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在沙地阿拉伯說:“有太多美國總統都受困於這樣一種觀念:認為我們的責任是去審視外國領導人的靈魂,並透過美國的外交政策來懲治他們的罪行……審判是上帝的工作——而我的職責是保衛美國,並促進穩定、繁榮與和平等根本利益。”
這從根本上否定了美國二戰以來世界警察的角色,也是對美國國力衰退的確認。川普上任一百多天後,先是對調停俄烏戰爭力不從心,後是從中美關稅戰的退卻中體悟到,美國必須盡快擺脫這些麻煩,專心經營美洲,爭取製造業早日回歸。
中美關稅戰,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料,美國根本不認識到中國已經壟斷了全球的工業生產,就算買越南墨西哥的產品,也不能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影響。CNN在10日報道,美國西海岸港口官員於9日上午透露了一個“驚人現象”:過去12個小時裏,竟沒有任何貨船從中國啟航前往美國西海岸主要港口,這在冠病暴發以來尚屬首次。
與此同時,美國多個港口貨運量暴跌,長灘港的貨運量較正常水平下降了35%-40%,洛杉磯港本周貨運量下降了31% ,東海岸的紐約和澤西港貨運量也呈下降趨勢,西雅圖港更是出現集裝箱船到港數量為零的情況。這一係列數據,無疑拉響了美國業內的警報。
就以4月份出口數據為例,雖然中國對美出口下降了20%多,但對全球出口卻增加了8.1%,遠超業界預期。當中國不發貨後,美國超市貨架開始要變空了,因為他們無法找到這麽多合適的貨源。這讓美國人一下子緊張起來,也充分顯示出美國在貿易領域對中國的依賴,以及美國貿易戰策略的失敗。
同時CNBC發現,“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出口激增,抵消了對美貿易的大幅下滑”。這不隻是洗澡後轉口去美國,同時也是增加的正常貿易,東盟(ASEAN)擁有約6.47億至6.62億人口,是一個廣袤的大市場。2024年10月9日的報道顯示,東盟的GDP總量已達到4.1萬億美元,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德國(歐盟)。2023年,東盟占全球貿易的9.5%,是全球第三大貿易實體。此外,東盟還是世界第四大出口方。2023年,東盟是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接受地,僅次於美國。
中國自2009年起成東盟最大貿易夥伴,2020年東盟成中國最大貿易夥伴,雙方貿易額2023年達1.03萬億美元。據國際貿易中心(ITC)貿易地圖數據,2024年東盟10個成員國對美國出口總額為3585.6億美元,占其總出口額的15%左右。請注意,中國對美出口約占出口總額的12%左右,意思就是別以為誰離開美國就活不了。川普在事實上助力了“推動區域經濟(東盟+3[中日韓])一體化”。
反觀中國,在麵對美國一係列的遏製行動時,不僅沒有被卡住,貨架滿滿的,反而在諸多方麵實現了突破與反製。比如,中國對鏑、鋱等中重稀土的出口管製,直接掐住美國軍工命脈、78%的軍事武器係統依賴中國稀土,外媒提到F-35戰鬥機發動機生產已受衝擊。美國要求中國取消限製,卻無籌碼可換,反暴露其戰略資源短板。
川普發動關稅大戰的底層邏輯有問題,注定無果而終。本來,美國在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係中,美國是受益者,美國不願意放棄美元霸權。這種貨幣體係下,美國就是全球的央行,有義務向全世界輸送美元,輸送美元的方式就是貿易逆差——即美國印錢向全世界購買商品。川普追求消除貿易逆差和追求美元霸權的兩個訴求是相互矛盾的。
