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地中海,人們立刻會想起希臘意大利埃及等國家,很少人會想到馬耳他這樣一個聽起來有些陌生的名字。這個島國位於地中海的中心,靠近意大利的西西裏島,有“地中海的心髒”之稱。它的領土麵積隻有316平方公裏,由五個島嶼組成,最大的島嶼馬耳他島,第二大島戈佐島,科米諾島麵積第三,另有兩個極小的島上無人居住。自古馬耳他就是亞歐非大陸經地中海往來時的天然樞紐,也是歐洲文化的交匯之地,有得天獨厚的怡人氣候。
以前在工作中曾和好幾個馬耳他人打過交道,發現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非常講禮貌,守信用。和他們的地中海近鄰希臘,意大利和埃及人絕然不同,完全沒有誇誇其談信口開河的習慣。曾和馬耳他人聊起這一點,他們自豪地說馬耳他可沒有“典型的地中海行事方式”。地中海行事方式這種說法,第一次還是從馬耳他人口中聽說的,後來知道這常常指不受法律約束和行政腐敗。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 - 歐非大陸間的海上中轉站,馬耳他曾先後被腓尼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法國人、英國人統治過。英國人於1800年占領馬耳他,統治這個島國達一個半世紀之多,直到1964年宣布獨立,國號馬耳他國。英國人走了,但是英語,左邊行車的習慣,全套英式早餐和法製的傳統留了下來,今天的馬耳他有著遠遠好過希臘的經濟,也不存在嚴重困擾西西裏的黑幫問題,這應該就是為什麽馬耳他人以自己不以地中海方式行事而自豪。
我們來到馬耳他,住的地方離首都瓦萊塔不遠,坐渡輪大約5分鍾時間就來到瓦萊塔高聳的城牆腳下。瓦萊塔是一座有著近500年曆史的老城,現存的城牆修建於1566年,之前因為馬耳他遭遇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圍攻,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都城已經變成一片廢墟。當時奉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命鎮守馬耳他的騎士團決定選址瓦萊塔建造新城,這是當時歐洲少數幾個有城市規劃的城市之一。為抵禦土耳其人再次入侵,瓦萊塔從一開始就設計得像一座堅固無比的堡壘堅固,城牆在之後的一個世紀裏一再加固,背海一麵有聖艾爾莫堡護衛,隔海灣左方有迪聶堡、曼紐爾堡,右方有三座古城相護,瓦萊塔城處於核心,形成一個遙相呼應的堡壘群。馬耳他從此成為一個不可攻克的島嶼,就是在二戰時期最危險的1941-1942年間也不例外,馬耳他始終牢牢地掌握在英國人手裏,監視和遏製德意兩國在地中海的活動。
走進厚厚的城牆,漫步在這座古城,依然可以感受到時間留下的影子。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馬耳他首都瓦萊塔這樣的地方,在如此窄小的方寸之地,有著那麽多輝煌的考古遺址,文化古跡,傳統建築和說不完的傳奇故事。
周六的清晨,古都瓦萊塔罕見人跡寂靜無聲,走在被時光歲月打磨的光滑照人的石板路上,一種不真實的幻覺油然而生,仿佛漫步在一千零一夜的窄街深巷之中,不知道在下一個拐角會遇見什麽。
整座城市由馬耳他島上特有的淺黃色石灰岩建成,色調統一。筆直的街巷起起起伏伏,有些街道巨大的坡度猶如電影《盜夢空間》裏的現實版場景,成為瓦萊塔獨具特色的風景。街道兩旁的建築由巨型石塊砌就,厚實堅固;各種顏色和造型的陽台凸出在外,點綴在淺黃色石灰岩建築之上,五彩斑斕,成為另一道美麗的風景。
