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的文學和人體生物學學士、劍橋大學哲學和科學史碩士、耶魯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斯坦福醫學院腦神經外科住院醫(residency),卻在接近完成住院醫訓練的2013年,35歲的時候確診四期肺癌,2015年三月去世 - 保羅 卡拉尼什醫生(Dr Paul Kalanithi)是“When Breath becomes Air”(“當呼吸化為空氣”)一書的作者。這本書記錄了他在確診癌症後對死亡、時間和生命的意義、對病人與醫生的關係的思考,在2016年出版後成為全球暢銷書和(準)醫學生的必讀書目。
我聽兒子們說起過這本書,但一直沒讀過。最近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出門前從兒子的書架上抓了這本書:隻因為它比較輕、薄,適合旅途中讀。(我隨手拿的,是英文版,後來網上查了,這本書有中文版)
整本書除了序隻有保羅寫的前言、兩章正文,和他妻子露西在他死後寫的結束語。書的前言敘述了他確診癌症的過程。在離完成七年的住院醫訓練隻剩兩年的時候,他突然消瘦、背疼,去看家庭醫生卻因為他隻有35歲且沒有抽煙史,隻照了不能查癌症的肺部X光,沒有給他做更貴的MRT。他自己也覺得可能是住院醫不可思議的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帶來的勞累。在一段時期內症狀有所緩解,但沒多久情況又繼續惡化,終於到了他不用測試也知道是癌症的地步。
沒有煽情、沒有抱怨、也沒有瞻前顧後,隻是平鋪直敘的描寫。他躺在了熟悉的病床上,那張在精疲力盡的時候,也曾希望自己能躺下睡會的床上,隻是那一刻清醒異常:他由醫生變為了病人,自己曾經盼望的、為之奮鬥了這麽多年、馬上要實現的夢想,成為了泡影!
書的第一章110頁,是這本小書的體量的一半。從少年時代對學科的選擇和從醫生角度對醫患關係的體驗,他寫自己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其實在保羅那一串光輝的簡曆中,首先吸引我的是他本科專業的選擇:文學和生物,好像不搭界啊?
第一章的開始是一個即將離家去斯坦福上大學的追夢少年。出身於醫學世家卻拒絕學醫,因為他對醫生的認知來自於父親的‘缺席’:做為醫生的父親總是早出晚歸,缺席了日常生活中的陪伴,保羅覺得那個代價太大。孩子幼時從紐約搬到亞利桑那,保羅的母親擔心自己的孩子教育上欠缺,就讓他們一本接一本的讀書,保羅因此愛上了文學。可他同時對沙漠中的蜘蛛、蛇之類的生物也充滿興趣,常或自己或和夥伴們在沙漠中獵奇。
在上大學前的一天,他當時的女朋友扔給他一本書,裏頭有一個說法深深觸動了他, 簡單來說,‘思想就是大腦的運營’(‘the mind was simply the operation of the brain’(p30))。他感覺茅塞頓開:盡管我們有自由意誌,但我們同時也是生物有機體,因此,‘文學提供人類意義的豐富解釋;而大腦是使之成為可能的機械’(‘literature provided a rich account of human meaning; the brain, then, was the machinery that enabled it’ (p30)。他興奮異常,在查了幾十遍的斯坦福大學課程表上,除了標出來的文學課程外,他開始找尋生物和神經科學的課程。
幾年後,他修完了文學和生物學科,但對未來職業仍然沒有考慮太多。他學習的驅動力是熱切的想了解,是什麽賦予人類的生活以意義?‘Literature provided the best account of the life of the mind, while neuroscience laid down the most elegant rules of the brain’, 文學為心靈活動提供了最好的描述,而神經科學則為大腦製定了最為奇妙的規則。在大學畢業,其他同學都進入新聞、報刊等工作領域的時候,他仍然孜孜以求的是,生物、道德、文學和哲學,它們的相交點到底在那裏?
