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湯若望筆下的明清之變(一)

(2021-05-04 00:46:45) 下一個

 作為來華耶穌會的傳教士,湯若望在明清之變的權力爭鬥中起到過重要作用,真正影響過中國曆史進程。湯若望是明清之際唯一同兩代最高統治者有過間接或直接接觸的傳教士,他直接參與到了清初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治紛爭之中。

   1665年(康熙四年),湯若望用拉丁文出版了《耶穌會傳教士湯若望主持下的中國傳教史》(以下簡稱《中國傳教史》),主要記述了當時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以及他所經曆的明清之變和明末清初的宮廷情況。

此書截止於1661年順治帝駕崩,記載了很多他與順治帝交往的逸事,堪稱一部有關17世紀中國的史書。本文所使用的譯本係由曼塞克翻譯的德譯本,1834年出版於維也納。湯若望筆下明清之變的材料有一部分是他從當時的社會上收集而來的,盡管不一定是史實,但也反映了當時社會輿論的狀況。另有一些是作者的親身經曆,或可以與中國史料相印證,或補足中文正史之闕如。湯若望對崇禎皇帝之殉國以及山海關之戰的描述,以及他對明亡原因的思考,對晚明史研究都極具價值。本文擬依據此書的德譯本對以上提到的幾方麵內容作一介紹。

    一、對崇禎帝末日的陳述

    明末李自成所率領的起義軍於1644年占領西安之後,建立了大順政權。二月,起義軍兵分兩路進攻北京,其中一路由李自成親自率領,經大同、宣府直逼明王朝的首都,並於三月十八日圍城,次日攻入北京城。而此時,身在紫禁城中的崇禎皇帝對此依然所知甚少。湯若望寫道:

    可惜,宮中的人至今還對皇帝隱瞞這種混亂的局勢,麵對全國到處風起雲湧的起義,他們卻向皇帝解釋說,這純粹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或者把皇帝所承受的沉重的精神負擔,看作是一件輕描淡寫的事情。最後,皇帝終於被整日在耳邊響起的武器的嘈雜聲所驚醒,雖然為時已晚,但他還是想全力以赴地製止這場災難。(第八章)

    據《明史》記載:“賊遊騎至平則門,京師猶不知也。”三月十九日,北京的外城已被李自成的軍隊攻破,內城危在旦夕,而守衛京城的大營兵已經潰散,城內的喊殺聲、兵戈相接聲驚醒了崇禎皇帝。據湯若望的記載,最終還是他轉告了崇禎皇帝災難已經到來的消息:

    因此,神父唯一能做的隻剩下一件事。他作為一個壞消息的轉達者,一無所獲地重新回到了朝廷。在那裏,他發現所有的一切都已經陷入了絕望的境地,他勸說皇帝,說他最終決定要堅持不懈地部署防禦工事以保衛皇宮。同時,他沒有忘記用這種方式推心置腹地和皇帝進行交談,他說,無論是社會的道德,還是基督教的博愛,或者是作為一個神父的坦率,都不容許他在這種紛亂的境況下有任何作為。(第八章)

    在分析太監們不願將真相告訴皇帝的原因時,湯若望認為:

    那些至今還一直用欺騙和陰謀包圍皇帝的太監們,導致了皇帝在高度危險的境地中還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安全。這並不單單是疏忽大意的原因。這些人的心中還隱藏著另一個惡毒的陰謀,想讓他們的主人垮台。這些從性別上來說,接近男人的太監們,無法控製自己的狂熱,他們不去想怎樣保護他們的君主,而是盼著他的滅亡。由於先前他們的私利曾受到過損害,為了報仇,他們和敵人勾結在了一起,全然不考慮自己也要滅亡。(第八章)

    崇禎即位後,盡管鏟除了魏忠賢及其黨羽,逐步掃除了閹黨的餘孽,但最終仍不免走上寵信宦官的老路。

    他們一會兒將皇宮的珍寶隱藏起來,一會兒又將用於戰爭的糧食埋起來,以挑起起義,然後又和這些起義的強盜們暗中勾結,隱瞞因此而造成的損失,使皇帝不去關注顯然日益逼近的危險。他們任憑這位可憐的君主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斷行事,而此前他的判斷曾促使他去反對這些無恥之徒。最後終於導致了這些無賴在叛亂者逼近皇宮時,背信棄義地打開了城門,首當其衝地去歡迎這些敵人的到來。(第八章)

    盡管皇城之中有七萬禁軍,但他們卻聽命於三千太監的指揮,而守城太監曹化淳已經打開了外城的西門——彰儀門(此門原係金都西城門名,後用以指稱廣安門):

    現在的這座皇城配有足夠的武器裝置,幾乎每段城牆的城垛上都排列著新鑄的火炮,虎視眈眈地盯著入侵的強盜。正如強盜們事後所承認的那樣,這些武器引起了他們的極度恐慌。但這些卑鄙的太監們卻在強盜抵達的第二天,就為他們打開了這座固若金湯的城池的正門。(第八章)

    後來,崇禎至前殿鳴鍾召集百官,竟沒有一位大臣前來報到。最後這位皇帝也被逼得走投無路:

    現在,皇帝頃刻之間發現,自己已經身陷太監和強盜的雙重囹圄之中了。他跨上了一匹馬,在隻有600名騎兵的保護下,莽撞地衝向了已經大敵壓境的城池的正麵。這個城門是原先耶穌會士的小教堂所在地,皇帝試圖從這裏逃走。但正是這些人,攔住了他的去路,因為他們已經將自己當成了戰利品,拱手讓給了敵人。皇帝隻能繞過神父們的房屋,向另一個門跑去。但為了防止宮內的人逃跑,那些原本用來保護城門的地方已經被付之一炬。這位不幸的君主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被迫重新回到了紫禁城內,在那裏聽候命運對他的最後裁決。(第八章)

據計六奇《明季北略》載,當崇禎“率數十人,至前門,見城上白燈已懸三矣。”崇禎事先已與守城官商量好了:“城破則懸三燈也。”看來隻有死路一條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原來崇禎是被宦官出賣的?!

不知當今皇上如何?

總覺得中國這七八年的作為很離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