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早晨6點鍾到達蒲甘,天還沒有亮。在出租車進城的路上,有一個收費站,外國人每人需要交納10美元的入境費,名為保護曆史遺跡的費用。我們是當天的第一批外國人,對遞上去的100美元,收費站居然沒有零票找回,工作人員關照我們到旅館時,請旅館為他們代收這筆錢,就讓我們走了,甚至沒有問我們去那個旅館。對我們是否會自覺去交這筆錢,旅館是否會誠實地轉交這筆錢,他們絲毫沒有懷疑和擔心。緬甸不是一個發達國家,更不是一個富裕國家,也從來沒有聽說這兒出過任何哲學家和道德家,但在緬甸你到處可以看到的人們和善和信任的眼光;和其它發展中國家一樣,幾乎所有的景點門口都有小販在推銷明信片等小商品,但沒有人會死皮賴臉地纏著你,你不買任何東西,也沒有人會給你看臉色。走過那麽多國家,緬甸人給我的印象最好,誠懇老實,肯幫助人,是個有禮的民族。我們一路遇到許多西方旅遊者,人人都對緬甸樸實的民風讚不絕口。但是老百姓太老實,統治者就會得寸進尺,變本加厲地欺壓百姓,這是人類社會一個無解的悖論。
我們到達位於良烏鎮(Nyuang U)中心的New Hope Hotel 時,天剛蒙蒙亮,按照全世界的慣例,旅館要中午之後才讓客人進房,這兒的老板不但立刻給我們房間,而且讓我們洗了澡就去吃早飯,收費還是按照當夜的價錢,並不多收任何費用。早飯的質量相當不錯,每人2個雞蛋,咖啡,麵包,還有大量的水果。路上遇到的西班牙旅行者曾告訴我們這個旅館討價還價的話,可以便宜10%,但吃了人家免費的早飯,開口討價還價的勇氣自然沒有了。
蒲甘是個由無數佛塔堆砌而成的地方,借用“孤星”書中的話說:“如果你能夠想象把全歐洲的教堂,都集中到紐約的曼哈頓島上,那就有點像蒲甘了。”,飯後租乘了旅館的馬車,馬車走出街市不遠,隻見一座又一座的佛塔,褐紅色的塔身, 靜默散落在無邊曠野中, 其間樹林掩映, 煙雲氤氳,多少的故事,已被歲月塵封,斑駁的塔身,訴說著滄桑的曆史。沐浴著暖暖的陽光,馬車在古塔間穿梭,猶如行遊在曆史的長河。悠悠千載時光致使座座佛塔洗淨鉛華,顯得如此的粗曠壯麗,又處處散發未知的神秘之美。麵對蒲甘這樣一部橫臥在時間岸邊的汗青史冊,任何人都會忍不住要驚歎,那是一種怎樣的信仰和力量,才能成就這永遠的偉大。
當修建起吳哥和婆羅浮屠的王國步下巔峰之時,位於東南亞最西邊一個古老的民族逐漸強盛起來,他們就是以蒲甘為都城的緬族。1044年, 阿奴律陀王統一緬甸, 創建了緬甸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 - 蒲甘王朝, 於是蒲甘便成了國都。這個國王篤信佛教, 他在位其間組織工匠大建佛塔, 並把小乘佛教定為國教, 不遺餘力地弘揚佛教, 使伺佛敬佛的思想, 根植於每一個緬甸人的心中, 以後的曆界國王,也都秉承佛教的文化, 一個接著一個地修建佛塔, 同時生活在那個時期的民眾和權貴, 都以能修建一座佛塔為畢生的心願,自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蒲甘先後建造的佛塔達萬餘座,被稱為“萬塔之城”。建築精巧、風格各異的佛塔遍布城內城外,有的深紅莊重,古樸典雅;有的潔白素雅,樸素大方;有 的金光閃閃,雍榮華貴。佛塔外形也是千姿百態,方形、圓形、扁形、條形……有的像宮殿,有的似城堡,有的如石窟。塔頂的華蓋上懸掛著銅鈴、銀鈴,微風吹 動,發出清脆的響聲,猶如一曲美妙的樂章。塔內的佛像或坐、或立,或躺、或臥,千姿百態,形象各異,他們有的頂天立地高約數丈,有的精巧纖纖高不盈尺,這些佛像表情逼真細膩,惟妙惟肖。這些佛塔內的浮雕壁畫,更是技藝精湛,獨具匠心,蒲甘被譽為東方佛教藝術的寶庫可謂名至實歸。蒲甘的盛衰就像宇宙中超新星的爆發,發出閃爍光芒後便迅速回歸平淡,留下美麗的星雲讓後人憑吊它昔日的光輝。時至今日,盡管這座古老的城市盡曆了無數的風雨變幻和自然災難,80%的佛塔已被曆史的洪流衝刷得影蹤全無, 仍然有4000多座佛塔保存了下來,還有數千座深埋在地下等待考古學家挖掘。然而僅僅這4000多座佛塔,就已經足以震撼我們這些現代人了。
雖然才3月份,蒲甘中午的氣溫已在30度以上,感覺十分的炎熱,經過一個上午巡遊腦海中塞滿了琳琅滿目的佛塔,還得努力將佛塔的英文名字和中文名字對上號,加上昨夜在火車上搖晃顛簸,完全沒有睡好,午飯後就有些昏昏欲睡了,回旅館太遠了些,看見就餐的飯店牆角裏有2張竹製躺椅,就和服務員商量能不能在這兒睡個午覺,沒有問題,他們一口答應,立刻把躺椅搬到室外的樹陰之下,我們倒頭甜甜地睡了2個多小時,頓覺神清氣爽,倦意全消。在飯店中吃完飯,還能再躺下睡一覺,這世界上大概也隻有在緬甸才有這樣的享受。