他以奧古斯丁的信主經曆類比自己從文學到醫學的跨越:奧古斯丁在心思混亂的時候聽見聲音說“拿起書來讀”(“take up and read”),就讀到聖經的‘羅馬書’而受感歸向天父,受洗信主;而保羅覺得他聽見的聲音正好相反,是“把書放一邊,去行醫吧” - 他於是走上了少年時拒絕的學醫之路。他在後來討論到residency結束、大家的工作選擇的時候,也提到如果隻是出於錢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考慮,他不會選腦神經外科,壓力太大,而他是真正順應了內心的呼召,是那種有使命感的醫生。
接下來,第一章的第二部分記錄了他學醫和住院醫過程中麵對死亡的經曆,從解剖屍體到病人的死亡,這些經曆對醫學生和希望了解醫學生經曆的父母,無疑都是極其寶貴的。讓我震驚的是美國住院醫的工作時間之長,一周法定的上限是88小時,而他們經常要工作100多小時!我覺得這簡直要超出人的承受能力了。但這僅僅是我了解美國醫生行業實際狀況的一點小小感觸,我不想讓這一點信息帶偏,因為這本書給我的感受並不在於此。
這一部分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保羅對醫生和病人關係中的理性和感性平衡的反思。作為醫生、醫學專家,疾病是他們要研究和處理的問題。一個好的醫生自然要在業務上精益求精,客觀、理性地麵對各種可能複雜的情況,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療服務。但很危險的是,當一個醫生業務越來越熟練的時候,與病人的關係越來越例行公事,就容易忘記病人也是人,不隻是一個醫治的‘對象’。保羅在做到高級住院醫的時候,是一個車禍死亡的同事讓他意識到自己對病人的越來越機械的感覺,喚醒了他最初的使命感。他回憶起作為醫學生時觀摩父親的工作,作為心外科醫生的父親給予病人的人文關懷,他與病人之間建立的信任關係,都讓保羅深感敬佩。他擔心自己在日複一日的工作中忘記醫患關係的重要性。他的一係列思考也是我這作為醫生母親常常惦記、一有機會就要‘敲打’一下我家做醫生的孩子的。‘不忘初心’是人生的美好境界,卻也是很難做到的。
在第一章的最後,他的一個同為外科醫生的朋友在醫院跳樓自殺,因為當天的一個手術處理失誤,病人死了。無法承受的內疚,像潮水一樣湧來,把那位醫生衝走了。盡管保羅也很難過,為自己那天沒有能夠在朋友身邊、幫助他平安地走出醫院大樓,他仍然有勇氣在結尾寫道,死神總是得勝,即使你是完美的,世界也不是。重要的是,即使你永遠做不到完美,你也要相信你隻要一直不斷努力,就會越來越接近目標。
這本書的第二章保羅寫他作為病人的經曆。他寫在癌症確診的時候,他和妻子露西躺在床上哭泣、討論接下來的房貸等瑣事的安排。他坦承,盡管作為醫生,對於死亡並不陌生,但作為病人的自己,如同麵對被一場沙塵暴掃過的空曠、白得晃眼的沙漠,以往的經曆和經驗都蕩然無存。他寫得如此真實、坦然,他的無與倫比的勇氣就在直麵恐慌中顯露出來。
保羅在醫生和病人角色之間搖擺,更深的體會和反思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關係。他也和一般病人一樣,想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如果還有十年,他要考慮繼續做醫生;如果隻有一兩年,他想當一個作家。他的病情一度穩定,讓他能重新走上手術台、露西懷孕、、、可最終,在他住院醫結束的時候,癌細胞轉移、他的病情惡化,需要頻繁地進出急診室。他在女兒8個月的時候離世了,在兩年時間內,他是醫生、是作家,更是父親、丈夫、兒子!
情緒、感性和熱淚盈眶來自於讀他妻子所寫的結束語 – 記錄保羅最後的日子,而這自然是保羅不可能完成的部分。在病情急劇惡化,癌細胞進入大腦的時候,他的呼吸越來越困難,單純的呼吸麵罩(BiPAP)已經不行了,需要考慮用插管的呼吸機(Ventilator)。作為腦神經專科醫生,保羅比誰都明白,癌細胞進入大腦,他很快就會失去判斷、溝通能力,呼吸機上去就下不來了。如果不可能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有意義的時間,他選擇‘comfort care’,摘掉呼吸麵罩,除了嗎啡,不再用其他藥物。在他做出決定後,主治醫走到病床前,用努力保持的堅定語氣說:‘保羅,你走後,你的家人會傷心崩潰,但是,因為你給他們設立的勇敢的榜樣,他們一定會重新振作起來!’最後,保羅告訴露西,‘我準備好了’,就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了最後的幾個小時,平靜的吐出了最後一口氣。
這是近年來少有的(如果不是唯一的)帶給我感動而不僅僅是消遣的書。如同封底的一段評論寫的,我在讀完最後一段無瑕的文字後,又情不自禁的回到第一頁,重新開始閱讀。我一直很理性地讀著,上麵的讀後感也是盡可能理性的記錄,這是我唯一能有的對保羅表達敬意的方式。盡管保羅是在與死亡麵對麵時寫的這本書,他的文字深刻卻簡練、嚴謹又美麗,內容充滿哲學的思考 - 不是空洞的說教,卻是活生生來自他自己的生命曆程。他不斷探索、反思,以這本在死亡邊緣所寫的書,作出了他對醫學的最後貢獻。我欣賞他的文字、他的思考,感動於他的真實、他的堅持。即使是讀他寫的第二章關於他作為病人的經曆,我也不覺得他已離開,他仍然活在他的文字中。
最後說一下這本書的名字,“When breath becomes air”。這裏的breath(呼吸)代表了活著,air(空氣)表征死去:呼吸就是空氣經過有機的生命體的過程。這個用法來自於一首錄在書的首頁的詩:‘You that seek what life is in death,/Now find it air that once was breath’。呼吸是自動的,除非是呼吸困難、氣息漸微了,我們不會意識到呼吸的重要;正如時間,隻有麵對死亡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時間有限、才會思考生命的意義。一如“聖經”記載大衛所祈求耶和華神的:‘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詩篇90:12),阿門!
