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桃殺三士與二桃殺三人

(2022-11-11 21:51:49) 下一個


現代語言,士和人差不多,僅僅職業不同罷了。解釋二桃殺三士這個故事的時候,自然會出現一些可笑的解讀。

陶三先生直接說這三人是個傻子,因為陶三先生將“士”當人看。

按人的道德標準: 不吃那桃子會死嗎?實在不行,大家分著吃,一人一口,一個桃子分三口,正好每人兩口。 為這個自殺,不傻才怪。

咲媱女士更加現代,用“市場饑餓營銷術”解釋,那說桃子不是一般桃子,背後有深層利益。還推理到諸葛亮把自己當桃子,配一個龐統,算另一個桃子。然後指望孫權劉備和曹操也拔劍自刎,演一場二桃殺三國。 

諸位,曆史知識欠缺了。你們講的是二桃殺三人的故事,而真實典故是二桃殺三士。

春秋那時候,“士”這個階層非常特殊。職業是殺人,但必須有獨特的品質。第一要忠心,第二要勇敢。缺少忠心,沒有貴族或諸侯國會養你。想想,我讓你好吃好喝10年,最後你把我殺了,或投到仇人家中,我豈不雞飛蛋打? 

“士”這個群體必須要維護群體品質。就是說,1000個士哪怕有幾個不忠,也會損害大家的飯碗。所以,對於不忠的個體,他們也必須解決掉。本來嗎,一個街上都在賣真酒,你一家買假酒,周圍店家一定想方設法把你做了。對於“士”,做就很容易了,大街上砍倒就是。

勇和忠一樣重要。我養你10年,一天盜賊來了要取我腦袋,你跑了或者遲疑退縮,絕對不行!所以勇這個品質一定不能少。

除這兩個外,還有一個重要品德,就是義。就是要和“士”群的人好好相處。打仗或打架都需要互相配合互相以命相托。這方麵做不好,你隻能看家護院,幹不出大成果。特別指出的是,春秋那時候的士並不需要謙讓這個品質。你謙謙君子謀個“士”業。沒人會養你。

再不明白,就拿現代社會養小三為例: 小三要忠,小三要年輕漂亮,另外小三不能琢磨擠掉大奶。

有了這個鋪墊,就容易理解二桃殺三士。

《晏子春秋》記載,春秋齊景公時,齊國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名大將,恃勇而驕,甚至連齊相晏嬰都不放在眼裏。晏嬰於是與景公商議除掉三人,並讓景公將兩隻桃子賜給三人,讓三人按照功勞大小吃桃子。公孫接、田開疆二人各自誇耀自己的功績,並先後取走兩隻桃子。古冶子見狀不服,在陳述了自己的功績後,與公孫接、田開疆拔劍相向。公孫接、田開疆見狀,自感羞愧,雙雙交出桃子,自刎身亡。古冶子見二人自殺,也感到萬分羞愧,不願獨生,當場自刎身死。景公下令厚葬三人。

二桃賜給三人。作為士,你不能謙讓。要爭鬥!這是士的“勇”質要求!公孫接、田開疆二人各自誇耀自己的功績,並先後取走兩隻桃子。這完全屬於正常行為。古冶子見狀不服,在陳述了自己的功績後,與公孫接、田開疆拔劍相向,也是正常。然後格局開始悲催。公孫接、田開疆接不接招?不接,喪失了“勇”。接招,持劍相鬥,喪失了“義”。隻能選擇死,以保證自己這一輩子“士”途沒有汙點。他倆死了,古冶子也隻能死,不死就是不義。

三國演義杜撰了另一個故事:關羽華容放曹操,目的就是想將關羽描述成士。如果關羽真是個士,應該怎麽做? 放曹操就是不忠(劉備養你多年為的是什麽?),不放曹操就是不義(曹操對你那麽多恩,你現在要做他?)。真要是士,關羽隻能自殺。

當然,真實曆史故事根本沒這一出: 

據《三國誌·武帝紀》注中引《山陽公載記》說:“公(指曹操)船艦為(劉)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léi]兵(病弱之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踐踏),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侍(與我差不多)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就是說,曹操途中雖然狼狽,並沒有強敵擋道。劉備無謀,連在路上放個火都沒做。

秦漢以後,士這個職業基本消停了,但士風還在。後來連風都沒了。後來日本人覺得不錯,撿了過去。這裏不是哈日,所謂“武士道”還能看到士的影子。有個電影叫《壬生義士傳》,大家可以看看。

日本明治時期重要人物阪本龍馬被刺這個事情現在還沒有明解。有個電影弄了這樣的情節,就是有人過來行刺阪本龍馬,阪本龍馬的衛士將刺客一一擊殺,然後卻將阪本龍馬砍死,最後自己自殺。劇情是不是很狗血。為什麽這麽編?就是想渲染某種“士”風。

你放刺客一馬,讓他們把阪本龍馬砍死,然後再殺刺客不就好了。他偏不,非要把事情顛倒一下,結果自己還丟了性命,目的就為了要做個純潔的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