經過城市花園,穿過下巴拉卡花園那羅馬風格的大理石寺廟,站上免費的城市電梯到達上巴拉卡花園,這兒視野開闊,是觀賞海灣對麵三姐妹城風景的最佳地點。中間的海灣風景旖旎,停泊著軍艦以及遊輪,是馬耳他重要的海港。想不到馬耳他深邃的海灣一個連著一個,浩瀚的水勢和精致的城市天際線融為一體,大有和水城威尼斯一較高下的氣勢。下方堡壘區陳列著一排11座禮炮,這些禮炮自16世紀以來主要用於報時,如今每天中午12點都會放禮炮。
馬耳他全國5個島,總麵積隻有香港麵積的三分之一多,這塊彈丸之地卻坐落著大大小小359座教堂,是世界上教堂最密集的地方。馬耳他不但教堂眾多,而且有著許多世界一流水準的精美教堂,瓦萊塔聖約翰大教堂(St John‘s Co-cathedral)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和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巴黎聖母院齊名,並列世界教堂的三大巔峰之作。這座建於16世紀的教堂以騎士團的守護神聖約翰而命名,是騎士團舉行重大宗教儀式和祭祀的場所。教堂圓頂的大壁畫描述了聖約翰的生平故事,氣勢恢宏,出自意大利畫家馬迪亞?布雷迪之手。
瓦萊塔聖約翰大教堂前方沒有大廣場,土黃色的外牆樸素簡約,門麵不大毫無雕飾,如果不是慕名而來,沒有人會對其多看一眼,過門不入的可能更大一些。但是一步踏進教堂,就像阿裏巴巴走進藏寶洞,隻覺得眼前一亮,一片閃亮的黃金耀眼逼人。整麵整麵的金牆,五彩繽紛的大理石鑲嵌,價值連城的古董,精美絕倫的油畫和栩栩如生的雕塑交相輝映,處處流光溢彩,富麗堂皇,構築成一個金碧輝煌的奢華幻境,令人歎為觀止。人類對財富,幸福和來生的憧憬都被濃縮到了這塊小小的方寸之地。
瓦萊塔的對麵是三姐妹城,顧名思義三姐妹城是由三處古城組成。在瓦萊塔修建之前,這裏是騎士兵團來到馬耳他後的最初棲息地,曆史比瓦萊塔還要早。如今的三姐妹城與瓦萊塔遙相呼應,每逢夕陽西下之時,站在三姐妹城的高處看海灣景色十分美麗。
騎士兵團在三姐妹城修建了堅固的防禦城堡。進入三姐妹城要經過城門,一旦進入內部,會發現這裏相比瓦萊塔更為寧靜。充滿情調的街巷、古老的裝飾、隨處可見的教堂禮拜堂,讓三姐妹城更具韻味。
遊完瓦萊塔和毗鄰的三姐妹城,搭乘巴士往南,精裝的袖珍古城姆迪納坐落在一座山丘之上。在瓦萊塔成為馬耳他首都之前,姆迪納曾是馬耳他的舊都。姆迪納又被稱為“寂靜之城”,曆史上從青銅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在這裏,曾是諾爾曼人和羅馬人統治馬耳他時的都城,公元870年阿拉伯人占領了馬耳他,把姆迪納縮小至現在的規模,1693年大地震之後複建時開始加入巴洛克風格。姆迪納的古老街巷極有味道,同樣是淺黃色石灰岩的構造,大大小小的教堂、禮拜堂散落其中。馬車穿巷而過,一切仿佛回到了中世紀的時光。
姆迪納的小巷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幢可以追溯到13世紀的老宅,這座叫法新殿(Palazzo Falson)的宅院保持完好,極富傳統馬耳他建築風格。最後的房主是一位熱衷收藏的馬耳他富商,他去世後,國家根據他的遺囑,用他的遺產成立相應的基金會,管理他用一輩子時間收藏的40個係列收藏品。通過6年時間整理布置,將他所有的稀世珍藏在其故居向公眾展示。走進位於小巷內一扇毫不起眼的小門,裏麵是一個有著噴泉的雅致庭院,房子仍保持著中世紀高挑而尖形的窗戶。漫步其間,看著眼前琳琅滿目的各類文物,不免想到中國成千上萬書齋文院的累世收藏,在一次次的外患內亂中被人為摧毀貽盡,以致文脈中斷人心渙散,不禁悲從心頭起。