******************************************
這篇讀後感引起眾多網友共鳴,與大家的交流是這篇博文的一部分。我複製一部分留言和交流到這裏,再次謝謝所有到訪、留言的網友們。
“不過人生不一定要像長篇小說,有的就是一首短詩,可能比長篇小說更精彩。”- 海風隨意吹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生命的長度而在於生命的質量。保羅有一顆智慧的心” - Canhe
“人說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保羅在麵對死亡的最後兩年裏,將生命的寬度開拓到極致” - 悉采心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我今天忙了一天,現還在醫院,抽空讀了蘑菇的文章,大讚蘑菇用心用情翔實好書評!寫得太好了,我忍不住淚目,我不僅被保羅的醫者仁心感動,也被蘑菇的文字感動,做過醫生對保羅的這本書和蘑菇的文字有非常強烈的共鳴。也讚蘑菇的翻譯功底,書名翻譯得好!對書的理解也精準!謝謝蘑菇精彩書評分享!祝蘑菇感恩節快樂!”
謝謝沈香百忙中還來讀文、留言分享和鼓勵,我很感動也覺慚愧。最近也是忙,常常看見你的美文在城頭也沒顧得上細讀,後麵來補課。也希望你先生的檢查都順利。
我在寫保羅分享的醫生在感性和理性之間的平衡的時候,想到的就是你提到過的“醫者仁心”,隻是因為我不想過多的從我的理解去詮釋這本書,所以沒有提。你是做醫生的,對保羅寫的肯定是理解的更透徹,一個“醫”字和“一個“仁”字,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們之間的相通又衝突的地方,要完美結合,隻能是一個優秀的醫生終身所追求卻不可能真正達到的目標,正如保羅在第一章結尾詮釋“完美”。再次謝謝沈香!
回複 '寒一凡' 的評論 : “蘑菇的書評寫得非常感人!佩服保羅的勇氣,欣賞感動於他的思考。但更多的是為這位年輕的醫生感到惋惜!88小時到100小時的工作量,住院醫們太辛苦了。” 一凡好!謝謝你鼓勵,我比較懶,要不是這本書讓我連讀了兩遍,也不會要記錄了。是的,我更多的關注了他的思考,對住院醫的工作量感覺震撼,但因為我沒在美國,所以就沒多加評述了。完全讚同你的看法,謝謝分享。
回複 '甫田' 的評論 : 甫田好!喜歡你說的‘保羅的命運固然令人唏噓,但由於他最後的生命超脫,並不顯得可憐’。正如我覺得這本書不是悲情,卻是美麗的。謝謝你鼓勵,祝感恩節的周末快樂!
回複 'mayflower98' 的評論 : 五月花好,感恩節快樂!謝謝你留言鼓勵和分享。是的,我原本也是怕悲情一直沒讀這本書,真正讀了才發現這是一本要用美麗而不是悲情來描寫的書。保羅讓人敬佩也是因為他直麵了我們讀書都覺得難的恐懼吧。再次祝賀你的新書出版,感恩有機會在文學城跟讀了你的連載。
-------------------------------------------------
因為博友“菲兒天地”組織讀書活動,我在2024年9月又重訪了我自己的這篇博文和文下與博友們的交流,仍然有俱多的感動。這是寫博文的意義所在吧。謝謝菲兒和網友們。
我從菲兒那裏來讀蘑菇的書評。蘑菇讀得真仔細。我以前聽的書這本書,寫了一點點書評,實在寫不出什麽,感覺我隻聽了個大概。蘑菇是把這本書讀進去了。
看來讀書需要靜下心來,好好品味。
還有好的書需要仔細去讀,聽書會錯過很多。
感恩我們身邊所有的家人和朋友,感恩在文城與你們相遇!