同時,美國對自己不生產、同時又急需的商品加征關稅,無異於自殘。在4月2日宣布加征對等關稅後不到十天,美國就發現了這個問題,4月11日急忙宣布豁免覆蓋智能手機、服務器、半導體製造設備等商品加征的關稅。其他未豁免的也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矛盾,川普希望通過加征關稅讓製造業回歸,但問題是製造業還沒有回歸,美國還不能生產所需的商品,這時大幅加征關稅就是自找麻煩。通常加征關稅的情形是為了保護民族工業,比如美國造汽車,歐洲也造汽車,如果美國認為歐洲汽車衝擊了美國汽車業,你找個理由加征歐洲一點,還勉強說得通(即便這樣也會遭到歐洲在其他產業的反製)。但是,美國又不生產玩具等商品,估計也沒打算生產,你無差別地加征關稅的理由何在?製造業重返美國是個係統工程,通過猛烈加征關稅的方式無法實現,隻能造成供應鏈中斷。
此外,川普告訴選民,加征關稅是為了提高聯邦財政收入,這樣就可以免除美國人的個人所得稅了。可實際的情況是,加征的關稅後,雖然聯邦政府收到關稅,但進口商沒有議價能力,尤其是對那些美國不生產的商品,出口商不降價的情況下,加征關稅必然導致銷售終端價格上漲,也就是說加征的關稅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個人所得稅還沒有取消,還要替關稅買單,美國選民自然就不高興。
因此,沃爾瑪,這個專門針對中下層市場的公司,就算老川已經退回到4月2號,也宣布加價。估計老川就算想反悔,籌碼也不多了,最多就是正對日韓的汽車加關稅,其他的隻能退回到10%。現在反而可以依靠中國的商品供應,打壓歐盟日韓,因此才有老川說歐盟更壞。
更令老川頭疼的是印巴短暫的空戰,中國二擋空戰係統所表現的強大戰鬥能力。5月7日,世界上首次超視距空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展開。巴基斯坦使用100%的中國次先進全體係裝備,5:0領先,擊落了歐洲最先進的戰鬥機,創造了世界軍事曆史上的最優秀空戰成績之一。
其實,單靠霹靂15的長距離攻擊是無法擊落陣風的。連續的戰果,表明陣風大概率是沒有發現霹靂15的攻擊。在這次印巴空戰之前,中遠距離空戰的命中率都比較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代戰機配備有雷達告警係統(RWR)。雷達在搜索時是間斷寬波束,而跟蹤鎖定時是連續波窄波束。當RWR係統接收到連續窄波束時,RWR係統就會發出告警。飛行員就知道自己被跟蹤鎖定了,會立即采取措施躲避。
四代機經典中遠距交戰就兩種:
一是中繼製導。預警機或戰鬥機發現目標後,鎖定,發射導彈,期間持續跟蹤目標,通過數據鏈向導彈發送目標參數,修正,直至導彈接近目標開啟彈載雷達。
二是發射後不管。戰機發現並鎖定目標後,發射導彈,導彈按照慣導飛行,直至開啟彈載雷達自行截獲目標。這種距離不能太遠,適合偷襲。
但無論哪種,隻要被連續跟蹤鎖定,敵機RWR都能發出告警,距離越遠,導彈飛行時間越長,相應的敵飛行員就有相對更充足的時間采取釋放幹擾、連續橫向機動、鑽山溝貼地飛行利用地麵雜波等等方式擺脫,使對方雷達丟失目標。這就是為什麽四代機中遠距交戰命中率不高的原因。
但五代機雷達就不同了,比如F22的AN/APG-77雷達展現出了非凡的低攔截概率(LPI)能力。該雷達在對配備RWR/ESM的戰鬥機執行主動雷達搜索時,能實現高度隱蔽,使敵方難以察覺。這得益於其獨特的擴頻傳輸技術,該技術能在寬頻帶內發射低能量脈衝,從而巧妙地規避敵方探測。同時還具有快速捷變技術,欺騙RWR沒有接收到連續波,就不會發出告警。這樣在導彈長距離飛行過程中,敵機根本不知道自己被跟蹤鎖定了。
雖然同為四代半機,都裝備的是AESA雷達,但是殲10C有大哥殲20五代機雷達的技術加持。對於陣風,在電子戰上是代際碾壓。這才能充分發揮霹靂15的遠距攻擊能力。五代機不僅是機體的外形隱身(這個很多國家都能做到),還包括電磁頻譜的隱身(LPI),即我的雷達發現和鎖定了你你都不知道。法國搞前者不難,如果能搞定後者早就出五代機了,搞不定後者,又怎麽能對戰有五代機雷達技術加持的殲10C+PL15呢?