午後,再次走近那些大大小小的佛塔,最令人驚歎的無疑是阿南達寺廟。阿難達佛塔(Ananda Pahto)坐落在阿難達寺的正中間,由江喜陀國王於1091建成。主塔高近60米,塔頂尖尖,上麵是金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異常奪目與端莊,主塔的周圍環繞著 許多小塔,佛像和各種動物怪獸的雕像。塔為圓形,通體貼滿黃燦燦的金箔,並鑲嵌著無數光彩奪目的珠寶。塔底座呈十字架形,佛窟和塔基外壁上共有1183塊反映佛本生故事的浮雕,佛窟內通道兩側牆壁上設有很多佛洞,佛洞內有1304尊佛像。 塔的下部有以佛本生故事為內容的500多幅彩陶浮雕,塔的底座是印度式的四方形大佛窟,四麵的拱門內各有一尊近10米高的立佛,分別用檀香木、柚木、鬆木和玉蘭木雕成,通體塗金。佛微微地低著頭,俯瞰著他腳下的芸芸眾生,形態逼 真,栩栩如生。其中尤其讓人過目不忘的是位於南麵的那尊佛像,當你走進拱門,在離佛像20米處望去,佛像微笑得慈祥可親,但當你走到佛像腳下,從近處仰望時,法相卻變得莊嚴非常,令人不由自主地跪地膜拜。阿難陀佛塔不僅僅是吸引旅遊者的古跡,更是千百年來緬甸人拜佛祈禱之所在,緬甸人對佛的朝拜是每天的必修課,他們認為,在佛像前祈禱,然後獻上一束鮮花,就如吃飯睡覺一 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整座阿難達寺廟宏偉壯觀,處處顯示出工藝精湛,其多彩興淡泊共存,華麗和典雅並立,雄渾豪放而又細膩工整,集緬甸古代建築藝術之精華,是蒲甘最精美,最輝煌的神廟。許多人講去緬甸就是為了去蒲甘,去蒲甘就是為了阿難達。 蒲甘的神廟佛塔成千上萬,但一一遊曆後仍然會回到阿難達,阿難達是古代蒲甘人為神,也是為他們自己所建立的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所以遊覽往往以阿難達始,以阿難達終,完成一個輪回。阿難達是蒲甘千年的靈魂之所 在。
在蒲甘坐了一天馬車四處遊走,對主要佛塔的方位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第2天早晨天還沒有亮,我們就自己騎自行車出發了。前一天傍晚天氣轉陰,沒能看到日落,隻能早晨再試試運氣,誰知前一天看好的佛塔鐵門緊鎖,上不了塔就看不到蒲甘日出的美景,這是天空已經開始放亮,可下一座可以登高望遠的塔還不知在哪裏(大部分的佛塔不許攀登)。正在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兩個過路的老鄉看到了我們的窘態,主動走了過來,雖然語言不同,但很明顯他們知道我們在找什麽,估計以前這一大早來吃閉門羹的大有人在。他們引領我們到約200米外的一座高大佛塔,打手勢告訴我們這座佛塔能上頂。謝過老鄉,我們手忙腳亂地爬上塔頂,環顧周圍,高聳的佛塔頂部隻有我們2個人,不像前一天傍晚,塔頂不但擠滿了遊客,還有許多小販在吆喝兜售各種小商品,將本該莊嚴肅穆的佛塔變成了集市般的熱鬧。
我們在塔頂找地方坐下,周圍是一片寧靜。空氣中彌漫著露珠的寒意,一股股鬆脂的清香飄忽不定而又芬芳馥鬱,有意無意地襲來,這種遠離人世,超凡脫俗的清靜,帶來一股從未體驗過的祥和安寧。蓊鬱的霧氣在蒲甘的平原上徘徊浮動,時綢時稀,幻化無定。此時萬物都籠罩在淡灰色的晨霧裏,遠處的群山顯得隱隱約約,渺茫無著;近旁的佛塔時隱時現,時虛時實;紅黃色的枝葉和墨綠色的大樹相互輝映,交織成一幅神秘莫測的夢幻奇景。隨著天空漸漸放亮,座座佛塔先後從霧中露出自己古老的身影,遠遠望去,尖尖的塔端犬牙交錯,起起伏伏,其間更穿插了鬆柏的雄姿,構成了宏偉的線與麵的交響曲。正如歌德所說:“凝固的音樂是建築,流動的建築是音樂。”我們全神貫注於眼前的美景,在浩瀚無邊的佛塔群中,仿佛可以看到蒲甘王朝開創者們的萬丈英雄豪氣,鐵血搏殺的獵獵戰旗和方寸之間的似水柔情;看到手捧經書,念念有詞的虔誠教徒;看到和尚們品著綠茶,嚼著檳榔,席地而坐的那份愜意,散淡和舒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