祝蘑菇感恩節快樂!
其實我也是不忍心讀這類故事的。蘑菇“呼吸漸微翻譯的好。覺得比直譯好的太多。
祝蘑菇周末愉快!
謝謝BeijingGirl1鼓勵。我原本是以為這是個悲情故事,沒想到完全超乎我想象,所以格外喜歡呢。是呀,你們該過節了,祝感恩節快樂!
謝謝杜鵑鼓勵,這本書寫得太好,我都不敢評,隻記錄一些喜歡的點,謝謝你喜歡
謝謝西西鼓勵!問好西西,被你最近上的濃湯吸引了:)
謝謝水沫鼓勵!水沫說得真好,也許這就是為什麽我讀著這本書並不覺得特別悲傷,反而是覺得美好吧。
太好了,期待菲兒的書評分享!
佳園好!謝謝你分享,他的經曆真是讓人歎息。剛剛欣賞了你的歐洲秋景大帖,太美了,都不想上班了,恨不能再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海風姐用的長篇小說和短詩的比喻很精辟:)這本書很值得一讀,不僅僅因為保羅的經曆,也因為他的文筆和文學哲學修養。問好海風姐,感恩節快樂!
很羨慕迪兒堅持聽書,問過你後我也試過,隻偶爾為之。這本書要是聽英文的,我隻怕都不能很好理解。問好迪兒,祝感恩節快樂!
是呀,他的英年早逝應該是在醫學界廣為人知的,後來書也暢銷。問好注冊,感恩節快樂!
如果采用或增加完全不同的非正規治療方法,結果會怎麽樣?
我自己不在醫學領域,所以沒特別關注治療方案。他自己和家人都是醫生,癌症發現又是晚期,感覺應該是沒有什麽辦法能改變結果吧。問好新朋友,謝謝你來訪和留言!
每個人理解的善也不一樣,我覺得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都是很值得一讀的。問好鹿蔥姐,祝感恩節快樂!
兩岸好!謝謝你鼓勵,期待你讀後分享:)
嗯,同意荷姐姐關於生命的長度和質量的分享,我們不能選擇活多久,但能選擇怎樣活。謝謝荷姐姐到訪和留言,祝你們全家感恩節快樂!
生活好!醫生太累,尤其是在美國,所以這本書在英國也是想考醫學院的學生的推薦讀物,好讓他們知道選擇的是什麽。看見你登出來的書評,當作家的感覺很棒哈~~為你開心,再次祝賀!
理解王妃說的不忍心,大概這也是為什麽這本書在書架上好幾年,我也是現在才偶然的讀到吧。東京應該也是不過感恩節的吧?祝你在東京的日子開心,多吃多分享日本的美食:)
如果采用或增加完全不同的非正規治療方法,結果會怎麽樣?!
祝蘑菇和家人感恩節快樂!
謝謝沈香百忙中還來讀文、留言分享和鼓勵,我很感動也覺慚愧。最近也是忙,常常看見你的美文在城頭也沒顧得上細讀,後麵來補課。也希望你先生的檢查都順利。
我在寫保羅分享的醫生在感性和理性之間的平衡的時候,想到的就是你提到過的“醫者仁心”,隻是因為我不想過多的從我的理解去詮釋這本書,所以沒有提。你是做醫生的,對保羅寫的肯定是理解的更透徹,一個“醫”字和“一個“仁”字,都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們之間的相通又衝突的地方,要完美結合,隻能是一個優秀的醫生終身所追求卻不可能真正達到的目標,正如保羅在第一章結尾詮釋“完美”。再次謝謝沈香!
是的,在美國當住院醫,每周的工作量驚人,太辛苦了!
保羅那麽年輕就走了,惋惜,他很堅強,有勇氣直麵死亡,有尊嚴的離去,令人敬佩。
問好蘑菇,謝謝感人的書評分享!”
小小好!我大概知道美國的住院醫每周工作量大,可也是沒想到會大到那個程度,相比之下,英國還是好很多。保羅的經曆也是讓人感概良多,謝謝小小分享
人說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保羅在麵對死亡的最後兩年裏,將生命的寬度開拓到極致,讓”醫生、作家,父親、丈夫、兒子“都妥妥地並行著,也算是一種精彩。 讚好書評!”
