是閏大雪,那要通過北鬥七星和二十八宿等觀測分析和計算調整來確定,並非想用哪個就用那個。
對比看,紫金山天文台的節氣計算全錯,譬如,本次芒種有閏節氣,他們就沒做。我估計,他們沒有“閏節氣”概念,說明他們沒搞懂農曆。如此錯到家,他們的農曆科普不是偽科普、還能是啥呢?簡言之,農曆觀測計算節氣的依據是所有自然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而紫金山天文台的依據則是張冠李戴的有限人工知識。哪個更靠譜?當然是農曆依據更靠譜;而紫金山天文台的依據是試圖拿張冠李戴的人類有限能力去替代所有自然力量、當然不靠譜。那正如莊子所說: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