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湯若望筆下的明清之變(二)

(2021-05-09 08:40:42) 下一個

   二、對崇禎之死的描寫

    《明史》中關於崇禎殉國的描寫非常簡單,而湯若望書中的描寫卻很詳細。思宗在回到紫禁城之後,隻有等死了:

    皇帝回到皇宮後,看到事情已經完全陷入了絕望的境地,因此,他勸說皇後用一條繩子來結束自己的生命。至於三個兒子,他則鼓勵他們通過逃亡的方式來自救。此外,他希望他那唯一的、已經成年的女兒,能夠拔劍自刎,以免遭受強盜們的蹂躪。但他的女兒卻回避這種做法,在她試圖逃亡時,皇帝砍下了她的手。現在,他徹底沒有其他辦法了,於是,他重新走出了皇宮,向皇宮後麵的一座山上走去,不久前,他正是在這裏參觀了新鑄的火炮。在這塊見證了一個人命運轉折的地方,他停下了,拿起一根中國人用來替代羽管筆的毛筆,在黃袍的折邊上用他那特有的、優美的書法寫下了以下的話。據說,他是在左臂受傷後,用自己的鮮血寫成的:

    “敬禮未來的李姓皇帝!我至誠地懇求你:勿害吾國民,勿用吾國臣。(Vehaiugomiù,veyumugochiù.)”

    這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要壓迫我的人民,不要利用我的機構!”這些在命運的痛苦轉折時期流露出來的話語,充分展示了皇帝高尚的心靈和經驗。寫完這些話以後,他就脫掉了靴子,扔掉了皇帝的冠冕,在空曠的場地上,用麻布袋纏住自己的脖子,然後吊死在拱廊的一根突出的柱子上。(第八章)

    湯若望在此處的記載應當是符合事實的。“三個兒子”分別是十六歲的太子朱慈烺、十三歲的定王朱慈炯和十二歲的永王朱慈炤。“成年的公主”當是住在壽寧宮的長平公主。據記載,最終跟隨崇禎皇帝的隻有太監王承恩一人而已。《明史》記載:“帝崩於壽皇亭,承恩即自縊其下。”而《明季北略》說:“上登萬歲山之壽皇亭,即煤山之紅閣也。亭新成,先帝為閱內操特建者。”

    正是在此處,崇禎也參觀過湯若望新鑄的大炮。據《明史》和《再生紀略》記載,崇禎在衣襟上寫下的血書內容為:“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這最後兩句無疑是留給農民軍的。盡管意思相差不大,但湯若望的版本與《明史》的記載還是不完全相同的。

    三月二十二日,宮中之人才在煤山發現了崇禎的屍體:

    在敵人到達後的第三天,由30萬人組成的主力部隊進入了皇城。與此同時,叛軍的頭目也正沿著筆直的道路趕往皇宮。因為哪兒都不見皇帝的蹤影,因此,他懸賞10萬金幣去尋找皇帝。沒有人能夠告訴他這期間發生的一切,因為所有人對此都是一無所知,最後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才發現這個令人同情的傀儡皇帝吊死在一根不幸的欄杆上。但他現在已經得不到任何人的尊敬和同情了。(第八章)

後來李自成為崇禎舉行了禮葬,允許以帝禮祭,不過明故臣往哭拜者無幾。這說明大順政權在最初進入北京之後所實行的政策是成功的,籠絡住了不少官僚。當時在北京的官員約有二三千人,跟隨崇禎自殺的並不多。李自成進城的當天就頒布命令說:“文武百官,於次日投職名,二十一日見朝。願為官者量材擢用,不願為官者聽其回籍。如有隱匿者,歇家、鄰佑一並正法。”(趙士錦《甲申紀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