我們在馬耳他發現,當地人沿用了英式早餐的傳統,除此以外他們還固守著古老的地中海飲食,我們走街串巷沒有看見英國招牌菜炸魚薯條。所謂地中海飲食泛指希臘、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南部等處於地中海沿岸各國以蔬菜水果、魚類、五穀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為主,同時很少使用油炸的方式烹飪食物的飲食風格。現代醫學普遍認為地中海飲食可以減少患心髒病的風險,還可以保護大腦免受血管損傷,降低發生中風和記憶力減退的風險,有益於健康和延年益壽的好處。所以馬耳他人並不是像他們自己說的那樣完全拋棄了“地中海行事方式”,他們隻是摒棄了糟粕,卻保留了精華,這兩句話說說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但是馬耳他人做到了。
我們品嚐了傳統的馬耳他兔子燉肉,雖然事先就沒有太多期望,但是真正入口還是不免失望。太多的香料不但沒有烘托肉味,反而喧賓奪主讓菜味不倫不類,實在談不上好吃。兔子燉肉通常被認為是馬耳他的國菜,據說這道菜起源於法國騎士團的愛好,最後普及到了全民。和許多名氣很大,但是流行地域很小的菜肴一樣,常常名不副實。因為一道菜如果味道好的話,那它一定會流傳開來,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就是這個道理。
馬耳他三島地貌起伏、海岸線迥異,再加上海水特別清澈,在繞行馬耳他全島的航船上消磨懶散的一天,無疑是享受地中海陽光空氣和大海的最佳方式。“地中海風情”到底是什麽,我也說不太清楚。不過當我們一杯香檳在手,慵懶地躺在遊艇的甲板上,看著不遠處的海岸線慢慢地向後移動,初夏的海風潮濕而溫暖,輕輕拂過臉龐,當時那種全身心的放鬆和活在當下的忘懷,相信和傳說中的風情大概也八九不離十了吧。
“藍窗”曾經是馬耳他一張最耀眼的名片,這座28米高的天然石灰岩大拱門矗立在地中海之上,充分體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們可以透過拱門看到藍色的海洋和天空,因此將其命名為藍窗,也是環島遊艇必定到訪的最重要景點。然而時光無情歲月如刀,雄偉壯觀的藍窗在2017年坍塌,永遠消失在地平線上,我們的船經過原址時,已經看不到一絲一毫藍窗的蹤跡,就像它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內心不免有些惆悵。所以有願望要盡快付諸實現,有旅行計劃要乘早上路,巴黎聖母院被燒了,巴米楊大佛被毀了,大馬士革被炸了,世事無常,也許下一個消失的是威尼斯,馬爾代夫,大堡礁 - - -。
到海島國家必須做的一件事自然是下海遊泳,但與其他國家的海濱浴場不同,馬耳他人遊泳的區域就在老城腳下,遊艇拋錨停穩,沿著船舷的繩梯下到如翡翠般純潔的海水之中,岸上高聳的教堂和數不清的古老建築近在眼前,在這種地方遊泳感覺好像遊在歐洲中世紀的畫卷中,曆史和現實交織產生的夢幻般感覺,實非人類語言所能描繪,這種經曆實在難得,真是奇幻。
5天的時間,雖然我們徹底陶醉在地中海風情之中,卻難以忘懷仍在持續的歐洲難民危機,其中有幾十萬難民正是通過看似寧靜的地中海逃奔歐洲,許多人為此葬身大海。在難民高潮的2015年,有5艘載有近2,000名移民的船隻於地中海沉沒,造成超過1,200人罹難。而現在仍有近萬人被囚禁在馬耳他的難民營,度日如年。但這些人間慘劇並不妨礙馬耳他大張旗鼓地宣布:隻要支付115萬歐元,無需在馬耳他居住,申請者即可獲得馬耳他護照,進而自由進出歐洲和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唐朝詩人杜甫寫下的不朽名句,1千2百多年過去了,難道世界的不同僅僅是有了更多的朱門和凍死骨嗎?!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美麗的馬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