這次印度飛行員直到導彈進入末端攻擊階段才收到警報,此時距離死亡僅剩10秒。這就是中國軍工裝備的強大之處,在此次空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預警機、防空預警雷達、殲10C和PL15E導彈的配合下,中國軍工打造出的作戰體係可以達到靜默攻擊效果。可怕的是,這還是中國二擋武器。
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這一次印巴空戰,這是一次進入未來的戰爭形態,此前所有空戰模式都作廢了。剩下的就是,超視距,雷達,導彈,超級大國再加上隱形戰機。今後空戰,也包括海戰,比的是誰的雷達覆蓋距離遠,誰能夠在電子戰上壓製對方。誰的導彈射程遠,威力大,速度快,抗幹擾能力強。誰的戰機具備隱身能力,不被對方雷達發現。
未來,如果不具備上述這些體係條件的交戰者,和具備體係條件的國家交戰,基本就是X:0。你可能連對方在哪都不知道,自己就被擊落了。這是進入體係作戰後的首次空戰實戰,會給今後所有戰爭提供樣本價值。
經次一役,印度證明不是南亞大國,後果不僅僅是歐美不敢再往印度投資的問題,還有印度會遭到周邊中小型國家的倒算。因此老川才公開要求蘋果不要投資印度,因為不能保護自己的國家,無法保護當地企業。
對巴基斯坦來說,控製了製空權,掌握了空優,就是徹底控製了克什米爾整個地區。印度無法在克什米爾駐紮重兵,也無法投入經濟建設,在空中的壓迫下,隻能采取緩衝區的戰略措施。印度失去了克什米爾領空的製空權,就失去了克什米爾。
印控區本來就離心嚴重,現在當然會更嚴重。戰端不能輕啟,印度的智商想不到這一點。這對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支持的恐怖組織也會是一個震懾,當實力對比出現明顯的變化,就沒有那麽多人願意給印度賣命了。
從川普的角度,延續關稅戰,意味通脹高企,美聯儲無法降息,低息發債的願望就要落空,因此立刻退卻也是無可奈何的事。而退回美洲前,也必須快速停止俄烏戰爭,同時也必須在中東站穩腳跟。如果能拉攏中東的王爺,就可以暫時壓製一帶一路的擴張。
但可惜美軍連胡賽武裝都搞不定,因此對川普而言,隻有立刻與伊朗和解。同時,終結對敘利亞的製裁,就可以修建卡塔爾至敘利亞港口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項目。這是多年的願望,因俄支持敘而無法實現。如果,卡塔爾的天然氣通過鋪設在敘利亞的管道,經土耳其到達歐洲,那麽就可以替代俄的天然氣,對俄打擊很大。而這個項目,由川總的兒子和女婿開發,老川這個商人,總能找到機會發財。
別看老川這次中東之行好像收獲天量投資,沙特阿拉伯6000+4000億美元,卡塔爾1.2萬億美元和阿聯酋1.4萬億美元,總計3.6萬億美元。問題是這幾個國家GDP才多少?
