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好幾個網友的博客或者評論中都提到了會去Goodwill店裏“淘寶”,本人偶爾也會去本地的 Goodwill店裏轉轉,看看是否能幸運地找到一二個中意的可收藏的寶貝, 如果能以低價收購中意的工藝品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各地的Goodwill 是連鎖店,全稱為Goodwill Industries International,Inc. 是一家非盈利機構。 它依靠廣大民眾將多餘或棄之物品的自願捐贈,由其龐大的廉價零售商店網絡銷售後提供資金為美國、加拿大及其它多個國家的有障礙的人提供就業培訓或就業安置服務以及其他的以社區為基礎的項目。所以,無論是民眾的捐贈還是去店裏購物,都是對社區及其就業事務的支持,同時也使得一部分原來會去垃圾場填埋的物品被重複利用,利於環保。
本人有一次在Goodwill 就收入了一件屬於中國出口創匯時期的花卉山石紋漆雕小蓋盒,直徑6.5厘米(如圖所示),應該是那個在1949年成立而現在早已經消失了的原北京雕漆廠器產品。它器型雖小但製作還是比較精美,關鍵是這個工藝品可以說集了中國漆雕工藝之大成,由手工製作雕刻而成。雖是一件年代並不久遠的近現代工藝品,但依然可以作為收藏品收藏。
雕漆是以大漆為材料、以手工雕刻為技藝特征,在曆史上不間斷地發展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漆器品類。雕漆主要包括剔紅和剔犀。剔紅是在漆胎上髹一定厚度的朱漆,然後在漆層上雕刻花紋。
根據北京文明網的相關介紹,設計、製胎、髹漆、畫工、雕刻、打磨拋光是傳統的雕漆製作的六道基本工序,其製作流程如下:
設計
雕漆的設計要做的實際上就是雕漆製作過程中的策略、規劃與管理。設計包括功能的考慮、題材的選擇、胎體的造型、畫麵的構思、錦紋的圖樣以及後期在製作中隨時需要在造型上細化的圖樣、打磨拋光的要求、安裝細節等,還要考慮訂貨、工期和工錢等。雕漆設計師必須懂得製作,因為設計師需要設計畫麵,也需要組織技藝。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物力,杜絕浪費,也是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的。
製胎
大漆是液體,需要附著在一定的介質上,這種介質就是“胎”。漆器的“胎”有脫胎(夾紵)、木胎、竹胎、陶胎、皮胎、繩胎等。製胎包括胎體的製作和對胎體的加工兩部分。對胎體的加工叫作地。作地分為兩步:擦漆和糊布。作地是對胎體的處理,修補胎體的缺陷。
髹漆
髹漆是雕漆製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髹漆在窨房完成,每天漆工師傅按時進窨房,在作地以後的胎體上層層髹塗漆,直至達到設計的厚度。這個厚度就是雕工雕刻的基礎。需要的厚度是5-10毫米,而1毫米的厚度大概需要髹漆20道左右,因此需要髹塗200多道漆。
畫工
畫工是把設計好的紋樣轉到“漆坯”上的一道工序。傳統雕漆製作的畫工工序分為過稿、描黃、貼黃、描白。
雕刻
雕漆在雕刻的時候,漆層是軟的,因此雕漆的雕刻技藝和理念,與其他硬質材料上的雕刻有別。
雕漆的雕刻本身又分為兩大工序: “上手”雕刻和“下手”雕刻,一般是先做“上手”,後做“下手”。這兩大工序,也可以交叉進行。“上手”又分為五大工序,分別叫做剌、起、片、鏟、勾。“下手”就是雕刻錦紋。所以,雕漆的雕刻可以分為六個小工序,相應地有六種刀具和六種用刀的技藝。
磨推
雕刻完成以後,需要在自然條件下晾4-6個月,具體時間根據天氣情況而定。表層達到一定的硬度以後,就可以打磨拋光了。打磨拋光用的工很可能比雕刻用的工還多,有“雕一磨二”的說法。打磨拋光的目的是體現漆質之美,充分呈現漆質內斂的光澤與細膩的美感。
雕漆的傳承與保護
雕漆技藝是“活體的記憶”,技藝本身承載著雕漆的曆史和演變。雕漆在曆史上傳播範圍一直很小,現在北京市也隻剩下極少數人還在做。這些傳遞前人技藝、又以過人的智慧推動和發展這種技藝的人,對於雕漆傳承,起著異乎尋常的重大作用。他們用作品來彰顯這門技藝的意義和價值,他們所擁有和正在做的,是對雕漆最好的保護。
而作為一名普通的收藏愛好者,能擁有來自中國的真正的雕漆工藝品,並對其維護和保存,也算是對中國雕漆工藝的一種傳承和保護吧
太佩服了,真是專家,特別喜歡這個漂亮,有內容的漆盒了。