謝謝采心鼓勵,我寫的隻是讀後感,都算不上書評呢。喜歡你的生命長度和寬度的說法,很貼切
雲兒好!謝謝你鼓勵,是呀,我們都是醫生媽媽:)從這個角度,這本書還挺值得一讀的,你們在美國的話,更相關一些。你最近的“高手在民間”係列博文很棒,我光瞄了一眼,打算等時間空閑些再去細細欣賞呢
水星兄好!謝謝你表揚,知道你果醬卻又開心:)我當時不知道有中文版了,先給了這個“當氣息漸微”的翻譯,讀著讀著就有衝動想翻譯這本書(不怕你笑話),去網上查才知道有很多譯本,包括中文的。也許以後有機會再讀讀中文版吧,這本書不好譯,因為作者不僅僅是醫生,還是讀文學和哲學出身的。
說到他的去世方式,我也同感,不讚成沒必要的過度治療,隻是這也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謝謝蘑菇的分享!”
淡然好!你說的這本書我沒讀過,但好像聽說過,謝謝你分享。看樣子咱們讀書的時間和選書的方式都很相似哈,緣分,握手:)看見你更新遊記了,惦著空閑一點了再去慢慢欣賞,期待中
冰花好!謝謝你鼓勵。我也不喜歡讀太壓抑的書,知道這個人和事,一直沒讀這本書,也是覺得這會是一個很悲情的故事,但真正讀下來,我是被他的文字吸引了。有文學、哲學和醫學背景的人,他寫他的思考,真實又不矯情。也許每一個人讀的角度會不一樣吧,我在讀他妻子寫的結束語前都沒覺得悲傷。
我完全理解,這也是為什麽這本書對不同的讀者群都有幫助。問好Xitong, 謝謝你來訪留言
謝謝你提供這個中文名,考慮到有願意讀中文的網友,我特意加了一句說有中文版,卻忘記說名字了:)
是呀,這個年齡,讓人歎息。問好梧桐,謝謝你留言
一凡好!謝謝你鼓勵,我比較懶,要不是這本書讓我連讀了兩遍,也不會要記錄了。是的,我更多的關注了他的思考,對住院醫的工作量感覺震撼,但因為我沒在美國,所以就沒多加評述了。完全讚同你的看法,謝謝分享
瀟瀟果醬啊,我因為難得有一本讓我連讀了兩遍的小書,感覺值得記錄一下,謝謝你鼓勵和分享:)
是的,在美國當住院醫,每周的工作量驚人,太辛苦了!
保羅那麽年輕就走了,惋惜,他很堅強,有勇氣直麵死亡,有尊嚴的離去,令人敬佩。
問好蘑菇,謝謝感人的書評分享!
握手亮媽:完全讚同你說的身體健康最重要。我寫的時候就想著這本書你肯定讀過。你是在亮做住院醫讀的,估計更揪心一些,我因為現在一個過了那個階段、一個還沒開始,所以代入感弱一點,就更多的被文字和思考吸引了。到他妻子寫的部分,角度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感覺跟亮媽心意相通,再次握手:)謝謝你分享
徽寧好!有日子沒見你,很高興看見你進城:)謝謝你鼓勵,中文書名是“當呼吸化為空氣“,我剛開始很不喜歡那個翻譯,到後來倒也覺得直譯不錯呢。
曉青好!我原本也這麽想,所以這本書一直沒有讀。但讀完發現我更多的被作者的思考所吸引,他有文學、哲學和科學背景,文字讓我非常喜歡,所以倒沒覺得特別傷感。
弄弄好!我也常拚錯的,給你改過來了。謝謝你鼓勵和分享。喜歡你說的“慢慢活著”,很耐人尋味:)
我一直很理性地讀著,上麵的讀後感也是盡可能理性的記錄,這是我唯一能有的對保羅表達敬意的方式。————蘑菇說得太好了,看得眼眶濕潤。
人說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保羅在麵對死亡的最後兩年裏,將生命的寬度開拓到極致,讓”醫生、作家,父親、丈夫、兒子“都妥妥地並行著,也算是一種精彩。
讚好書評!
謝謝蘑菇的分享!
值得每個人深思生命的意義。
我看網上有Kindle電子書,中英文版本都有。被你今天上的美食饞到:)最近有點忙過頭了,你的和好多博友的好博文都隻匆匆掃一眼,要等閑下來慢慢欣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