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的今日,一件被拍賣行認為是屬於20世紀的寫有“大清乾隆年製”款的青花抱月瓶(如下圖所示),在位於New Hampshire的一個小拍行Auctions by Smiths的網拍裏,由最初的在兩個星期前上傳的無低價零元起拍,經過了127次的競拍後,最終以3百51萬5千美元的價格落槌。若再加上18%的傭金,最後的成交價即達近415萬美元。
該乾隆年製款的青花抱月瓶,通常被稱為“扁壺”。又因形似滿月,又被稱為寶月瓶。其製式可謂經典,唇口短頸,頸肩之間為螭龍雙耳,腹部扁圓,底內收,底足為內挖圈足,圈足內書“大清乾隆年製”兩行六字青花款。
該瓶的紋飾分為三層,最上是靈芝卷草紋,頸部纏枝番蓮紋,腹部主體是大麵積的纏枝花卉紋,而在頸腹之間則以一圈如意頭為界,而且所繪花卉各異,畫工精致而細膩,比較罕見。至於青花的色澤,其發色濃豔,並以積釉點染,似乎有橘皮紋和暈散,大有仿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采用蘇泥勃青料的筆法。
拍賣行對該件抱月瓶的描述裏沒有明確的來源或追溯,而且斷代亦為20世紀的產品。然而,參與拍賣的網友們根據其各自的判斷,相信它乃是一件到代的屬於乾隆官窯的國寶,故而導致了一場橫跨兩個星期的爭奪戰,最終以3百50多萬美元落槌。
最初,本人也參與了該器物的競拍。但當時是抱著“撿漏”的心態,心想如果可以在合理價格的情形下拿下該器物,覺得還是可以玩玩的。但是僅憑著拍賣行上傳的器物圖片,又沒有上手過該器物,同時又對該器物存在著幾個疑問,比如器物的釉色、瑕疵等特性,所以當競價超過了數千元之後,也就退出了對該器物的競價。
本人對該器物的疑問主要還是在於對該抱月瓶所呈現的釉麵發色。雖說該器物是仿明宣德時期,但本人認為,乾隆時期的器物釉麵發色終究應該離不開其所製作年代的局限。另外,眾所周知,對一件器物拍攝時因光線或者角度的不同,都會對器物所呈現的色澤有很大的影響。故僅從照片上來判斷器物的發色正確與否很有可能是片麵的,從而會得出錯誤的判斷。但僅就本人的認知來說,從該器物的鏡子裏反射圖像來看(見上圖),感覺該抱月瓶的釉色似乎有點偏發綠。一般來說,乾隆時期生產的青花器物發色一般應該是青色,即呈現所謂的“鴨蛋青”顏色。因為本人沒有實踐上手對該器物進行真實的評估,故因有疑而不敢貿然地參與競價。
但願最終競得該抱月瓶的競拍者的確是獲得了一件國寶,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