這次中東國家也給足老川麵子,沿途歡迎聲音響上天,又是戰刀舞又是頭發陣,其中阿聯酋的最上心,還專門做了一個小徽章,兩國國旗在一起的那種,還給他發了一個超級大的勳章。但川普第一任期的2017年,就與沙特簽署了350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其中1000億采購是“立即生效”,整體在未來10年裏完成。截止到2021年川普下台,總執行金額還不到300億美元。
老川這次中東之行另外一個熱點是建立智算中心,大賣芯片,其實是默許中東轉手買給中國。所有這些經貿協議,不能解決川普關心的美債問題與地緣政治問題。沒有一個中東國家承諾買美債。伊朗核談判與加沙問題也是僵局。
伊朗的條件是解除製裁換取停止核武開發,但解除製裁,除了美國可以大量投資伊朗外,中俄也可以。意味美國希望通過投資滲透瓦解伊朗,最後變天的希望可能落空。同時,中俄的大量投資,意味伊朗會迅速強大,這一點是以色列無法接受的。加上解決加沙,兩國方案也是無法繞開,這也是以色列無法接受的。
當地時間5月17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痛批特朗普海灣之行,稱其言論水平低下,令美國蒙羞。他直言特朗普謊稱“用權力實現和平”,實則與美國政府官員利用權力發動戰爭、進行大規模屠殺。哈梅內伊揭露美式雙標,警惕霸權摧毀文明底線!估計老川最後也不敢答應解除製裁。暫時先拖著,從長計議。
而中國也在美洲開始動作,中美發布聯合聲明後一天,北京正式舉辦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而在會議開始前,多名拉美國家的代表先後抵京,並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了會麵。而在會議開始前,多名拉美國家的代表先後抵京,並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了會麵。從10日結束訪俄行程後,王毅外長就馬不停蹄趕回北京,分別與拉美國家外長以及代表舉行會麵,其中包括古巴外長羅德裏格斯、委內瑞拉外長希爾、秘魯外長斯基亞萊爾、烏拉圭外長盧貝特金、尼加拉瓜總統國際合作顧問勞雷亞諾、外長詹特斯克、巴拿馬外長馬丁內斯、加勒比建交國外長及代表等等。
與此同時,還有多個拉美國家領導人正排隊趕赴中國。除了正在訪華的巴西總統盧拉之外,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智利共和國總統加夫列爾·博裏奇也已經抵達北京,正式開啟了訪華行程。
從中方的安排來看,對此次的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重視程度已經溢於言表,在接待各國高層和代表期間,中方一再強調中方願同各方一同捍衛多邊主義,維護自由貿易,並與各國統籌推進農業、貿易等多個領域的合作。
5月13日,昨天東大和巴西簽了一係列合作文件,包括很多方麵:
礦業領域合作
人工智能合作
交通領域合作
巴西新工業化領域
巴西生態轉型領域
南美一體化交通路線領域
醫療衛生
新能源領域
巴西桑托斯港是拉美最大港口,2024年全年貨物吞吐量1.798億噸,同比增長3.8%,集裝箱吞吐量為501萬TEU。中糧集團(Cofco)正在桑托斯港建設中國境外最大的出口碼頭,管理玉米、糖和大豆運輸。預計年出口能力從450萬噸增加到1400萬噸,2026年建成。
巴西受益於全球貿易戰,取代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2017至2024年,中國進口巴西大豆增加35%,達到7300萬噸,美國大豆進口減少了14%,降至2700萬噸。2023年巴西占中國農產品進口約四分之一,美國份額降至約14%。巴西向中國供應約70%的大豆。同時,巴西也決定通過中國建設鐵路,鏈接錢凱港,把美洲連接起來。
另外,據來自哥倫比亞國內和西班牙媒體的最新消息(都是西語媒體):中國將向哥倫比亞提供多達24架J10CE!J10CE的價格非常優惠,起價4,000萬美元(加上備件、武器、服務的全套價格就不止了),還能提供大額出口信貸。中方特別強調了中國有充足的產能,交機速度極快。框架協議是在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訪問中國期間達成的。
所有這些,都意味中國通過基建,把東盟,美洲連成一片。沙特也有計劃連通紅海到波斯灣的鐵路。中國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然後一起發財。
因此,也難怪老川心急的,不斷放話要訪問北京,也急著與普京同電話。因為美國的後院也著火了。剛剛,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最高評級AAA下降為Aa1。穆迪是美國三大信用機構最後一個把美國債券趕下3A的,自1917年以來,就從來沒有把美國信用評級下調過,一直都是滿分AAA。華爾街不想幫助老川可以低息發債。老川現在已經體會到,撤退比進攻難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